更新於 2024/10/2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書筆記|《一個人的朝聖》讀後心得:打開心房,讓世界走向你

《一個人的朝聖》,英文書名為 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並在 2023 年躍上大螢幕。如果以中文翻譯之意,會讓讀者誤以為主角走的是西班牙聖雅各之路,也就是從法國經由庇里牛斯山,通往西班牙北部的道路。閱讀小說之後,才明白所謂的《一個人的朝聖》並非是世界遺產的西班牙朝聖之路。於是我開始專注在書中的風景、情境、路程的故事,恍然大悟,朝聖之路,並非屬於一個地方、一條路,而是一種狀態、一種心境上的轉變。

這篇文章將說到《一個人的朝聖》的書籍架構、觀看重點,以及我所體悟到的《一個人的朝聖》。不敢說是一篇書評,單純想和你分享我的讀後心得,看完此篇文章,如果有想交流的地方,歡迎下方留言,或直接私訊 Instagram,很樂意和你多聊聊。

書籍介紹|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簡介

書籍從一封信件說起。一位許久未見,因為癌症即將跟世界說再見的朋友昆妮,寫信給主角-哈洛道別。哈洛寫了一封回信後,原本要到巷口投遞郵筒寄出,卻在內心的指引下,越走越遠。

就這樣,一個人啟程一步一腳印橫跨英國,前往 500 英里的之外的蘇格蘭-昆妮所在的安寧療養院,準備親手將信件交給她。沒有規劃的旅途,沒有充足的裝備,也沒有妻子的陪伴,可說是拋家棄妻的旅途,但哈洛是如此不負責任的男人嗎?哈洛獨自走路的時刻,腦中浮現許多過往細節,另一半、孩子、朋友、工作夥伴,時而懊惱、時而開心。腳下的路不止是路,而是自我反思和回憶。

路上的人來來去去,一些人鼓勵了他,一些人交換了故事,一些人幫助了他,也免不了的,有些人利用了他。離家越遠,哈洛的心境轉折越大。這趟朝聖之旅,起源於昆妮的信,卻讓哈洛有了勇氣釋放 20 年來深埋內心不願去面對的過去。走完 500 英里親手交了回信後,接下來還要面對什麼呢?或者,終於可以找回自己的人生。

#作者:蕾秋.喬伊斯 Rachel Joyce

一名英國作家。有 20 多年的劇本創作資歷,並且獲獎無數。《一個人的朝聖》是 2012 年首度轉而撰寫小說的創作,在正式發行前已經獲得多國翻譯。

《一個人的朝聖》,適合哪些人閱讀?

《一個人的朝聖》屬於虛構類型小說,所謂的虛構類小說意思是「非真實性小說」。虛構類小說適合閱讀的族群很多,從青少年的白髮長輩皆可。不過此題材多講述在路途過程的內心轉折、自我和解、成長,如果你本身有在看心靈療癒、心靈成長、自我成長等等工具書的民眾,《一個人的朝聖》就很適合當作「課後讀物」來閱讀。總體來說,推薦以下 3 類人細細品味:

# 追求自我成長

從疫情期間開始,許多民眾意識到聆聽內在的重要性,而開始藉由許多方式自我對話。《一個人的朝聖》自我對話的方式很直接也很簡單,經由獨自走路的時間,自我反思、自我問話,回憶、觀看細節、找出盲點、擊潰自己,再走向和解一途。500 英里,就像經歷濃縮了一生的經歷,我們藉由他人的故事,讓自己成長、茁壯。

# 有心結需要打開

有心結的人會刻意閉口不談,將事情埋藏在心,刻意遺忘。但總在夜深人靜時,內心卻無法隨著入夜而安穩的休息,反而更加抽痛、空洞。如同潘朵拉的盒子,我們需要一個契機來釋放。假如還沒有頭緒怎麼釋放盒子裡的秘密,看看這本書,或許會是一個引子,引導你找到打開心結的鑰匙。

# 受困於某種生活現況

人生因為看不到終點,因而許多人不小心把時間拿來埋怨人生;但也有人是因為受限於身體,例如:疾病、身體殘缺,而無法親自體會遠行帶來的悸動、感動。書裡有段話提到:

他繼續走著,輪流把一隻腳踩在另一隻腳前面。如今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緩慢速度,轉而對走過的距離感到得意。

《一個人的朝聖》電子書 P33

500 英里的距離,是物質上的距離,能夠真切感受到他的終點,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抵達,有了時間、距離上的認知,在心境上的轉折能夠更為顯著。如果你對現實生活有某種擺脫不了的無力感,可以藉由此書的劇情,提醒、喚醒某一部分沈睡的自己。

特點:不按牌理出牌的回憶軸、模擬西班牙朝聖之路的心境轉折

作者蕾秋.喬伊斯 Rachel Joyce 不寫大家認為的朝聖之旅,反倒以日常的道路、小徑、公路等景色,即便風景並不相同,亦描繪出那些走向西班牙朝聖之路的的心境轉折

《一個人的朝聖》在一開始沒有破題交代故事的脈絡,而是藉由哈洛步行的過程,零碎的訴說自己、妻子<莫琳>、兒子<大衛>、同事兼好友<昆妮>之間的過往相處細節。閱讀過程偶爾需要思考哈洛正在哪個時空之下、發生了什麼事,才能了解因為什麼事情,所以引發了這樣的結果;又,事情的面相指向何方,是否根本不是哈洛想的這樣。閱讀時,讀者需要自行拼湊故事的全貌,需要一點心思,卻也不難發現,作者埋了數個伏筆,在書本後續的章節陸續揭曉答案。

《一個人的朝聖》組成的故事架構 3 個關鍵

即便是虛構小說,依舊有他的魅力存在,因此在 2012 年發行時,就受到英國國家書籍大獎年度作家獎肯定。《一個人的朝聖》在每個人生階段獲得的領悟肯定不同,現階段的我,從書籍中看到的人生觀點有:

  • 做一件不曾做過的事情,藉此審視自己的人生,這件事情必須具備以下 3 種情境:與自己獨處、遇見他人、投入世界的懷抱。
  • 事情的真相是明確的,只是我們選擇忽略、漠視、逃避、拒絕相信。但透過誠實面對自己和親密的人,一切都有破除僵局、修復關係之時。
  • 信念和旁人支持的重要性,可以讓一個人為此勇敢踏出第一步,堅定的抵達任何要去的地方。

《一個人的朝聖》與自己、他人和解的 2 大重點

哈洛的旅途回顧自己的一生,從年少到年老,經由走路而有許多陪伴自己的時間,重整思緒,讓腦袋重新運作;經由與他人的對話,闡述自己過往而逐漸打開心結。

《一個人的朝聖》說到與自己、他人和解的 2 大重點:

# 有足夠的時間與自我對話

現今社會每天上班下班交際應酬,汲汲營營過日子,許多人很久沒有跟自己好好相處了,更別說是和自己「對話」,了解內心真實想法和整理一整天下來發生的事情,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日子也越過越亂,有足夠的時間與自己對話,才能歸納整理人生回憶,看見自己、原諒自己、接納自己。

# 與陌生人交換自己

不帶有利益關係的交換彼此,更能純粹呈現真實的自己,也能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情緒,在對話過程中,無論是一則故事或者一句話,都有可能讓你成為療癒他人的那方,也可能你是被他人療癒的那方,藉由彼此的經驗、真誠回覆,而有更多的動力去面對個人待解決的處境,重要的是敞開内心,讓世界走向你

讀後觀點 1:接受VS給予,我們與生俱來「善」的能力

這本書提到一段文字,很是喜歡:

受與施都是一項禮物,因為兩者都需要勇氣和謙卑。

《一個人的朝聖》電子書 P132

在名與利相爭的社會之中,接受和給予是武器,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久而久之,我們會忘記初衷、行為的本質,於是在給予跟接受之間,猜測他人的意圖,而不敢真正的接受和給予,我們在此失去了-勇氣。另一方面,科技的發達,物質生產過盛,獲取物資的管道方便又快速,可以說是在日常生活中「見怪不怪」,套一句以前服務業常使用的標語:客人至上,就會知道,我們在此失去了-謙卑。

不過人是可以被提醒的。書籍中的情況將世界回歸到較為純粹的一面,哈洛藉由徒步之旅,省思此時此刻的「必要」跟「需要」,沒錯!不看未來,只看當下。旅途中,聆聽他人的故事,亦交換自己的故事,雙方憑藉著故事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並適時伸出援手,例如:住宿一晚、一杯咖啡、一雙鞋子。與過客一次次的交換,可以說是交換故事,或是交換秘密,那一刻,哈洛和過客擁有對方的一片靈魂,因而相信彼此的給予和接受,都是出自真心,不求回報,滿懷感激、珍惜彼此。那就是與生俱來「善」的能力。

讀後觀點 2:丟掉有色眼鏡,看見美麗事物的眼睛

什麼是有色眼鏡?有色眼鏡代表帶有個人的偏見、成見去看待世界的人、事、物,也代表著,所看到的世界是心中的投射,並非最純粹的樣態。在社會體制下,難免經由教育、家庭、身處環境,而產生有色眼鏡。

在哈洛徒步之旅,看見了英國這塊土地的美景:

大地有太多深淺不一的綠色,使得哈洛感到謙卑。有些綠幾乎深到像是天鵝絨,其他的卻會淺到近乎成為黃色。遠處陽光照射在一輛駛過的車上而反光,也或許照到了車窗,那亮光抖顫著穿過山丘,像一顆流星。

《一個人的朝聖》電子書 P33

摘除有色眼鏡便能親眼見證這世界最細微的差異,也能看見人、事、物的本質,由衷的讚嘆本質之美。由此,懂得欣賞從微小的人事物,看見世界的燦爛的火花。世界不需要華麗的裝飾,本就美好,不是嗎?

讀後觀點 3:我們既是個體,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書中有一段文字在描述哈洛走在風景之中的體悟:

他再次深刻地感覺到他正在所見的一切之內,也同時在他之外;他既和世事連結,卻又與它們擦肩而過。哈洛開始明白這也是他這次步行的真相:他既是事物的一部分,又不是它們的一部分。

《一個人的朝聖》電子書 P132

看似非常饒舌的一句話,當下的我看得有點頭暈。如何是事實的一部分,又不是他的一部分呢?是否就是在說意識的狀態呢?例如:本我、自我、超我。哈洛的身體,雖然實質存在與此刻,但在宇宙萬物之間,身體的存在是一瞬間;哈洛的意識則是虛無的存在,但意識的存在並不侷限於身體,而能遊走於世界、宇宙萬物。或許這本書也在告訴我們,此生經歷的,若以自我來觀看,便會受限於身體的框架之中;倘若將此「身」暫放一旁,那麼接下來的所見、所聞,會更加真誠、寬廣、無罣礙

結語:療癒系書籍必讀!《一個人的朝聖》在路上遇見自己

《一個人的朝聖》裡的哈洛,在行走的過程不斷回憶過去、責備自己,他常說自己是平凡無奇且不喜歡起衝突的人,為此造成家庭破裂而內疚許久,久到 20 幾年都過去,人也蒼老了。此書以最品平凡的一件事做為主軸-走路,走路是一件很平常、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卻因為探訪老友昆妮而踏上的 500 英里徒步之旅,而使哈洛成名,始料未及卻仍然保持初衷,抵達目的地完成心中承諾。在路途中,哈洛每一通回家報平安的電話,和莫琳有了重新對話的機會,一次一次把話放在心裡掛上電話的遺憾,一次一次鼓起勇氣的破冰對話,最終讓兩人放下了過往的悲傷,重新回到彼此懷抱。這段路因為有了目的地,而加速了彼此修復關係的時間,也想起了彼此初次見到對方的快樂。

現實生活也是,我們對於時間的存在太過理所當然,時間的流逝總讓在人生時帶著濃厚的懊悔反撲。至今,「珍惜當下」這門課題依然在練習,試著在與人相處時放下手機,和對方聊天、靜靜的陪伴;試著更少的使用社群軟體、通訊軟體分享近況,而是在許久一段時間與朋友來一場深度對談;試著欣賞眼前的風景,蝴蝶飛舞、樹葉婆娑、雲朵飄盪,發現大自然竟是如此的簡單、規律;試著把行事曆留下空白,給自己獨處的機會,整理發生的事情,以及看到了什麼、體悟到什麼;試著在事情發生時緩和、輕柔的表達出想法,使對方能感受真誠的心意,了解彼此、體諒彼此。

生命是純粹的,如同本能,自然的發生,隨之流動。先前翻閱一首詩集看到一段話:

噩夢是監牢,美夢更是。

-隱匿

慾望和情緒,總將人困在某個地方,或許朝聖之旅每個人的體悟不盡相同,有些人因為生命將盡而前來達成願望,有些人因為許下願望而走上漫漫長路,有些人為了解開心結而踏上徒步之行。不管是為了什麼上路,最終我們都不是為了抵達終點而行走,而是在路途上,遇見許久未見的,自己


 最後,很開心能分享這本旅行文學書籍,真心推薦給喜愛旅行文學的你。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博客來《一個人的朝聖》,有實體書亦有電子書可觀看。




旅行文學書籍,延伸推薦




◆ 如為邀約合作文章,一律會於文內標註
◆ 文字內容為個人意見感受,僅提供參考
◆ 文章具時效性,資訊內容以書本內容為準
◆ 圖文嚴禁轉載,如需引用,請先來信詢問,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