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世界的力量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杞人憂天

 

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積極向上」的成就導向社會。然而,絕大多數的人是含辛茹苦的過了一生,無臭無味的出現又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如何有個具價值又有尊嚴的人生呢?被稱為「先知」的拿撒勒人耶穌,以一位默默無名的鄉下人,遊走周遭小城鎮,宣揚他生活理念。由於他的「人生定向方案」,擄獲了貧苦的廣大基層老百姓,轟動了西元一世紀羅馬行省猶太自治區,讓猶太自治政府受到威脅,處決了這「麻煩製造者」。但是耶穌的「人生定向方案」卻無法被處決。不用武力,而用和平軟實力征服羅馬帝國的耶穌「人生定向方案」是什麼呢?

 

 

說個大家都熟悉的成語「杞人憂天」但不一定清楚來源的故事吧!在中國古典的經史子集中,有一篇《列子.天瑞》說到一個寓言:中國古代有杞國某人,很擔心天空會突然崩塌,因而造成自己喪命,就天天飯不思茶不飲覺不眠,身心日俱銷蝕。這時有個善心又有智慧的人來開導他,說:「天其實是由空氣組成,空氣本來就是無所不在,你現在整天在這空氣裡活動呼吸了,怎麼會擔心它崩塌呢?」知道這樣後,擔憂的杞人就說:「以空氣形成的天,日月星辰豈不會落下來嗎?」智慧人只好又勸他說:「日月星辰也不過是空氣中發亮的部分,即使墜落也不會傷人啊!」杞人瞭解天不會塌,星不害人後,又有了新的憂慮:「那麼地會不會塌呢?」那位善心人解釋:「地是由許多土塊累積成的,這些土塊密密實實的充塞在每個角落,你現在就整天在上面踏來踏去,怎會讓你疑心地會塌陷呢?」杞人受教後,欣然放下憂慮過日子。

 

那位杞人一定有憂慮的個性,而他也正代表億萬世人中的這類個性族群。不說別人,我正是這種人,對外界不論人事物往往有負面及憂慮懷疑的想法。雖然很熟悉「恐懼憂慮都是自己腦補想出來的」,但個性如此,如此根深蒂固的意識可不是積極正面自我對話就可解決的。我倒羨慕那位杞人,聽了別人智慧的話語,就不擔心害怕了。

 

西元一世紀的猶太拉比耶穌,也很有智慧地教導當時像我一樣有憂慮性格的鄉下猶太人,說「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甚麼。難道生命不比食物重要嗎?身體不比衣服重要嗎?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撒種,不收割,也不收進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難道你們不比牠們更寶貴嗎?你們中間誰能用憂慮使自己的壽命延長一刻呢?何必為衣服憂慮呢?試想田野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不勞苦,也不紡織。但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最威榮的時候所穿的,也比不上這花中的一朵。田野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進爐裡,神尚且這樣妝扮它們;小信的人哪,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我們該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作為耶穌聽眾的這群鄉下農夫,很單純,連憂慮都很單純,因為窮苦,他們只要擔心能讓他們活命的吃與穿。雖然擔心內容不同,但「憂慮前景」與現代在台灣的我們是一樣的。我們的憂慮可多了:錢賺得夠不夠?職場工作有前(錢)途否?房貸付得起嗎?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多少錢才能養孩子?如何儲蓄養老金?還有還有:藍白拖了半天,總統大選會怎樣?中共何時動手收拾台灣?中東戰爭會引起世界大戰嗎?……有不同層次的憂慮會攪擾多慮的人,而這些,絕大部分都還未發生。

 

耶穌教導得好:「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我們在時間的季節中,就是要擁抱現在,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過去發生的一切,木已成舟,不能改變;未來(即使是下一分鐘)的真實是什麼,我們都是無法掌握,就盡己之力預備好就是,不要憂慮。而現在當下,我們的思想言行及選擇,才是我們可掌握處理及影響我們的時刻。學習不為「明天」憂慮,是我的功課。這讓我想到哲學家尼布爾〈寧靜禱文〉的禱詞:

 

上主!求你賜給我寧靜的心

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事情

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

並給我智慧知道此二者的差別

單單活出一天

單單享受當下

接納艱困成為通往平安的道路

照著神所做的

是進入這充滿罪的世界而不是逃避它

信靠神會讓世界一切步向正途

如果我順服神的旨意

那麼我在此生就會有滿足的喜樂

而在永生中會與神同在充滿無限喜樂 

阿們 

(筆者自譯)

avatar-img
56會員
510內容數
嘆不盡的日子,在時光隧道流逝。只有回憶,方可重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杞人憂天」一則故事,透過智者與杞人的對話,分析人類對於未知與恐懼的思考。此外,文章還提到過去被主流學術譏笑的科學理論,如洗手論與日心說,並反思現代社會應如何對待新知識與傳統觀念的矛盾。最終,作者強調持開放態度的重要性,並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激勵讀者持續探索與學習。
Thumbnail
約翰是其中一個主戰派 某天疲憊不堪時 他扔著硬幣 心道:我跟上天賭 賭我總是會做出善良的選擇。 (後來,人類因為善良而愈趨繁榮。)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對假裝你對世界沒有感覺、去假裝你對一切沒有意見,去假裝你就是一只行屍走肉,直到你成功為止,學會敷衍身邊的人、學會敷衍世界、學會敷衍你自己。「假裝多好」歌詞的前一句是:「我只想不被打擾」。
莊子認為人們應該尋道,而得道的第一個門檻就是其寢無夢、其覺無憂。 人如果滿足於恬淡的生活,沒有太多的名欲功利,沒有太多的比較跟想要,睡覺時自然不會做夢,一夜無夢,醒來時就無所思,可以保持赤子之心直到離開家門,那時開始就會想起工作的種種煩惱,所以思想就亂糟糟了,無喜無悲的心情就過去了,我們又穿上了盔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過度思考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毛病。
Thumbnail
《馬太福音》第六章裡記錄很多耶穌親自的教導,比如說9節到13節耶穌教導我們怎麼禱告?19到31節論及財寶、眼目、財利、以及有關憂慮的教訓。大致是要門徒將注意力聚焦在恒久的事物,別為世間瞬息萬變的事情而憂慮。眼目、財利、以及有關憂慮的教訓。大致是要門徒將注意力聚焦在恒久的事物,別為世間瞬息萬變的事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杞人憂天」一則故事,透過智者與杞人的對話,分析人類對於未知與恐懼的思考。此外,文章還提到過去被主流學術譏笑的科學理論,如洗手論與日心說,並反思現代社會應如何對待新知識與傳統觀念的矛盾。最終,作者強調持開放態度的重要性,並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激勵讀者持續探索與學習。
Thumbnail
約翰是其中一個主戰派 某天疲憊不堪時 他扔著硬幣 心道:我跟上天賭 賭我總是會做出善良的選擇。 (後來,人類因為善良而愈趨繁榮。)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對假裝你對世界沒有感覺、去假裝你對一切沒有意見,去假裝你就是一只行屍走肉,直到你成功為止,學會敷衍身邊的人、學會敷衍世界、學會敷衍你自己。「假裝多好」歌詞的前一句是:「我只想不被打擾」。
莊子認為人們應該尋道,而得道的第一個門檻就是其寢無夢、其覺無憂。 人如果滿足於恬淡的生活,沒有太多的名欲功利,沒有太多的比較跟想要,睡覺時自然不會做夢,一夜無夢,醒來時就無所思,可以保持赤子之心直到離開家門,那時開始就會想起工作的種種煩惱,所以思想就亂糟糟了,無喜無悲的心情就過去了,我們又穿上了盔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過度思考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毛病。
Thumbnail
《馬太福音》第六章裡記錄很多耶穌親自的教導,比如說9節到13節耶穌教導我們怎麼禱告?19到31節論及財寶、眼目、財利、以及有關憂慮的教訓。大致是要門徒將注意力聚焦在恒久的事物,別為世間瞬息萬變的事情而憂慮。眼目、財利、以及有關憂慮的教訓。大致是要門徒將注意力聚焦在恒久的事物,別為世間瞬息萬變的事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