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每個人只要往內心投入,自然發現內在有一個力量遠遠大過我們在人間可以找到的,我們的潛能是無限大的,只是自己始終不知道,因為你我都停留在頭腦念相的世界

其實活得愈苦的人,你會發現常常內在很執著很用力,一直想要阻擋什麼,追求什麼,規劃什麼,結果弄出來的這些事情往往互相衝突予盾

修行的核心就是要去覺,能一直去理解很多事情,理解夠深,就會放下,放不下的就要靠智慧,這個智慧是指在人間安頓的善巧方便

愛,就是不過度期待,不需要彼此束縛,尊重每個人原來的樣子,珍惜相處的點滴,製造歡樂時光,也陪伴受傷和低落的時刻

對我來說,放鬆又自在的狀態就是,不用特別做什麼去討人喜歡,也不用提心吊膽不小心會惹對方生氣,不必時時揣測心意,也不必處處製造驚喜

期忘別人處處配合自己,那就是退化

千萬不要虛擲此生讓物慾成為你唯一的印記,要有信心有一個美妙和充滿奇蹟的世界,一直在等待你親自體會

真正修養的人是看不到別人的過失的,因為看自己的都來不及了

當你覺得別人錯的時候,自己不知道已經錯到哪去了

心的封閉是一種習慣,要訓練自己每次都要開放,讓愛的能量流動

在清朗的夜晚仰望天空,小你正處在一顆旋轉於虛空中的行星,如此的微不足道,你真的需要在乎別人對你有什麼看法嗎,你來只是待個幾十年就要走了,為什麼要對每件事情都覺得有壓力呢

你不能把人生耗在逃避害怕沒有發生的事,否則所有的事件都是負面的,想想抗拒可能發生的事浪費了多少能量,既然多數的事其實都沒有發生,為什麼不放過它

你生命的目的是來享受你的經驗並且從中學習,你不是來受苦的,你的苦也幫助不了任何人

接受臣服並不是不處理問題,你確實會處理,只不過是當作發生在地球上的事件,而非當作你個人的問題在處理

恐懼和慾望讓每件事看起來都很複雜,當一個人都在處理自己的恐懼和慾望時,還會剩多少能量去處理生命中實際發生的事呢

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導師,如果這天碰到的每個人都是生命中最後一次遇見,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如何和他們互動,還會為了小事不滿和煩惱嗎?你會給他們多少愛,想想如果你每一刻和每個人都像那樣子互動會怎麼樣


avatar-img
1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狸奴之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無論處在何種年紀總是有著自己想望的目標,好像達到了目標人生就有了意義,然而卻有一個令人費解的予盾就是,當達成目標以後,現狀似乎又不夠好,這樣的不夠好其實代表著即使有一天到了天堂,我們還是不能夠滿足,可是問題是到底是誰一直在那裡反覆覺得不夠呢?怎麼會反覆地否定自己目前這個當下呢? 讓我們不斷地否
一旦你精通時間管理的竅門就會發現,多數人高估了一年能夠做多少事,卻又低估了十年能完成的事(每天十分鐘,十年不得了) 這是一個人為了事情而存在的顛倒世界,比如金錢本來應該是為人服務的,現在卻變成金錢越來越大,人卻越來越渺小了,所以再有成就的人內在仍會深藏恐懼,因為大家不停的在掠奪,沒有企圖的人只會被
神不會以任何形式帶給你痛苦,神只會愛,而你也只是愛 保持理智並不代表你沒有氣憤的想法,你只是不願被這個想法所掌控 在你之中的光是那麼明亮,你不可能會失敗 如果你感到不自在代表自己被小我帶走了,如果你站在大我,一切只有平靜 當你想要指責別人時想想每個人都處在自己能夠且需要的位置,既然我允許自己
如果你能夠意識到,你所遇見的人其實都是另一個自己,這就是愛 感謝+反省=奉獻 學著向內看,停止比較和批判 沈浸在感謝的感覺𥚃那是一種享受,會覺得心裡暖暖的,充滿著愛,有一點點眼淚,有一點點喜悅 一切都是能量,你的能量愈多,生命力就愈強,心智狀態就會愈正向和寛廣,你也會愈內外豐盛,提升你的能
人生無論處在何種年紀總是有著自己想望的目標,好像達到了目標人生就有了意義,然而卻有一個令人費解的予盾就是,當達成目標以後,現狀似乎又不夠好,這樣的不夠好其實代表著即使有一天到了天堂,我們還是不能夠滿足,可是問題是到底是誰一直在那裡反覆覺得不夠呢?怎麼會反覆地否定自己目前這個當下呢? 讓我們不斷地否
一旦你精通時間管理的竅門就會發現,多數人高估了一年能夠做多少事,卻又低估了十年能完成的事(每天十分鐘,十年不得了) 這是一個人為了事情而存在的顛倒世界,比如金錢本來應該是為人服務的,現在卻變成金錢越來越大,人卻越來越渺小了,所以再有成就的人內在仍會深藏恐懼,因為大家不停的在掠奪,沒有企圖的人只會被
神不會以任何形式帶給你痛苦,神只會愛,而你也只是愛 保持理智並不代表你沒有氣憤的想法,你只是不願被這個想法所掌控 在你之中的光是那麼明亮,你不可能會失敗 如果你感到不自在代表自己被小我帶走了,如果你站在大我,一切只有平靜 當你想要指責別人時想想每個人都處在自己能夠且需要的位置,既然我允許自己
如果你能夠意識到,你所遇見的人其實都是另一個自己,這就是愛 感謝+反省=奉獻 學著向內看,停止比較和批判 沈浸在感謝的感覺𥚃那是一種享受,會覺得心裡暖暖的,充滿著愛,有一點點眼淚,有一點點喜悅 一切都是能量,你的能量愈多,生命力就愈強,心智狀態就會愈正向和寛廣,你也會愈內外豐盛,提升你的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都活在地球這個幻境裡,不敢也不願覺醒。 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呢? 真正的愛是「允許他做自己」。但必須是符合社會規範的那個「自己」 所以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愛。因為你無法看著一個人在不屬於他的世界裡辛苦的活著。 認識自己以後,你有勇氣做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知道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靈魂之愛是遍及宇宙的愛,是一種寧靜而恆常的愛,也是宇宙終極的本質。在那裡,你接納也被接納,你愛也被愛。 靈魂是光,祂的具體形式是愛,祂是部分的你,且從來沒有與你分離。 當你向靈魂開放,你的靈魂會找到方法與你連結,或許,起初你並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漸漸地,你會認清你對某件事背後的恐懼、懷疑與
Thumbnail
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無條件的愛讓人覺得自己是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但在關係裡有許多困境需要突破,如財務、溝通、親子等,作者認為不再等人來愛自己、並能真正愛自己才是親密關係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人類,是一個複雜的載體。 面對人的問題,只有愛是不夠的。 如果沒有智慧,恐怕連自己都會沉淪。 所以佛陀才會教導弟子要悲智雙運。 越親近的人往往有越多的課題要解決,而且這些問題往往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也就是還牽扯到其他人。因此,更需要智慧的應對。 每一個事件都是一個啓發我們揚升的契機。 如果可以在每個
Thumbnail
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體驗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不難發現生命中最深沉的渴望便是愛與被愛。 這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需求,更是人類精神和靈魂的深層追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愛,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詞語,它涵蓋了無數的情感和經歷。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愛可
Thumbnail
我們都活在地球這個幻境裡,不敢也不願覺醒。 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呢? 真正的愛是「允許他做自己」。但必須是符合社會規範的那個「自己」 所以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愛。因為你無法看著一個人在不屬於他的世界裡辛苦的活著。 認識自己以後,你有勇氣做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知道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靈魂之愛是遍及宇宙的愛,是一種寧靜而恆常的愛,也是宇宙終極的本質。在那裡,你接納也被接納,你愛也被愛。 靈魂是光,祂的具體形式是愛,祂是部分的你,且從來沒有與你分離。 當你向靈魂開放,你的靈魂會找到方法與你連結,或許,起初你並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漸漸地,你會認清你對某件事背後的恐懼、懷疑與
Thumbnail
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無條件的愛讓人覺得自己是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但在關係裡有許多困境需要突破,如財務、溝通、親子等,作者認為不再等人來愛自己、並能真正愛自己才是親密關係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人類,是一個複雜的載體。 面對人的問題,只有愛是不夠的。 如果沒有智慧,恐怕連自己都會沉淪。 所以佛陀才會教導弟子要悲智雙運。 越親近的人往往有越多的課題要解決,而且這些問題往往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也就是還牽扯到其他人。因此,更需要智慧的應對。 每一個事件都是一個啓發我們揚升的契機。 如果可以在每個
Thumbnail
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體驗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不難發現生命中最深沉的渴望便是愛與被愛。 這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需求,更是人類精神和靈魂的深層追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愛,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詞語,它涵蓋了無數的情感和經歷。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