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堅持與否的判準

適度的堅持、強逼自己能鍛鍊耐力、培植受苦度、擴撐容錯率

但一定是「適度」為宜、不應「過度」矜持、硬ㄍㄧㄥˉ

而這適度沒有絕對無誤精確的標判基準

全然依照自己對於身體(生理)、心境(心靈、心理)上的狀態是否好或壞

(一旦牽涉到好、壞的判斷就絕對不可能一貫到底的度量化、一定是主觀的)

從而自主觀察自我的內心或外在表現是否適合繼續堅持(堅持付出的力氣程度也考量在內,因此是一多方面參雜繁複的操使衡量)

若評估自身後發現心理或/和生理上有障礙無法持續

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停止堅持(而不一定是放棄)

然有些人不知是不會衡量、探照自己的身體或心理狀況

還是刻意蒙蔽自己的真正想法而自我說服、將自己在外的表現及想法錯置於另外搭建的想像中的完美狀態

即使生理上已經不行了(這是能唯一以客觀的身體指標、醫學檢驗來觀察佐證的依據)或心理上明明無法繼續走下去(只是自己不願承認內部早已千瘡百孔)

還要硬撐著自己、打造一個社會想像中盡量完美的樣貌

縱然生理狀態條件好、要堅持綽綽有餘或心理尚健全、強大

卻好似妄自菲薄的說服、洗腦自己不行

而這些都是沒有徹底關照自我身體、內心而得出適切的「是否要繼續堅持」的衡量結果

因此經常事端的走向不輾著理想中的軌道進行

甚至一塌糊塗、斷軌、脫軌、種種的力不從心

其實心態與身體才是最大比例決定了自己是否能完成某項事務的關鍵因素

環境、他人、「天時地利人和」都僅排列於其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