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談無聲散步

前言

唐朝的道林禪師住在樹屋裡,因此人稱鳥巢禪師。有天太守白居易慕名前來訪視,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窠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云:『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意思是:「這兩句話三歲兒童都知道,還用得著你來講嗎?」(白居易原先以為禪師會開示什麼高深的道理,沒想到卻是這麼簡單的兩句話,因此他的回復其實是有些不滿和嘲諷的。)窠云:『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作禮而退。

重點在行

人生的道理其實沒那麼複雜高深,有時反而很可能是淺顯易懂的,可是人們也因其太淺顯了,反而容易把它忽略掉,從而只想著要去尋找嶄新的,符合現代需求的道理,以方便解決錯綜複雜的人生所帶來的各樣痛苦煩惱。

談"無聲散步"

昨天手機出現一則所謂的「無聲散步」(Silent walk)的文章。說它是TikTok上最新健康趨勢。其意思是:在散步時不聽音樂、不聽Podcast,也不和人交談,只管默默的向前走。現代社會因科技的發達進步,人們幾乎已成為電子設備的俘虜,變得越來越多工,也越易分心,無聲散步透過禁絕外界的噪音,希望利用短短的時間來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得到內心的清朗平和…。

 

事實上,無聲散步和「正念散步

『當我們的步伐與呼吸同在

心自然會漸漸安定下來,

也就會感到一份平和與寧靜,

於是能產生許多洞察,

不被情緒牽著走,看事情能更清晰。』

 

  

和日本流行的「步行禪

 

  • 「懺悔之行」,邊走邊默念「對不起」
  • 「感謝之行」,邊走邊默念「謝謝」
  • 「坐禪之行」,冥想,面對現在的自我。


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也不是什麼新的真理或知識。人們不管不顧已有的簡單而重要的修行方式,只顧著求新知,而忘了其實真正重要的「行」。確實去實踐,專心去執行,不管是「無聲散步」,是「正念散步」,或「步行禪」都能讓心情變得更平和安祥,心態變得更主動積極,身心變得更健康愉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