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撞見,一攤菜市場美術館?!


█ 圖/文.張雅雲(字耕農)


  如果,走進一座傳統市場,無意間竟發現有一攤美術展。當下,你的想法會是什麼?

  如果,走進一座美術館,迎面而來的,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市場風景。當下,又會是什麼想法?

  藝術家唐唐發設計了一場有趣的生活美實驗,試著傳達「生活於藝術之中,生活中有藝術」的思維。他的朋友:凌瑋隆為他的市場擺攤計畫,下了一個簡潔有力的註解:「發哥的『擺攤』直接在菜市場裡開啟作品與民眾的對話,不僅是繪畫/裝置,更是一場在藝術空間外,親民的行為演出。」

  距離趕赴市場擺攤計畫的最後一天展,已有段時間。但那股衝擊感依舊生動,順著記憶再說說那奇妙的市場旅行。


▲社子市場擺攤一個月的期間,藝術家唐唐發變身客串菜攤、魚攤和肉攤老闆。


繪畫/裝置/行為演出


  盛夏酷熱七月天九點半,在士林農會前跳上公車508。公車平穩穿過基隆河上的百齡橋,來到自己不曾造訪過的社子;目的地是社子市場。去買菜嘛?並不是,是去看一市場裡的展:「市場擺攤計畫—唐唐發」。走進社子市場,搞不清楚東西南北,更別說要找那藝術家的攤位。採買的主婦們形色匆匆,自己若開口說:「請問有一個做展示、不賣菜的攤位,不知在哪裡?」肯定沒有人會理我,還有可能是一頭霧水。既來之、則安之,索興就無目標先亂晃吧!

  市場露天中間走道,太熱了,應該不會在這。於是決定左轉,經過花店小攤,再過去是雞肉攤;看似嬌小秀氣的老闆娘,下刀有神俐落的全雞快剁。眼角餘光往右飄了一下,咦~~為何有一攝影機,該不會就是那一攤吧?定眼一看,果真是耶。攤位上有各式幾可亂真的肉品,貨色齊全的三層肉、里肌肉、排骨、豬腳;攤位前方懸掛著香腸、醃肉和肥吱吱的豬腸。藝術家唐唐發似乎在接受訪問中。

  找到攤位,當下那心中的感受有點奇妙,彷彿是「撞見一攤」。為什麼是「撞見」,因為有一點點驚喜加嚇到的成分,完全沒想到它就在市場入口的轉角處;又,它竟然和這周遭市場氛圍如此協調。因腦袋還處在驚喜的空白中,一下子不知要和藝術家說什麼;於是默默繼續往前走,剛好把社子市場走完一圈,也欣賞這市場裡有什麼。


▲唐唐發的鮮魚攤作品之一。(陳秋華 提供)

  

來喲!來看肉,免冰不會壞喔!


  繞完一圈回來,藝術家仍在受採訪中;乾脆就在對面攤位前聽他談什麼。

  「民眾對我在這擺攤是有些懷疑的。不少人會問『你這麼樣有什麼好處?』市場就是一個快速交易、需求明確的地方;你不賣東西,真有人會懷疑你是不是詐騙。因為太多人問我:『有什麼好處?』這似乎也督促我去釐清擺攤的用意。」見有人在攤位前駐足一會,唐唐發停下錄影開始招呼。有別於一般攤商中氣十足吆喝:「來喲!來買魚!買肉!」唐唐發含蓄中帶著親切地招呼:「來喲,來~看肉喲,免冰不會壞喔~。」

  「這個怎麼賣?是算斤的嗎?」一位主婦盯著攤位上的肉品不解地問著。

  「喔~這個沒有在賣,是給大家欣賞。夏天買菜很辛苦,看一下、趣味一下。」唐唐發回答。

  聽完唐唐發的說明,有人是再靠近一點細看、或摸摸攤位上的作品,有人則是速速離去,也有人是隔著一段距離、但眼神好奇的觀望著。在一旁的我,剛好看見和聽見一位藝術家在市場擺攤的「容易」和「不易」。

  唐唐發笑說:「其他攤商,是四、五點出門準備貨品。賣魚的攤家,有人還是二點多就去基隆批貨。但我的貨品,只要八點打包上摩托車即可,而且十二點就收攤。其他攤,還需要清潔整理,我完全不用清。」把蔬果畫片、鮮魚畫片,或是立體化的肉品等帶來市場攤擺一擺,看似很容易;但反而是如何向往來的民眾解說、介紹這攤展示,才是挑戰。

  為期一個月的市場擺攤,共有三檔不同子題。第一週是蔬菜攤,再來是鮮魚攤,最後則是肉攤。來到最後的肉攤時,發生不少趣事。某日是市場肉攤禁宰日,有主婦找不到平日購買的肉攤,逛來他這攤想買肉;結果,當然是無肉可買。又有人看見攤位上各式肉品,便跟唐唐發說:「我要一斤的冷凍豬腳。」乍聽下唐唐發有點不解,為何是冷凍豬腳?後來聊開才知,這民眾覺得他是做文創的,在市場擺攤怕大家沒看到實體肉品不會想買,於是準備好各式部份以利和民眾解說。唐唐發說:「從頭到尾,那位主婦一直認為我有一個冷凍櫃存放肉品。」來自民眾的對談回應,唐唐發也不斷自問:在市場這交易導向的場域,如何讓大家有些時空去感受非交易的日常美?


▲海洋大學展出一景。(唐唐發 提供)


食材畫布,張張有驚喜


  要描繪和裝置生活中的日常美,唐唐發可是張張講究。那青菜可一點都不「ㄑ一ㄣˋ」菜,而是一把一把畫出來。唐唐發說:「第一次畫,只有畫在畫布上;擺到塑膠籃上和隔壁青菜公主一比,馬上就發現輸了。於是改進,再做出立體的一把菜。」那新鮮的鱸魚,也倣效活魚綁上紅線,一夜干掛在攤位前簡直就像真的。攤位後方還有一大幅大船入港的大圖,猶如海鮮才剛從漁船卸貨的現撈ㄚ。

  為了畫豬的不同部位,唐唐發不只買了幾塊不同的肉,也拍了好多不同部位的照片。「每個部位都買,這樣會買太多肉。」他自己也笑了。在繪畫裡有所謂的明部和暗部,暗部多會採用綠色或紫色調的顏料。最初畫豬肉時,唐唐發也是如此處理。沒想到畫好的肉塊給攤商一看,大家馬上提出看法:「你這樣不行!市場裡紫紫暗暗的肉,表示不新鮮了。這樣沒人會買啦!」客串的肉攤,也從專業肉攤學了一課。

  從現場攤商老闆那得來的經驗和看的方法,唐唐發也運用在作品調整和再提昇。為了讓來看的民眾和這些作品多些互動,就看完要離開的民眾,唐唐發都會邀請大家挑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一起合照。在挑選的過程中,大家又會驚呼:「你手上的白帶魚好像真的喲!」「那串香腸看起來也好好吃!」而小朋友也會認真挑選他們的最愛。也有唐唐發的朋友,怕他顧攤太無聊、或被熱昏了,特別帶來啤酒幫他消暑。這樣的展,和美術館裡的展有著很大的差別。觀者不是隔著紅色線觀看作品,作品不是被保護、而是可互動。這種民眾看世界的態度和欣賞美的經驗,也是唐唐發試圖去鬆動的。


▲當擺攤計畫搬進國美館。(唐唐發 提供)


市場裡的美術館vs.美術館裡的市場


  2000年,唐唐發曾去紐約擔任駐村藝術家。身處他鄉異地,在不同文化、不同膚色族群中,唐唐發說:「人們不是去比較族群文化的優劣,而是去感受多元文化的豐富和喜悅。」觀看著街頭上印度沙龍、日式和服、鮮豔的非州罩袍……「那台灣的意象是什麼呢?」這問題撞擊著唐唐發的內心。回台後,唐唐發覺得應該調整對自身文化的態度,以肯定自重的心,重新欣賞台灣的人文景觀,並去探索被忽視的寶貝。多年下來,唐唐發創作的目標愈來愈明晰,致力在落實生活中有藝術,藝術中有生活。在工作室和藝術空間出入之際,也進入更尋常的社會對話,直接體悟當下台灣社會獨特的文化景觀。

  所以,今年(2017年)初國美館有一「硬蕊/悍圖」特展(2/25~6/4)。國美館以「悍圖社」14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重建台灣藝術史發展。唐唐發也是「悍圖社」的成員之一。在這場聯合特展中,他同樣裝置了「市場擺攤計畫」。所以當人們走進國美館1樓大廳「沒看錯,這是菜市場,也是國美館。」當人們在美術館裡看日常熟悉的菜市場,而菜市場竟然成了藝術展示的主題,那種日常經驗和感受的重組,或許正觸動了觀者心中的藝術種籽。

  然而會來到美術館看展的人,畢竟是某些族群。但,當藝術品搬到傳統菜市場,市場不是美術館,人們並無心理準備在這會看到所謂的藝術品;這正是這場展有趣、特別和充滿挑戰之處。「我就喜歡找些難題來做。」於是唐唐發啟動更草根的「擺攤——社子市場」。其實,2014年唐唐發就做過第一次市場擺攤計畫;當時他還帶了畫筆和畫本。他想如果都沒有人來看展,他就用現場作畫來吸引路過的人。來到2017年,唐唐發有些不同的思維。既然要在市場擺攤,就應該認真和大家傳達想法。所以這回他不再現場作畫,沒人來的時候,他就和左鄰右舍的攤位老闆聊天。

  傳統市場內辦展,沒有空調、地面濕滑;一個重實用目的的空間環境,面對的多數是沒有看展經驗的人群。多數民眾是急著購買所需食材,回家後還有家事。唐唐發說:「此時,要讓他們停下腳步靜下心,看這『只能看,不能吃,也不能買』的菜攤,已是不容易。想要傳達『以欣賞感受的態度,來看現實中的生活環境』這理念,就真的是要隨緣了。」

  擺攤第十一天時,唐唐發在自己臉書寫下:「雖然這次展出目標難度高,但不斷傳達這個理念,加上三年前同樣在這個市場的擺攤豎立的誠信,願意了解這個奇怪的菜攤到底在做甚麼的觀眾也越來越多。還有一些很支持的觀眾,只要來市場都會跟我打招呼。真的很感謝她們,不過我真喜歡這項自我挑戰。」

  

心中認同就是美


  社子市場擺攤一個月,唐唐發的肩上也掛著毛巾,穿著圍裙,偶爾也手上拿著扇子搧風;和真正攤商老闆相去不遠。一個月的展期間,附近的攤商是唐唐發最大的支持,也是最好的解說員。而他也從攤商的口中,理解他們看世界和生活的方法。

  一位附近餐廳的老闆,後來每天幾乎都來和唐唐發聊天。開口總是問:「你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最初唐唐發總想不出什麼好說法。有天終於想到了,他這麼回答這餐廳老闆:「廚師會去參加料理大賽,但不會去說參加料理大賽的作品要賣多少錢?但如果參賽的料理得獎了,對這廚師絕對是有幫助的。藝術家去擺攤,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聽到唐唐發這麼說,廚師似乎有些懂了。 

  關於美是什麼?藝術是什麼?藝術家的角色又是什麼?唐唐發說:「傳統市場,往往給人髒亂的負面印象。我試著將傳統市場的意象,裝置成一座市場美術館;拉開與它的距離,用尊重的態度重新看待它。」展出的最後一天,來的民眾並不多。但唐唐發仍把握每一次的交談,傳達他的想法,而且是用更貼近觀者的角度來回應。

  在走出特定藝術空間進入公共空間遊走,沒有藝術光環保護、沒有距離阻隔劃分,面對沒有心理準備接觸藝術的群眾,用更日常的方式,唐唐發實踐著他認知的藝術:「只要心中認同,就是美。」▌


▲傳統市場的生猛鮮活看似雜亂無章,但對小時候就在市場幫忙爸媽擺攤的唐唐發來說,透過重新感知生活的美,正是他想企圖翻轉的。

  

​註:悍圖社:「悍圖社」於1988年由「台北畫派」其中幾位成員催生,旋即於皇冠藝文中心舉辦第一次展覽。台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源自中國的思維,自此跨出一大步直接觸探台灣的本性。台灣美術現代化運動以結盟的方式,透過畫會與團體集體發聲,表述立場、產生流派;但也有僅只於是藝術家情感的連結,相濡以沫、互相砥礪與精神傳承,如同「悍圖社」的成立。至2015年,已經走過28年的歷史;經歷台灣政治解嚴的前後時期,見證社會的巨大改變。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楊茂林、楊仁明、連建興、李民中各自在藝術上的成就都能獨當一面,即使後來離開團體的藝術家以及陸續加入的成員賴新龍、朱書賢、陳擎耀、鄧文貞、唐唐發、常陵,以及涂維政,並非依附在團體之下,而是各自的藝術成就豐富了「悍圖社」的獨特性。(摘自:王焜生〈悍圖社與當代奇觀社會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