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戰鬥是自己的,但感謝一路上有你們作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進場之前,我就知道自己會哭。

親情,家庭,生離,死別,是每個人心裡最脆弱的地方,像是包在牛軋糖身上的糯米紙,薄膜一般,一觸就融化。家裡有孩子的,曾經的病友,陪伴病人走過漫漫長路的家屬,大概都能代入自己與某個角色共鳴。

但其實,那又是極私密的經歷,疾病在身上造成的痛楚,由內而外,啃食的不只是體內細胞,還有原有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想像,像是本來安全跟在隊伍中,一閃神突然前面就空無一人。即使恰巧有人落進同一座深谷,四季更迭,日夜變換,遭遇的風景也會全然不同,如美國作家凱瑟琳‧鄧恩(Katherine Dunn)所說:「從來沒有人可以走進同一個房間。」


《BIG》主場景也是一個房間──兒癌病房816。六個不同的家庭,加上醫護,二十一個角色,相異的年紀、病程、成長背景、家庭狀態,有人手上拿著佛珠,有人胸前掛著十字架。導演無意抹去他們的差異和個人感受。在電影裡,有樂觀積極的孩子,也有厭世消沉的少女,或者經歷第二次、第三次復發,只願意戴起耳機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少年,還有的,年幼到還沒有能力去想未來,不能夠明白這副身體,何以這樣脆弱,這樣由不得自己。

但這並不是一部悲情的電影,或者說,導演魏德聖用極溫柔的方式去處理,那些本來會將人撕成碎片的痛苦。大部分場景是明亮的,牆上繽紛的色彩,紅黃藍綠的假髮,幾分鐘就一首的歡快樂曲。若不是那身醫院的衣服,腕上的識別手環,身上的傷疤,你會以為他們就是一般的孩子,而場景是在學校或親子館,為一隻彩色筆爭搶,跟著旋律蹦跳,一句簡單的話就能笑得開懷。

最折磨人的過程,導演都用動畫呈現。原野上,孩子們拿著兵器,和裝備整齊、數量龐大的藍色巨人,兩相對峙。在動畫裡,孩子們沒有幻化成當下最受歡迎,現代感十足的鋼鐵人、蜘蛛人,而是變作臉上畫著圖騰,穿戴皮草獸骨,手持槍矛彈弓,充滿野性的戰士。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力量,再多的科技,進步的醫療也代替不了自體對於疾病的對抗。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弦樂的磅礡塑造英勇和慘烈,失去戰友,或短暫休戈,都沒有頹喪的時間,補足體力之後,他們還要再戰。

彷彿互換了角色,眼淚屬於成人,而孩子才是一切安定的力量。

但這也不是一部罔顧現實的雞湯片。有了孩子之後,更能體會孩子時常比我們想像的更堅強。他們不是真的一無所知,在成人的眉眼之間,他們也明白戰鬥可能會失敗,而失敗的代價是付上生命。但孩子不會無止盡的沉湎於哀愁。你會驚嘆那樣的生命力,只要還有一絲力氣,都會用盡全力跳到最高。他們比成人更能夠明白,每一口氣息,都是存在最好的證明。

而即便勉強還是要努力微笑的大人啊,也無暇耽溺在自身的愁雲慘霧中。命運既是如此殘酷,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還能擁有的彼此?時間不夠揮霍,那就每一秒都用盡全力的愛吧,在應該一點都幸福不起來的時刻,繼續成為溫暖彼此的光吧。

戰鬥是自己的,但正因有彼此的光,才能在跌倒之後,還有再站起來的勇氣。

"BIG" 是故事裡戰勝病魔的孩子,出院之前,在病房816用粗粗的麥克筆所描下。像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強大意志力,是人們相互扶持成為彼此的心靈支撐,也是海報上寫的"Being Is Gift"。每個人的存在,年歲或長或短,生活的境遇各不相同,卻沒有人是沒有價值的。只要睜開眼睛,還能大口呼吸,就是值得感恩的事。也請相信,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最美好的事。

真的倦了的時候,不要害怕大哭一場。過後,也別忘記收拾起眼淚。還有好多人愛你,所以你也一定要,愛著自己。


出乎意料的是,我幾乎哭了整場,甚至是動畫場景(好吧,我真的淚點太低...)。電影本身其實不太煽情,相對的,正是刻意收斂的傷痛和艱難,才更讓人揪心。好的導演像施展魔術的人,合宜拿捏了笑與哭的節奏。群戲不好拍,但每個角色幾乎都有份量,在短暫的片刻裡仍可以讀到他們背後還有故事。它當然不是很完美,為戲劇效果添加的笑點和冒險;黃鐙輝、曾珮瑜飾演的離婚夫妻,喪子後很快走出傷痛甚至破鏡重圓;以及刻意弭平的階級差異,都不盡寫實。但整體來說,《BIG》還是一部情感真摯,充滿力量的電影。

avatar-img
61會員
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世紀初的歐塞奇領地,因石油帶來的龐大利益,莫莉的姊妹們陸續喪命,身邊的族人也一個個離奇死亡。但這不只是一個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璀璨的跨年煙火,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缺了心和無名指的女屍,在亡夫車上準備自盡的女人。這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又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有人充滿希望,就會有人失望,是無以為怪的常態。但在這座城市裡,有的卻是太多的絕望。付出真心卻換來背叛的愛情,賣命工作卻失去陪伴親人最後一刻,離鄉背井卻接連命喪他鄉的移工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剝奪是一點一滴的,無關性別,無關階級,無關年齡。也許是一點時間,也許是一連串的編號和數字,它們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和位置,是人們辨識你的座標。但在這個社會,這樣還不夠,你只能不斷失守,退後,放棄,直到有一天人們忘記了你,你也忘了原本的自己。
人們害怕不同,害怕未知,害怕不可掌控,更害怕那個不同,未知,無法掌控的東西,就是自己。怪物,是非我族類的代名詞,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好像《牠》裡面的潘尼懷斯,愈是害怕愈是鼓脹。直到牠長成無比巨大,蓋住所有的光。人們還渾然未覺,在這個循環共生的社會裡,自己就是怪物的始作俑者,怪物的寄居地正是...
父母的脆弱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他們不允許自己輕易開口,特別是向著兒女。即便我們看見過父母的脆弱,我們不了解的事,還是比了解的多更多。
二十世紀初的歐塞奇領地,因石油帶來的龐大利益,莫莉的姊妹們陸續喪命,身邊的族人也一個個離奇死亡。但這不只是一個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璀璨的跨年煙火,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缺了心和無名指的女屍,在亡夫車上準備自盡的女人。這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又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有人充滿希望,就會有人失望,是無以為怪的常態。但在這座城市裡,有的卻是太多的絕望。付出真心卻換來背叛的愛情,賣命工作卻失去陪伴親人最後一刻,離鄉背井卻接連命喪他鄉的移工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剝奪是一點一滴的,無關性別,無關階級,無關年齡。也許是一點時間,也許是一連串的編號和數字,它們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和位置,是人們辨識你的座標。但在這個社會,這樣還不夠,你只能不斷失守,退後,放棄,直到有一天人們忘記了你,你也忘了原本的自己。
人們害怕不同,害怕未知,害怕不可掌控,更害怕那個不同,未知,無法掌控的東西,就是自己。怪物,是非我族類的代名詞,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好像《牠》裡面的潘尼懷斯,愈是害怕愈是鼓脹。直到牠長成無比巨大,蓋住所有的光。人們還渾然未覺,在這個循環共生的社會裡,自己就是怪物的始作俑者,怪物的寄居地正是...
父母的脆弱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他們不允許自己輕易開口,特別是向著兒女。即便我們看見過父母的脆弱,我們不了解的事,還是比了解的多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那些殺不死我的,都將使我更堅強。(尼采) 《BIG》由魏德聖導演執導,是一部講述癌童如何對抗癌症,還有每個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如何影響孩童對抗生病的歷程,以及病童本身如何看待死亡,家人又該怎麼面對與孩子道別的電影。
Thumbnail
有一位小女孩,她有大大的笑容、大大的夢想,她的體型也很大,同學們嘲笑她是牛、是鯨魚,連大人也告訴她該減肥…,她傷心地哭了,哭到淚流成河,哭到她躺在自己的淚海裡,她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也許在這不好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疫情最嚴峻、所有資金卡住、完全無法進行拍攝的時候,萬念俱灰的魏德聖導演,卻在最低潮的情況下寫出了這部關於兒童癌症的電影——《BIG》。 「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我們就在電影中去幫這些病房中的孩子們圓夢。」魏德聖導演說。 原
Thumbnail
醫生在面對病童及其家屬時,內心所經歷的情感衝突及壓力。他們的愛與承受的情感痛苦,以及對病童的深切關懷。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癌症倖存者對於魏德聖導演的新作《BIG-讓孩子拯救世界》的觀後感。文章中提到了電影的主題以及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從癌友的身份和作為一位母親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觀影體驗,以及在病房的生活和對治療的感受。整篇文章情感豐富,充滿正能量。
Thumbnail
  電影《BIG(Being Is Gift)》是台灣導演魏德聖以兒童癌症為主題,述說816號房六個孩子、六個家庭的故事,並且巧妙地穿插動畫,表現這些孩子如何對抗病魔,奪回生命的自主權。這六個孩子按出場順序是:源源(10歲,鄭又菲飾)、羅恆(6歲,謄韋煦飾)、是延(8歲,謝以樂飾)、珈農(16歲
Thumbnail
我們響應朋友熱血一來包場揪團,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新作《BIG》。 這部片適合全家觀賞,雖然有點長,但是笑與淚並存,兒童或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吧,不過我想能獲得更多感動的應該還是大人...比如我就比孩子更認真地,來寫感想文(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那些殺不死我的,都將使我更堅強。(尼采) 《BIG》由魏德聖導演執導,是一部講述癌童如何對抗癌症,還有每個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如何影響孩童對抗生病的歷程,以及病童本身如何看待死亡,家人又該怎麼面對與孩子道別的電影。
Thumbnail
有一位小女孩,她有大大的笑容、大大的夢想,她的體型也很大,同學們嘲笑她是牛、是鯨魚,連大人也告訴她該減肥…,她傷心地哭了,哭到淚流成河,哭到她躺在自己的淚海裡,她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也許在這不好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疫情最嚴峻、所有資金卡住、完全無法進行拍攝的時候,萬念俱灰的魏德聖導演,卻在最低潮的情況下寫出了這部關於兒童癌症的電影——《BIG》。 「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我們就在電影中去幫這些病房中的孩子們圓夢。」魏德聖導演說。 原
Thumbnail
醫生在面對病童及其家屬時,內心所經歷的情感衝突及壓力。他們的愛與承受的情感痛苦,以及對病童的深切關懷。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癌症倖存者對於魏德聖導演的新作《BIG-讓孩子拯救世界》的觀後感。文章中提到了電影的主題以及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從癌友的身份和作為一位母親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觀影體驗,以及在病房的生活和對治療的感受。整篇文章情感豐富,充滿正能量。
Thumbnail
  電影《BIG(Being Is Gift)》是台灣導演魏德聖以兒童癌症為主題,述說816號房六個孩子、六個家庭的故事,並且巧妙地穿插動畫,表現這些孩子如何對抗病魔,奪回生命的自主權。這六個孩子按出場順序是:源源(10歲,鄭又菲飾)、羅恆(6歲,謄韋煦飾)、是延(8歲,謝以樂飾)、珈農(16歲
Thumbnail
我們響應朋友熱血一來包場揪團,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電影新作《BIG》。 這部片適合全家觀賞,雖然有點長,但是笑與淚並存,兒童或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吧,不過我想能獲得更多感動的應該還是大人...比如我就比孩子更認真地,來寫感想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