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力/天份是一回事,發揮潛力/天份又是另一回事。
作者 Duckworth 用了不同領域的例子解釋天賦跟成功沒有太大的關連性。
提出在麥肯錫顧問期間,分析與觀察到,具有絕對性差異的元素「恆毅力」,
並說明如何培養該項能力。
作者 Angela Duckworth認為現代人過分聚焦與強調天賦,甚至成為一種拒絕努力的藉口。
實際上不論是在西點軍校、銷售業務或中小學,在早期表現最優秀的人群與最終能否通過測試/存活下來/進入名牌大學並不呈正相關。
她觀察初期表現不出色,但最終能達成目標的族群。並發現持續熱情與毅力反覆鍛鍊,努力最終比資優更能通往成功。
作者不否認天賦的重要性,但不需要到非常傑出。重點在於保持熱情,刻意練習使得:
天分 x 努力 = 技能
技能 x 努力 = 成就
我們多半先入為主地認為,專家能忍受艱苦的訓練在於熱在其衷,但根據採訪,他們多半也討厭刻苦地練習,但為了對最終「目的」的喜歡,選擇堅持下來。
所以當對某件必須進行的事情或項目上感到挫敗、沮喪時,我們須需要抱持一些天真的樂觀,針對不拿手的部分想辦法克服。
我曾在IG貼文裡分享過,巴菲特對專屬機師麥克 •弗林特 (Mike Flint),的人生目標建議。
巴菲特的建議如下:
第1步:在紙上寫下你最重要的 25 個目標。
第2步:圈出最重要的前 5個目標。
第3步:將前5名列入清單 A,其餘20 名放入清單 B。
Duckworth進一步的討論,實際上當人們被要求列出目標時,往往是中短期並非長期目標,這些目標是能夠被進一步統合,而這些中短期僅是階段性、可被捨棄的部分。
所以只要能確保朝著終極目標前進,只是達成的手段不同,都可以說是具有恆毅力。
舉例來說,
我的頂層目標可能是四十歲財富自由,
中層目標是三十歲年薪一百萬,並累積一千萬資產,
為這個目的我每天花兩小時進修日文考取N2,希望能抓住日本客戶的心多跟我下單,
結果有間公司跟我挖角,每天至少加班一小時,但保證年薪超過一百萬。
在這情況下選擇直接跳槽,不再進修日文並非沒有恆毅力,只是為了更高層級的目標放棄階段性目標。
關於到幾歲後不該隨意換工作,一直是個高爭議度的話題。
我也必須承認,我在剛出社會的前幾年換了多份工作,甚至就職稱上跨度不小,從RD、PM、QM到採購,但實際上這些藥廠經驗,並非隨著業務範圍的轉換直接歸零,反而成為特殊之處並在跨部門溝通時成為多語言者,具備靈活性。
從餬口飯吃的職業到職涯/志業,是需要透過與外界的互動、歷練去啟發,長時間的的培養發展,並持續深度耕耘,才能成為該領域的大拏。
至於如何培養恆毅力,我認為這與之前介紹過的,《你可以改變別人》中概念相似,釐清目標後需要使命感,恰如激發大象的「感性」;由課外活動培養成長過程對投入事物堅持到底,既需要恆毅力,同時也在培育恆毅力。
課外活動往往是孩童感興趣的項目,透過熱情能使反覆練習不是那麼無趣,且有階段性的目標,加上尚未害怕失敗的無畏、勇往直前,因此作者鼓勵學齡孩童多從事感興趣的課外活動。
恆毅力公式為:
興趣 X 練習 X 目的 X 希望
對於外在環境,作者認為照顧者的處事態度與教育方式更是會深切影響價值觀的塑造,除了認同成長型心態,更要將誇獎放在孩童對事物的努力與付出上,而非成績。
此外,所在的團體與組織也會大大型塑價值觀。
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內容我也有再定期更新IG,同樣歡迎追蹤
IG:https://www.instagram.com/hearth1236/
關於最近有人提到閱讀模式的建立,最近剛好看到這本《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就請期待下一集,陪你讀一本系列我們來聊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4bBuluw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