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能為我做什麼,先問我能為**做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受民眾敬愛的總統之一甘迺迪曾說過的名言,不過我認為「國家」兩個字容易引起爭議,並讓人分心,但這個句構本身非常發人深省,因此可以去掉那個字眼,自行填入心中念想的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當自己有了才能給,因為沒有,所以給不出去啊!這很合邏輯吧!不過,當你「願意給」、「無私給」、「純粹給」的時候,力量、資源才會湧現而生,為你效力,你也才會「有」。

但前提是,不可為了後面的「有」而起心「給」,否則一切都是「有意圖」的。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有什麼不好?反正有給有得也是一個循環,不就win-win?這裡的mechanism如果解釋就多餘了,不如回歸到自己的感受去回想一下。

當你基於索取心態給予的時候,整個人其實會是緊繃的、算計的、怨恨的、擔憂的等匱乏情緒集合體狀態(對於已經匱乏到化身為最高階情緒吸血鬼、純粹以榨乾別人為樂的人士,可能要時間心力放下一些舊習才適用),當結果不如預期時,輕者感到被辜負,重者會採取報復行為,而能量(宇宙)從來不看你的心智想法,祂看的是你的狀態、能量在說什麼,當你出於無所得而採取的行動,意圖就是「匱乏」,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出於「想要」而去採取的行動,即使是「給予」,也只會使你更為「匱乏」,使你陷入「受害心態」的自哀自憐循環。

當然絕不是要你腦袋空空、隨隨便便任人予取予求,因為即使是這樣的你,肯定背後是居有其他的意圖,這就不是該被我任意解讀的,只能由個人去探索自己的層層面面。

感恩與給予常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究竟是出於感恩而給予,還是因為有能力給予而充滿感恩?但無論如何,從兩者其一去改進努力,都是讓自己更加提升、突破人生困境的方法。

我們的社會常教導人們,你必須競爭、必須廝殺、必須把別人踩在腳下、必須透過毀滅性、剝削性的方式,才能安穩、掙得一席之地、活得下去、被認可、被愛,但踩著一大堆屍體達到最高峰的人,接下來又能靠什麼茁壯呢?死亡只會領向死亡,唯有生機、創造性的容納能量,才能使世界綻放共榮。至今為止的社會價值觀,崇尚的是「唯一」、「強者」、「勝利者」、「武力」、「破壞性建設」、「不擇手段的利益」,致使許多人認為不符合那些價值觀的生命都不值得尊重跟珍惜,而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只想索討的心態最後會慢慢引導人走向這樣的境地,變得只計較得到什麼、有什麼成果,而忽視了其他隱微不易見的成本、支持與他人的付出,甚至在努力過程中迸生的珍貴能量火花。

因此如何能夠更容易建立無私給予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感恩」,真心的感恩使你敬畏所有來自四面八方看得見、看不見的人事物,對你的支持和付出與成就,令你對於一切巧合、機緣還是安排都恭敬謙虛,不再輕易地自以為是,頓時內心就會湧生「報恩」的心情,而能「純粹給予」。現在很多人做不到,因為匱乏,因為認為自己缺少而萌生不安全感,而引發後續的一切效應,所以能量校準的錨,核心就是回歸「感恩」。

感恩一路走來的努力跟汗水,感恩一路以來的際遇,感恩路上曾經提攜你的人和經驗,感恩壞的經驗使好的經驗那麼美妙和洗鍊, 感恩宇宙間極微小的機率使你誕生,並與生命中珍貴的人們相遇。

不該是給你的,不該取;該是給你的,也是值得歡心的賞賜。



很愛探索跟學習的顯示生產者! 興趣是隨時隨地引吭高歌跟寫作。 歡迎來這片小天地,以互相尊重為前提分享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通常最低級的建議就是:「你一定要聽我的,我說的準沒錯。」再高階是:「你不用相信我,自己決定、自己去經驗,聽從你的心還有更高層精神的導引。」然後最高級的是:「勿照著心中的恐懼行事。」
開始閱讀聖經是今年中的事情。 一開始是因為受到一位靈性上的引導老師指引。三年前我開始了每日身、口、心、意的檢視與修正功課,一開始會抱著傲慢之心,認為這沒什麼難的,只要認為自己做得到就做得到。但越是深入、越是誠實坦承、越是認真不逃避去做,才發現何謂「業力」、「業氣」,那是遊走於我們腦中、身體中、細胞
通常最低級的建議就是:「你一定要聽我的,我說的準沒錯。」再高階是:「你不用相信我,自己決定、自己去經驗,聽從你的心還有更高層精神的導引。」然後最高級的是:「勿照著心中的恐懼行事。」
開始閱讀聖經是今年中的事情。 一開始是因為受到一位靈性上的引導老師指引。三年前我開始了每日身、口、心、意的檢視與修正功課,一開始會抱著傲慢之心,認為這沒什麼難的,只要認為自己做得到就做得到。但越是深入、越是誠實坦承、越是認真不逃避去做,才發現何謂「業力」、「業氣」,那是遊走於我們腦中、身體中、細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小我的世界裡,感恩常常被視為一種基於「條件交換」的行為。然而,真正的感恩應該是一種無條件的心態,無論他人是否為我提供價值。感恩每一個人及其存在,不論他們的行為如何。讓我們練習感謝周圍的人事物,只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值得感激。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經由有到無,帶領出無中生有的生生不息後,分別出「發現」與「創造」的不同,而在此基礎上躍遷出的「無我境界」,只是發現,目的是用來創造。 接著再用「給予」的正邪之分,找到最長遠的未來之路。
Thumbnail
我看待人事物的第一時間,是「樂觀」還是「悲觀」?這關係到的是「豐盛」或是「匱乏」。一個長期匱乏的人,很容易擁抱的是「自幹」的人生,而這將導致我們失去朋友,也間接地失去了「顯化」的能力,一個沒有顯化能力的人,人生就會很辛苦,而無法快速成功與成就...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小我的世界裡,感恩常常被視為一種基於「條件交換」的行為。然而,真正的感恩應該是一種無條件的心態,無論他人是否為我提供價值。感恩每一個人及其存在,不論他們的行為如何。讓我們練習感謝周圍的人事物,只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值得感激。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經由有到無,帶領出無中生有的生生不息後,分別出「發現」與「創造」的不同,而在此基礎上躍遷出的「無我境界」,只是發現,目的是用來創造。 接著再用「給予」的正邪之分,找到最長遠的未來之路。
Thumbnail
我看待人事物的第一時間,是「樂觀」還是「悲觀」?這關係到的是「豐盛」或是「匱乏」。一個長期匱乏的人,很容易擁抱的是「自幹」的人生,而這將導致我們失去朋友,也間接地失去了「顯化」的能力,一個沒有顯化能力的人,人生就會很辛苦,而無法快速成功與成就...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