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感受建築:倫敦聖馬田堂



怎樣的建築物能夠觸動人心?倫敦的聖馬田堂是用了簡約的建築元素來表達基督信仰和教堂的服務宗旨。


怎樣的建築物能夠觸動人心?


我想,是教堂罷。


不同的教堂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有的是讓人肅然起敬,有的是要令大家對救贖覺得感動,有的則是讓人平靜下來,預備與神溝通的心情。


巨星旁邊的小配角


之前到英國旅行,來到倫敦的聖馬田堂(St Matin-in-the-Fields),對這地方沒有甚麼期望,只道它是一個小教堂。


時值初冬,旅遊旺季早已結束了,特拉法加廣場沒有結集成群的遊客,換來的是穿着整齊校服的小學生們,興高采烈的在廣場列隊遊覽,反觀在廣場東北面的聖馬田堂,就只能引來人們在其門外歇腳。

來參觀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小學生們,背後的便是聖馬田堂。


也難怪,位於著名的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旁邊,這教堂就像是大明星身旁的小角色,眾人都看見她,但只一瞥,轉頭還是注視在巨星身上。


建築物的語言


越過人叢到達教堂後,慢慢推開沈重的大門,想不到迎來的是悠揚的弦樂聲。是在進行音樂會嗎?之前在網上知道這教堂不時舉辦音樂節目,以歌會友,可真的給我遇上了!於是隨着聲音走進去,原來是室樂團正在彩排呢。

沒有傳統七彩斑斕的彩畫玻璃,陽光能進入教堂裏面,給人「光」和「溫暖」的感覺。參觀時室樂團正在彩排。


我坐到會眾席的後排,目光由室樂團慢慢轉移至四周,發現這兒不像一般歐洲教堂的深沉嚴肅。相反,正因為沒有傳統七彩斑斕的彩畫玻璃(stained glass),所以陽光能夠原原本本的隨着祭壇後的半透明磨砂主玻璃和兩邊的窗口進入室內,加上皎白的牆壁,給人的感覺是「」和「溫暖」。


這兒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沒有用戲劇性的畫像來表達聖經內容,主玻璃只是以簡單的線條勾劃出十字的輪廓,連同中間傾斜的橢圓形,就好像在表達主耶穌垂頭在十架上為世人犧牲,沒有誇張的表情或動作,但平實的線條依然令人動容。

那兒沒有戲劇性的雕塑或油畫,主玻璃上簡單的線條,像在表達主耶穌垂頭在十架上為世人犧牲。


」、「溫暖」、「救贖」,不就是表達神對人的包容和關愛嗎?我覺得這也是此小教堂感動人之處。再者,聖馬田堂無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照顧返國的傷兵或是今天舉辦具規模的露宿者服務,都是貫徹其歡迎和接納眾人和關愛的宗旨,不得不佩服在2008年為這座18世紀教堂翻新的建築師 Pip Horne 的心思,能夠運用建築物的特性來表達這機構的使命。


在地庫小禮堂的感悟


查閱聖馬田堂資料時,留意到地庫有一個小禮堂(chapel)供人靜思和祈禱。那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好奇啊。


首先是要找到地庫的入口。


原來是在街上,是與教堂主座分開的。入口全是玻璃建成,像貝聿銘為羅浮宮設計的玻璃金字塔,把陽光帶到地底,不過眼前這個玻璃入口就超小型和簡單得多。


隨着螺旋形樓梯緩緩步下,經過禮品部、餐廳和活動室,小禮堂原來是隱藏在地庫深處。


一如教堂本身,地庫也強調「光」的角色。除了在入口引進日光外,建築師在小禮堂對出不遠的位置挖通了地面與地底,打造了一個沉降在地底的小園(sunken courtyard),雖然沒有種甚麼奇花異卉,但就是透過這陷進地底的小園,陽光能夠從街上照射到地下,再穿過地庫的落地玻璃進入室內。


小禮堂面對着地低小園的那面牆壁都是玻璃造的,所以也享受到溫柔的天然光線。坐到裏面,思想是很自然的平靜下來。是因為小禮堂那簡單的白色室內環境嗎?還是掛在祭壇上的織錦那些抽象的圖案能夠把人帶到靜思的境界?


在這無音的空間,腦袋是隨着環境而清空了,心,也進入了聆聽的狀態,感覺好像是自己正在與自己相處,也好像自己在與宇宙中的那一位相處,在等待心裏的聲音說話。


聖馬田堂資料:
地址: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東北角 St. Martin-in-the-Fields, Trafalgar Square, London, WC2N 4JJ
網頁:https://www.stmartin-in-the-fields.org/
附設中文 — 廣東話崇拜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預先與我聯絡,謝謝!
文字©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圖片©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