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讀 Marc Augé《重返巴黎地鐵》

《重返巴黎地鐵》不只是Marc Augé以人類學方式來觀察身為「土著」的自己的研究(這是《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它有別於二十年前的突破之處何在?Marc Augé從未停止搭乘地鐵,他敏銳的感知到「他不能成為土著了」——因為似乎地鐵上的各種細節,Marc Augé感到自身與當代脫節、他老了、屬於他的時已經過去了......。

amp-img-attr


隨著時間流逝他在學術思考上「轉車」了,帶著這個「地鐵站/學術作品」的隱喻,Marc Augé重返「地鐵」,他重返檢視他過往書寫的《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更準確的來說,「重返」是「重新書寫」的意思,因為如他所說作者會執拗的反覆探索、會想要重新經歷一次寫作的生命與死亡。這次的「重返」作者Marc Augé把自身的思考、想像過程展現在讀者面前:一位老伯伯是怎麼帶著他的舊記憶去感知地鐵?那些恆常的、多樣的、變化的,又是什麼?

於是Marc Augé在後兩章談「改變」與「當代人」,前者使用的手法變是與這些年腦中迴盪自己曾寫過《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中的內容,和目前他所覺察到的物質細節、人與人的互動之間做對照、反省,並提出他認為有改變的多個面向:貧窮、世界奇觀化、中心偏移、朝「效率、舒適、美觀」方向改造、個體性......,並敘述、舉證、推論每個面向是如何變化,其中有社會背景資料或學理概念的融入、也有Marc Augé親身的細節觀察。

在「當代人」篇章中,他反而以自身的對地鐵站名誦讀的「聯想」、「思緒」作為呈現,詳細紀錄下整個思路過程、典故背景;以及描述他對於地鐵上報紙文字、年輕人閱聽與服裝的改變所激起的一系列思想波動、乘客Marc Augé如何在何處「辨認出他的世代」?如何在懷舊與變化之間、世代差異之間感受到「不再貼合自己的時代」的恐懼?

Marc Augé在結論中重申回答,他認為是「細節」。人類學家與小說家,能夠在細節處辨認、並召喚出個體之間可以連結的形式。Marc Augé的書寫,就是一個開端,企圖去重建和想像它,透過「每日映入眼簾的細節所賦予他的靈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畢業,現就讀清大人類學研究所 我愛上人文學深刻理解他者的溫柔:從豐富的田野資料、歷史與人文哲思的基礎上,理解生命與時代的交織,然後被多樣的生命形式觸動。我希望能運用自己的人文知識及思考訓練,來關心這時代中人類心理的痛苦,並尋找希望與救贖,透過文字紀錄、實際傾聽理解、創造對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