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要「不死」,就必須一直書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11.10民族誌寫作課堂[魏明毅學姊分享]


魏明毅除了是心諮工作者、受人類學訓練者,她更是一位反覆琢磨「苦難」的思考者。之後,她甚至透過書寫,成為人類學實踐者。


在思索苦難議題的過程,她嘗試了不同的文字體裁,想將心中所想傳遞給預設的讀者。因為「所有的書寫都是有目的」,她不是要自我實現或救贖,而是想說出她於特殊位置中所看見、不得不說之事,她想邀請大家一起意識到苦難的根源、人如何被更龐大的政經機制影響、無知而成的傲慢......。為了達成她的目的,她並不止步於最初的文字表達,更在傾聽了讀者的回饋後,調整出新的寫作策略。


她首先從寫給學院的碩士論文,延展到給普羅勞動者閱讀的《靜寂工人》,文字簡單易讀。寫作此書時,過程十分流暢,幾乎就是將心中所想到的打成文字。她也鼓勵我們,寫作時不需害怕,可以從想到什麼寫出什麼開始。

2016,游擊文化

2016,游擊文化

再經歷了一工作時間後,明毅對苦難又多了些領悟。第二本書《苦難的倒影》不再以民族誌的方式寫作,而採取備忘錄的形式,奠基明毅在全台許多社福機構之間移動的特殊位置的經驗。不同於《靜寂工人》的篤定,《苦難》她用採取文學式、哲理上的追問,試圖告訴我們:所有的解答都只是暫時的,但就在這習慣一次次追問的過程裡,我們得以被「開放」,一次次「重生」。

2023,春山出版

2023,春山出版

《苦難的倒影》擠滿了問句、精心雕琢的辭藻、碎片閃現的人事遭逢,我在閱讀上十分吃力、頻頻停頓。明毅說:「因為生命、苦難就是這麼不好消化」,甚至這樣的寫作安排,就是為了「將讀者從搖椅上拉下來」,她試圖去召喚讀者對苦難的感受與倫理意識。


《苦難》想要撼動讀者的理由,其實和《靜寂工人》收到讀者的回饋相關。在《靜寂工人》最後一章「他們是我們」,明毅想讓讀者意識到自身和碼頭工人的類似性,但結果是人們常只看見了他者、工人的苦難而已。


於是,明毅再一次書寫

因為作者不想「死」,就必須一直書寫。


而書寫不是為了自我實踐,而是有不得不說的看見。

也因此,對明毅來說「書寫不是練出來的,而是要求出來的」


下一本,她想要寫可以賦予角色結局、對闡釋苦難更有力道的小說




註釋

作者已死:羅蘭巴特提出的文學概念。當我們在閱讀一份作品時,有傳統是會透過作者生平時代、言語紀錄去揣測作者在想什麼,來判斷這段文字該怎麼解讀。但巴特提出「已死」的概念,強調「作品本身傳遞的意義」這件事情,而不去論作者本身真的如何去想。當「作者已死」,文章一寫完,它的價值就被判定了,而不論作者如何跳出來為其解釋和辯解。

    avatar-img
    22會員
    29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星空,收藏在生活、生命、世界中閃亮照耀著我前進的光芒。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差不多的人生當中,時而也會有閃閃發光的事情,所以你要留意去抓住它,好好裝在自己的星星兜裡。這樣等你以後累了煩了,可以拿出來看看你的那些星星,就能度過艱難的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星空 的其他內容
    搖擺舞起源於 1920 年代的美國非裔社區,後來更流行至白人社區與影視媒體中。隨著 時代演進搖擺舞曾沉寂一段時間,在 80 年代後被積極的復興,倫敦、斯德哥爾摩也成為當 代搖擺舞重要的發展城市。如今搖擺舞在國際上累積了眾多愛好者,每年有國際型的比賽 (ILHC ,CHLC, The Snowball
    在不穩定普遍被感知、不穩定雇用開始被廣泛關注的當今社會中,時間與時間感又被重新帶回人類學的研究裡成為焦點。晚近個人受到近未來框架消失的異樣感,公眾論述對於外來該何去何從的問題也從而浮現。近未來的消散如何改變人們的時間觀?暫時性對於人類勞動行為與決定的影響為何?無聊、等待等時間感是否也有生產力?
    一、 簡介:   《蜉蝣之島》其實是Studio Reals工作團隊未來動畫作品的「前傳」,觸及了未來男女主角父母親以及各自島嶼的故事。內容分成四篇:〈奶與蜜之地〉、〈等待花開時上〉、〈等待花開時下〉、與〈她與島之歌〉。前三篇為「紅土城」的故事,最後一篇則是「蜉蝣之島」。 〈奶與蜜之地〉 歌即是路
    111學年度下學期,「文化研究導論」第一單元的回顧!如果對於「文化研究」感到陌生,想要了解卻覺得太難捉摸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喔!這篇主要是介紹文化研究的起源,還有它的理論資源。但由於只是導論課程,因此理論大多是粗淺帶過,而且我對於馬克思理論不熟悉,書寫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我們還可以相信民主嗎? 台灣威權政體的轉型 結構的力量v.s個人能動性?
    改寫自109學年(上)通識課「群眾心理分析」期末報告。課堂以「頗析納粹大屠殺背後的集體心理機制」為主軸,透過性格說、情境說、超我說三個面向來檢視,讓我們去理解「集體迫害」是如何基於背後的這些心理作用而發生的。
    搖擺舞起源於 1920 年代的美國非裔社區,後來更流行至白人社區與影視媒體中。隨著 時代演進搖擺舞曾沉寂一段時間,在 80 年代後被積極的復興,倫敦、斯德哥爾摩也成為當 代搖擺舞重要的發展城市。如今搖擺舞在國際上累積了眾多愛好者,每年有國際型的比賽 (ILHC ,CHLC, The Snowball
    在不穩定普遍被感知、不穩定雇用開始被廣泛關注的當今社會中,時間與時間感又被重新帶回人類學的研究裡成為焦點。晚近個人受到近未來框架消失的異樣感,公眾論述對於外來該何去何從的問題也從而浮現。近未來的消散如何改變人們的時間觀?暫時性對於人類勞動行為與決定的影響為何?無聊、等待等時間感是否也有生產力?
    一、 簡介:   《蜉蝣之島》其實是Studio Reals工作團隊未來動畫作品的「前傳」,觸及了未來男女主角父母親以及各自島嶼的故事。內容分成四篇:〈奶與蜜之地〉、〈等待花開時上〉、〈等待花開時下〉、與〈她與島之歌〉。前三篇為「紅土城」的故事,最後一篇則是「蜉蝣之島」。 〈奶與蜜之地〉 歌即是路
    111學年度下學期,「文化研究導論」第一單元的回顧!如果對於「文化研究」感到陌生,想要了解卻覺得太難捉摸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喔!這篇主要是介紹文化研究的起源,還有它的理論資源。但由於只是導論課程,因此理論大多是粗淺帶過,而且我對於馬克思理論不熟悉,書寫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我們還可以相信民主嗎? 台灣威權政體的轉型 結構的力量v.s個人能動性?
    改寫自109學年(上)通識課「群眾心理分析」期末報告。課堂以「頗析納粹大屠殺背後的集體心理機制」為主軸,透過性格說、情境說、超我說三個面向來檢視,讓我們去理解「集體迫害」是如何基於背後的這些心理作用而發生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活著》是一部關於命運無情與生命堅韌的小說,以主人公福貴的不屈精神,描繪人在苦難面前的堅韌與無奈。故事涉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動盪,融合了個人與時代的交織,反映出無奈中的歲月與掙扎。樸實無華的語言中,福貴等人物形象傳遞了對生命的堅韌與對生活的執著。
    〈悟哭〉藉由數段描述,闡述了人為什麼是人的憂傷之源。文字、敘事與結構都很流暢,看得出來是平素就有創作的基調。簡單而暴力的破題,點出了此篇要旨,究竟人是為何而哭,人的悲傷源自於何處呢?生命的本質終歸是無可閃遁逃離的傷逝。重點是悟的過程──一切如虛似幻,但每一段經歷又無比真實。
    Thumbnail
    這本《寫吧!為了抵達自己》書籍內容豐富,兼具寫作與靈修兩大元素,作者沒力史翠普分享了她的寫作心得以及在躁鬱症影響下的生命故事。探索自我與寫作的關聯,帶給讀者慰藉和啟發。閱讀後,除了寫作技巧之外,更可從中汲取勇氣與堅忍。
    Thumbnail
    前言:要寫也要活 作家吳鈞堯曾經寫給我的一句話是「多寫也要多讀」,讓年少時候的我不太服氣。隨著年紀漸長,遇見了一些曖曖內含光的人們,發現的確自己搆不上兩腳書櫥。然而,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則評論文學獎的評審感言,題目很簡單,只有一個字:「活」。與其使用太多二三手資料和感觸,不如好好的品味生活,然
    Thumbnail
      任何一部「好」作品,不管是文學、電影、建築、音樂,背後都要有「哲學性」,因為「哲學性」是一部好作品的核心。而吳明益的《苦雨之地》,無疑徹底展現了文學獨特的哲學性。   「寫作者該是定義的改寫者,而不是衛星。」   「演化學者談人的物理性存在的演化,小說要處理的是人抽象的『精神
    Thumbnail
      這是某位讀者的來信。   這位作者想知道,如果在台灣「以寫作維生」的話,要有怎樣的步驟和計畫之類的。   「以寫小說維生」這件事情,應該是許多創作者的夢想,但以我在業界中的體會與經驗,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極其不容易的。   原因我也在直播說講過很多遍了,寫書要時間、審
    Thumbnail
    魏明毅心理師的第二本作品結合了心理學和人類學的視角,深入探討在實務現場中遇到的個案與社會議題。書中描述了校長對安置學生的偏見及精神科診斷的去脈絡化問題,突顯了社會不平等對孩子們生活的影響。魏明毅的經驗分享和思考,引發讀者對心理健康和社會工作的反思與重視。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在這本書裡,作者用簡單的話語描述著細膩的情感,「我想成為一個能感受到他人痛苦的人」她這樣說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活著》是一部關於命運無情與生命堅韌的小說,以主人公福貴的不屈精神,描繪人在苦難面前的堅韌與無奈。故事涉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動盪,融合了個人與時代的交織,反映出無奈中的歲月與掙扎。樸實無華的語言中,福貴等人物形象傳遞了對生命的堅韌與對生活的執著。
    〈悟哭〉藉由數段描述,闡述了人為什麼是人的憂傷之源。文字、敘事與結構都很流暢,看得出來是平素就有創作的基調。簡單而暴力的破題,點出了此篇要旨,究竟人是為何而哭,人的悲傷源自於何處呢?生命的本質終歸是無可閃遁逃離的傷逝。重點是悟的過程──一切如虛似幻,但每一段經歷又無比真實。
    Thumbnail
    這本《寫吧!為了抵達自己》書籍內容豐富,兼具寫作與靈修兩大元素,作者沒力史翠普分享了她的寫作心得以及在躁鬱症影響下的生命故事。探索自我與寫作的關聯,帶給讀者慰藉和啟發。閱讀後,除了寫作技巧之外,更可從中汲取勇氣與堅忍。
    Thumbnail
    前言:要寫也要活 作家吳鈞堯曾經寫給我的一句話是「多寫也要多讀」,讓年少時候的我不太服氣。隨著年紀漸長,遇見了一些曖曖內含光的人們,發現的確自己搆不上兩腳書櫥。然而,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則評論文學獎的評審感言,題目很簡單,只有一個字:「活」。與其使用太多二三手資料和感觸,不如好好的品味生活,然
    Thumbnail
      任何一部「好」作品,不管是文學、電影、建築、音樂,背後都要有「哲學性」,因為「哲學性」是一部好作品的核心。而吳明益的《苦雨之地》,無疑徹底展現了文學獨特的哲學性。   「寫作者該是定義的改寫者,而不是衛星。」   「演化學者談人的物理性存在的演化,小說要處理的是人抽象的『精神
    Thumbnail
      這是某位讀者的來信。   這位作者想知道,如果在台灣「以寫作維生」的話,要有怎樣的步驟和計畫之類的。   「以寫小說維生」這件事情,應該是許多創作者的夢想,但以我在業界中的體會與經驗,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極其不容易的。   原因我也在直播說講過很多遍了,寫書要時間、審
    Thumbnail
    魏明毅心理師的第二本作品結合了心理學和人類學的視角,深入探討在實務現場中遇到的個案與社會議題。書中描述了校長對安置學生的偏見及精神科診斷的去脈絡化問題,突顯了社會不平等對孩子們生活的影響。魏明毅的經驗分享和思考,引發讀者對心理健康和社會工作的反思與重視。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在這本書裡,作者用簡單的話語描述著細膩的情感,「我想成為一個能感受到他人痛苦的人」她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