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為何生兩個小孩?--甘苦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純粹分享自身經歷,並未倡導一定要生幾個小孩比較好,亦無譴責與我不同選擇之父母)

網路上有許多媽媽的文章,在討論到底要生幾個小孩?比如說,如果只生一個,對經濟壓力比較沒那麼大,但沒有伴似乎很可憐,以後父母老了,獨生子沒有手足可以商量,很辛苦。但若生兩三個又累翻父母,加上現在房價高、經濟壓力大,一般的受薪階級很難保證可以給小孩最好的生活品質與教育。

其實最初的設定是生三個?!

我們夫妻也是普通的受薪階級,年輕的時候沒考慮過經濟壓力,談好要生三個小孩。丈夫是因為喜歡小孩,覺得多多益善;我則是認為「三個比較有小社會的感覺,可以觀察了解有趣的人際生態。」。

但不幸的是,研究所遇到了一些波折,較晚才育有第一子。生了兒子之後,又有一些狀況,被「小惡魔」嚇到,覺得孩子也太難照顧了,如果再來一個還得了,於是我一度打定主意不再生二胎,就別說第三個了。

生完老大後想法改變,但夫妻暫不同調

客觀來說,老大十分健康,吃飽睡好,頭好壯壯,發展得也相當好,各項指數都不需要我憂心,別的小孩睡不過夜或不吃飯的情況也沒發生在我們身上,同學都羨慕我竟然能餵小孩餵到手痠,而不是追小孩吃飯追到心累。比較讓我感到疲勞的是他十分好動,活動量需求、陪玩/陪說話需求十分大。

但先生相當堅持要生第二個,他說有伴和沒伴的差異相當大,他自己有一個弟弟,他認為手足是我們能給小孩最棒的禮物。我自己也有哥哥,但我並不能真正理解,因為幼時哥哥比較喜歡跟表哥一起玩,我是女生,和他們玩的不一樣,經常獨自玩耍。長大之後,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圈,所以對我來說,有沒有手足好像並沒有差異很大。由於我一直很猶豫,不能肯定要不要生第二個孩子,我們的懷孕計畫稍微延後了。

轉折:看到孤單的六歲孩子

有一次,我因故到朋友家作客一整日。朋友只有一個獨生子,六歲剛上小學。那天我發現那個孩子很是孤單,他一直想找媽媽玩,但媽媽總是陪他一下下之後,就跑去做家事或看書,並沒有很專注在陪玩。

這個互動給了我一些省思。朋友的經濟很好,夫妻都是高收入,同時也沒有房貸,娘家媽媽的職業又是保母,可以幫她全職育兒,所以她完全有本錢能生兩三個小孩。但她可能基於各種因素,沒有做這樣的選擇。我的經濟和她比起來差得遠了,還被頭胎的好動嚇到,我卻要生第二個,原因何在?

我是否願意壓低一些生活品質,只為了給予孩子成長過程的同伴?

我是否願意從零開始再來一次,照顧一個新生兒,忍耐頭兩三年的辛苦,讓孩子比較不孤單?

生第二個小孩,只是為了給予小孩一個伴,還是有其他理由?

做出決定:年紀到了,雖仍猶豫但已不能再拖

雖然先生博士畢業不久,尚未找到下一份穩定的工作,我還是決定生下第二胎。因為我的年紀到了,已經34歲,即便仍有猶豫,也不能再拖。我相信,我可以用省錢的方式,壓低生活品質,但給予兩個孩子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他們的手足。

生了二胎之後,有一年的時間我陷入嚴重的後悔當中。因為我又得了產後憂鬱,並且狀況比第一胎的情況糟得多。我真的沒有想過帶兩個小孩可以這麼這麼這麼累老大只有兩歲半,他的變化速度太快,我還來不及跟上他的情緒反應,老二卻也在跟著成長變化。我累到忽視去觀察許多細節,例如哥哥的牙刷已經發霉需要更換,或是奶瓶根本沒有刷乾淨,或是哥哥的褲子已經變成七分褲需要更換或購買。

又比如,哥哥心智年齡未到,不能理解弟弟的行為,有時會以為弟弟惡意對待他,或是他太過好奇,動作大到有可能傷害到新生兒,諸如此類,都是照顧2個嬰幼兒的難處。

有時候我的情緒真的很差,卻還要繼續照顧他們,做大量的家務和育兒工作,無法休息,沒有替手。看到先生工作回家後在房間裡面休息,明知他應該也很累,我卻壓抑不住我的怒火,與之爭吵,怒噴他丟下我一個人照顧小孩。有時候我們對育兒的意見不合,雙方僵持不下,我真的很絕望,卻還是要在絕望中拼命幹活。

日子不是人過的,但總會過去

有些人在這樣的痛苦中,就與配偶鬧翻了,或分居,或離婚。我可以理解他們,因為再多的愛,抵抗不了嚴重的睡眠不足,或是不斷的嚴重爭吵。特別是有些夫妻,長輩親戚還會介入,那就更糟了。

在每一次劇烈的爭吵過後,當我們平靜下來,會說出內心的話,並悔改自己的失言或過錯。有句話說:「生命自會找到出路」。大寶出生之後,媽媽本身有了極大的成長,爸爸則應該是有一些成長,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忙自己的事;但對我來說,二寶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就真的得一起成長了,我們必須變化自己去適應

對於每天遇到的新挑戰,要看書學習,也是有點來不及了。有時上網查詢,反而使自己壓力更大。於是我經常憑著直覺,判斷此時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其他的就只能捨棄。例如,哥哥3歲多,是無法分享的年紀,一直覺得弟弟是在搶他的玩具,但弟弟的年紀無法理解「所有權」,所以也無法「勸說」他,更不可能處罰。於是我只能暫時把弟弟放在嬰兒床或別的方間,爸媽各照顧一個,或把弟弟揹起來,一邊做家事,提高效率。

此時就屈服於現實,無法考慮到其他的因素了。等到哥哥心情好,或是他願意稍作分享時,再引導他,試著與弟弟一起玩。

現狀:收割成果

現在哥哥七歲,弟弟四歲半了。兩兄弟可以自己玩得非常好,我完全可以先把水果之類的東西準備好,就跑去別的房間做我的事情一整晚,可謂是苦盡甘來。曾經有人建議,帶兩三個小孩的祕訣就是,買很多玩具讓他們分開玩就好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如果我生兩三個小孩,卻堅持讓他們分開玩,豈不是還要各自去陪玩?我何必生兩個獨生子?

生幾個小孩是每對父母自己的選擇。許多生兩三個小孩的父母,可能會和我一樣慶幸,幸好生了兩三個,小孩才有伴。也有可能有人仍活在無盡的後悔之中,無法調適。也有只生獨生子的父母,看到生倆的父母忙得團團轉,或經濟壓力大,也會慶幸自己只生一個。

生孩子和結婚工作不同,結婚雖有山盟海誓,卻仍有法律可離婚,工作也可以離職,但小孩出生,無論按法律還是道德,就得負責到底。這條路,可能也只有父母能懂其中的甘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麻吉-avatar-img
2023/12/23
我也是生了三個喔........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3/12/24
感謝分享,現代一人照顧雙寶,確實辛苦。從前農業時代,大多是一整個村一起照顧一個小孩,社會環境,也比較簡單純樸。育兒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生兩個真的很辛苦
YO式育兒趣-avatar-img
2024/01/15
在我大寶兩歲時就一直追著大人玩,那時候我就毅然決然決定不管生活再如何吃緊,都要給大寶一個伴!看完這文章覺得我這樣做是對的^^在對的育兒道路上,一起努力~~
我原本也是想要生3個,生完2個後,猶豫了下,機會就沒了!
avatar-img
牧野的活水苗圃
44會員
88內容數
我是牧野,喜歡寫作與投稿,在人間福報家庭版、聯合報的琅琅悅讀、基督教論壇報、水深之處皆有多篇文章刊登,目前累計約60多篇文章。
牧野的活水苗圃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白醋溶解蛋殼實驗,製作透明雞蛋橡膠球的詳細步驟與觀察記錄。
Thumbnail
2025/04/11
白醋溶解蛋殼實驗,製作透明雞蛋橡膠球的詳細步驟與觀察記錄。
Thumbnail
2025/04/08
這篇文章是關於賽局理論的讀書心得,作者分享了閱讀後的體悟,並針對書中提及的策略和案例,例如柏拉圖效率、囚徒困境、以牙還牙等,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說明,最後也推薦了相關書籍。
Thumbnail
2025/04/08
這篇文章是關於賽局理論的讀書心得,作者分享了閱讀後的體悟,並針對書中提及的策略和案例,例如柏拉圖效率、囚徒困境、以牙還牙等,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說明,最後也推薦了相關書籍。
Thumbnail
2025/04/07
忙碌的父母如何兼顧親子共讀?本文分享利用科技產品(Podcast、手機錄音、雲端空間)協助親子共讀的經驗,並說明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親子共讀方式,勝過盲目跟從專家建議或購買昂貴點讀筆的重要性。
2025/04/07
忙碌的父母如何兼顧親子共讀?本文分享利用科技產品(Podcast、手機錄音、雲端空間)協助親子共讀的經驗,並說明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親子共讀方式,勝過盲目跟從專家建議或購買昂貴點讀筆的重要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路人甲:哇 她生三個耶! 朋友A:生小孩很累齁! 朋友B:第三個是弟弟嗎?恭喜恭喜! 現在 三個孩子的家庭真的是稀有動物嗎?? 現在 還存在著一定要有生男孩兒的思想嗎? 現在 最累最難的是_孩子們的教育!! 我的童年 不算美好 也不算太黑暗 給予孩子們美好的童年外 也一併治癒我的童年
Thumbnail
路人甲:哇 她生三個耶! 朋友A:生小孩很累齁! 朋友B:第三個是弟弟嗎?恭喜恭喜! 現在 三個孩子的家庭真的是稀有動物嗎?? 現在 還存在著一定要有生男孩兒的思想嗎? 現在 最累最難的是_孩子們的教育!! 我的童年 不算美好 也不算太黑暗 給予孩子們美好的童年外 也一併治癒我的童年
Thumbnail
到底要生幾個小孩?一個還是兩三個?現在高齡產婦多,猶豫一下,時間就過去了。作為二寶媽,在此分享心路歷程,最後到底值不值得?
Thumbnail
到底要生幾個小孩?一個還是兩三個?現在高齡產婦多,猶豫一下,時間就過去了。作為二寶媽,在此分享心路歷程,最後到底值不值得?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成為母親是從受孕那一刻開始的。 禾一歲語言蓬勃發展、開始送托後,變得愈來愈好溝通,也愈來愈好帶,我們開始討論第二胎的可能。因為我家小孩多,小時候對資源稀釋、分配方式經常忿忿不平,長大後才發現能夠參與彼此的生命歷程、分擔原生家庭的種種是件幸福的事。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成為母親是從受孕那一刻開始的。 禾一歲語言蓬勃發展、開始送托後,變得愈來愈好溝通,也愈來愈好帶,我們開始討論第二胎的可能。因為我家小孩多,小時候對資源稀釋、分配方式經常忿忿不平,長大後才發現能夠參與彼此的生命歷程、分擔原生家庭的種種是件幸福的事。
Thumbnail
打從不知道何時開始,台灣社會就一直有『生兩個恰恰好』的觀念,其實我也一直覺得小孩只有一個真的太孤單,而且父母也要花費很多陪玩的時間,所以才有生兩個小孩的念頭。大家都說生兩個好,會互相陪玩,大人不用管,弟弟有哥哥帶,不用教也學得比較快。不過沒有人告訴我們缺點,就是兩個小孩一定會有的情況,就是爭執。
Thumbnail
打從不知道何時開始,台灣社會就一直有『生兩個恰恰好』的觀念,其實我也一直覺得小孩只有一個真的太孤單,而且父母也要花費很多陪玩的時間,所以才有生兩個小孩的念頭。大家都說生兩個好,會互相陪玩,大人不用管,弟弟有哥哥帶,不用教也學得比較快。不過沒有人告訴我們缺點,就是兩個小孩一定會有的情況,就是爭執。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隨著社會與環境生態都越來越亂,小孩會願意被我生下來嗎? 被生下來後還要重新經歷過我所經歷過的痛苦、挫折,有點像是我明明知道這世間的險惡,我卻讓他去面對這些...
Thumbnail
隨著社會與環境生態都越來越亂,小孩會願意被我生下來嗎? 被生下來後還要重新經歷過我所經歷過的痛苦、挫折,有點像是我明明知道這世間的險惡,我卻讓他去面對這些...
Thumbnail
雖然帶孩子出門有許多不方便,尤其是帶著兩個年紀相差很近的孩子,推車、背巾都是少不了的必要配備。但對我們來說,能和孩子黏在一起的時光,是最獨一無二的回憶。雙倍的辛苦,換來的甜蜜也是雙倍。
Thumbnail
雖然帶孩子出門有許多不方便,尤其是帶著兩個年紀相差很近的孩子,推車、背巾都是少不了的必要配備。但對我們來說,能和孩子黏在一起的時光,是最獨一無二的回憶。雙倍的辛苦,換來的甜蜜也是雙倍。
Thumbnail
原文發表於2020/06/16 我是一個即將進入高齡產婦階段的女性,對於生養孩子,正猶豫。
Thumbnail
原文發表於2020/06/16 我是一個即將進入高齡產婦階段的女性,對於生養孩子,正猶豫。
Thumbnail
把握當下 慢慢走、路就出來了 不要放棄,因為是最愛 我可以做得很好的! 二娃媽的成長
Thumbnail
把握當下 慢慢走、路就出來了 不要放棄,因為是最愛 我可以做得很好的! 二娃媽的成長
Thumbnail
同時養育同齡的雙胞胎所遇到的挑戰大於2倍,而幸福更是大於2倍。四聲代小姐過去兩年的甘苦談在此娓娓道出。 一直覺得懷上雙胞胎及養育雙胞胎是件極為辛苦的事,沒想到自己卻中獎了,四聲代小姐在知道懷了雙胞胎後有段時間瘋狂地在網路上爬文,希望能有多一分的心理準備。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雙胞胎養育的習題,在
Thumbnail
同時養育同齡的雙胞胎所遇到的挑戰大於2倍,而幸福更是大於2倍。四聲代小姐過去兩年的甘苦談在此娓娓道出。 一直覺得懷上雙胞胎及養育雙胞胎是件極為辛苦的事,沒想到自己卻中獎了,四聲代小姐在知道懷了雙胞胎後有段時間瘋狂地在網路上爬文,希望能有多一分的心理準備。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雙胞胎養育的習題,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