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技產業做market research的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換到新公司一切都還在適應時. 突然想分享這幾年的工作心得,講講我對Market research 這份工作的想法…

放眼看過去, market research這類工作好像在台灣比較少一點,反而在Linkdln上面看到國外的廠商開很多這樣的職缺。

不過簡言之, market research的工作就是做市場蒐集, 分析. 提供給公司做決策使用。當初還以為market research可以不用太懂技術, 就只要找找數字類的資訊. 估算就好. (恩~太天真的思維),慢慢的走到今天, 回溯過往的經驗, 其實真的隨時隨地都在做evaluation and market research.

以政府單位來說, 當時我所在的政府任務編制小組撰寫計畫書時, 很多background information就是靠生技產業的資訊蒐集, 了解全球暢銷的大分子, 小分子的前十大藥物,或是國人的疾病之流行病學, 等等, 這些資訊蒐集完後, 消化, 且還要知道寫計畫書的” 目的” 是甚麼, 才可以把消化過的東西有目標性的寫出來. (對, 這樣寫就是希望能獲得補助阿!!)

後來, 我們又要做疾病價值鏈的撰寫, 我協助PM將他們查到primary information彙整一份報告, 之後再去做KOL, 以了解各疾病在醫生用藥或目前治療的狀況做一個更完整的報告, 而這份報告就會讓學界產業的人可以更知道疾病的綜整, 讓它們了解更領域的專家, 上中下游的競爭者等等, 作為產學研藥品開發時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數據之一。

以前根本也不知道光是資料蒐集分析, 能有甚麼專業?且以我這樣不愛看paper, 從天然物小分子化學分析畢業的我,很怕看bio的paper. 很怕瞭解免疫或bio試驗…(如ELASA, SDS-PAGE, WEST blotting…)

可是越害怕的事情你就越會碰到…

接下來的經驗,讓我覺得market research的發展很適合我。大概在6年前,在學名藥藥廠做新藥引進評估案,產品市場分析,當時應該是我最認真看paper的時期. 沒有資料庫的年代,流行病學,診斷率,開立處方籤,到臨床前後的數據,和疾病目前的用藥狀況,每個競爭產品的療效,副作用等等,還有產品開發的專利何時到期,何時取證等等,都得在每一篇review paper看了好幾回和查了線索一條一條,才能有點思緒。

從小分子到瞭解腫瘤,看的療效指標也大不同,對一個沒在學校上過免疫學,沒做過bio試驗的我,真的光是瞭解機制就很久…(不是只是做市場分析嗎?)錯了,如果不懂疾病的機制和各種不同的用藥,根本不會知道你想引進得產品競爭優勢在哪? 市場定位在哪?(預防還是治療?)所以從那時看始,才慢慢瞭解這視野還要再廣一點…

從小分子,到tumor,到疫苗,再到protein drug(大分子),每一個歷程走來都很費力,因為每進入一個製藥領域,就是思維重頭開始. 每一個領域都是一個很艱涉的學問,更何況我早已離開實驗室, 很多知識都只能看更多paper一點一點累積來,這樣才有辦法用這些知識讓自有產品有更好的規劃和布局.

如今,我覺得做market research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別都是需要花時間做足所有和市場有關的資料搜集,重點是在於每下一個關鍵字就是你往下一條路的開始…當primary information搜集差不多,就要開始把數據整理,哪些是junk information把他踢除後,剩下的就是整理的邏輯,必要時還是要去做KOL, 讓臨床的第一線資訊更可以為原本的書面內容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當所有資訊整合後,也要思考這份統整分析的資料看的對象是誰? 也關乎資料整理的結構. 最後能給一個SWOT及建議。

至今我也還在摸索到底如何可以更精準推估市場份額和未來銷售額,但market research 挖數據資料的和分析的成就感,應該也是我享受這樣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就是跌跌撞撞的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最重要的電子產業之一,也是台灣主要的經濟命脈,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許多環境污染與資源問題。 ESG、碳中和是企業不得不面臨的議題,我就朝這方面去尋找投資機會,就找到這家非常冷門,而且是台積電硫酸銅廢水電解設備唯一的供應商 – 衛司特。
Thumbnail
根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最新發布的2024生技產業白皮書,2023年該產業營業額達新台幣7578億,顯示成長潛力及市場活力。敏盛集團和輝景醫藥等企業透過轉型及併購策略,已成功在市場中立足,未來展望充滿機遇。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些企業的成功模式及生技產業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2/06/06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前言 據2022年2月LinkedIn的職位報告中,全球從事行銷相關職位的比例較半年前提升了63%,且因跨領域職涯的趨勢下更有許多來自設計、教育、政治等背景的畢業生跨足行銷;但礙於沒有行銷理論的的根基,以至於這些跨領域的行銷人員往往
Thumbnail
2024/04/08美股周報|彭博:股市牛市在大量就業機會之後繼續前進:市場總結|華爾街日報:強勁的就業報告引發股市上漲(內含:投資機遇在哪裡?)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該報價由人資或 Headhunter提供,2023年時是有藥廠兩年多 Sourcer 經驗,本身是相關科系碩士畢業,有PM+QM+RD 經驗,以原本職涯軌道是在 2024 年升 Sourcer 資深專員,主要負責新藥開發。
Thumbnail
保瑞藥業斥資2.1億美元收購美國藥廠,持續在CDMO領域屹立不搖。以前瞻的「創新研發技術」角度來看,其反而缺少這方面的優勢。生技產業方方面面均離不開「營運產生績效」及「技術打造未來」兩大主軸,開發新藥才是傳統製藥業望塵莫及的生技前景利器。晟德、輝景全力扶植子公司暨新藥創新研發潛力更值得關注及持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最重要的電子產業之一,也是台灣主要的經濟命脈,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許多環境污染與資源問題。 ESG、碳中和是企業不得不面臨的議題,我就朝這方面去尋找投資機會,就找到這家非常冷門,而且是台積電硫酸銅廢水電解設備唯一的供應商 – 衛司特。
Thumbnail
根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最新發布的2024生技產業白皮書,2023年該產業營業額達新台幣7578億,顯示成長潛力及市場活力。敏盛集團和輝景醫藥等企業透過轉型及併購策略,已成功在市場中立足,未來展望充滿機遇。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些企業的成功模式及生技產業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2/06/06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前言 據2022年2月LinkedIn的職位報告中,全球從事行銷相關職位的比例較半年前提升了63%,且因跨領域職涯的趨勢下更有許多來自設計、教育、政治等背景的畢業生跨足行銷;但礙於沒有行銷理論的的根基,以至於這些跨領域的行銷人員往往
Thumbnail
2024/04/08美股周報|彭博:股市牛市在大量就業機會之後繼續前進:市場總結|華爾街日報:強勁的就業報告引發股市上漲(內含:投資機遇在哪裡?)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該報價由人資或 Headhunter提供,2023年時是有藥廠兩年多 Sourcer 經驗,本身是相關科系碩士畢業,有PM+QM+RD 經驗,以原本職涯軌道是在 2024 年升 Sourcer 資深專員,主要負責新藥開發。
Thumbnail
保瑞藥業斥資2.1億美元收購美國藥廠,持續在CDMO領域屹立不搖。以前瞻的「創新研發技術」角度來看,其反而缺少這方面的優勢。生技產業方方面面均離不開「營運產生績效」及「技術打造未來」兩大主軸,開發新藥才是傳統製藥業望塵莫及的生技前景利器。晟德、輝景全力扶植子公司暨新藥創新研發潛力更值得關注及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