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WHATS BOO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小的時候,你的父母是怎麼教育你的呢?



我那天和心理師提到,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愛小孩的母親,我為這件事情困擾很久,壓力很大還哭了。尤其接到學校老師的抱怨電話,說小孩什麼作業沒帶,什麼功課沒寫,或者看到其他人的小孩表現優異的時候,我都會浮現深深的自責感。

因為在我理想中的好父母應該要很願意聽小孩說話,能夠花全部的心思在小孩的身上。可是我做不到。我太多時候都不想聽小孩說話,我不想花心思在他們身上,我想要做我自己的事情,我甚至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會對他們很不耐煩。不是要把小孩訓練成媽寶,而是要讓小孩可以自己獨立成長之前需要一條很長的訓練之路。而我覺得我並沒有將這條路走好。問題點就是,我根本不想走路。

雖然說父母也是人,也會有情緒和自己的生活,但是當你有了孩子好像所有事情都必須以小孩為優先。我們先是賺錢機器,而後是養育工具,最後沒時間有自己。

我的醫生告訴我,硬是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媽媽本身就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就是當母親應該是很彈性的,妳想要當一個怎麼樣的媽媽,不一定能做到100%。而且你心目中的母親形象也不一定是你的孩子需求的樣子,孩子和母親會自動互相配合,他們的適應力很強,如果媽媽加上孩子總分是100,當你是一個60分的媽媽,孩子會是40分,如果你是一個40分的媽媽,孩子會自動變成60分。

我想我應該是一個分數很低的媽媽,還好有一個分數不錯的爸爸把父母的總分拉高起來,我先生小時候應該是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他現在按照過去他母親給予他的教養方式,把小孩養得還過得去。而我,光是聽到小孩的聲音我就感覺焦躁起來。

我知道這不只是憂鬱症的問題。

心理師問我,當小孩在對我說話的時候,我腦袋裡在想什麼。

我說,我想到小的時候我對我媽媽說話的時候,她因為很忙,很疲勞,常常叫我閉嘴,說她不想聽。

所以我很討厭人家叫我閉嘴。



心理師對我說,這是一種情感的轉移,就是我的小孩想要對我說話的這件事情,讓我聯想到過去我和母親溝通之間的不愉快,所以不愉快的感覺湧上來,我自然而然便排斥和我的小孩說話。

這就是《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裡作者提到的,自己有些情緒的來源,是來自於父母過去對待我們的方式。

這本書的主標題叫做你希望父母的過的書,副標題是孩子也希望你讀過,所以這本書不只有照顧身為父母的你,也同時照顧了你的孩子,他是一本親子之間互相理解關係和情緒的書籍。

像我剛剛提到的經驗,在他書中的第一章節就有提到,我們現在的情緒,有時候是受到孩子所激發的小時候情感。

作者認為,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可能勾起父母在孩子相同年齡時所經歷過的回憶,有些時候,我們會想逃離孩子,或者與孩子的關係不夠好,其實是因為過往不好的情緒被勾起,並不是真的討厭孩子。

這種時候,我們就應該要好好和自己對話,去意識到我們將對自我的負面情緒傳染給了孩子。

其實我們很容易在孩子身上複製自己在兒童時期被對待的方式,這就是所謂教養會一代傳給一代,我們的父母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會怎麼樣對待孩子,除非我們在意識中特別告訴自己不要重蹈父母的覆轍。

就像我自己,雖然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成為我父母那樣的父母,但是我還是會不自覺變得像他們一樣,直到某些時候我恢復自我覺察。但這時候傷害往往已經造成。

這本書也有提到關於親子之間的修復方法。

首先要由我們父母先做出改變,找到觸發你情緒的原因,改善他,然後和孩子道歉,或者可以孩子一起檢討哪裡做錯了。我相信只要是真心想要改善親子關係,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現在我如果做錯事情,或者因為無關的事情遷怒小孩,我都會很誠懇向孩子道歉,對他說,剛剛媽媽之所以對你發脾氣,是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很抱歉不小心亂罵了你。

其實孩子通常都會很欣然接受你的道歉。除此之外我也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讓其他事情導致我遷怒到孩子身上。




另外,書裡也有提到當孩子有其他感受的時候,父母的反應不當,也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緒問題。譬如孩子像你炫耀他的作品或者考試成績,你對他的反應卻是很冷淡很理所當然的樣子,孩子的失落感就會影響到對自我的看法。我總是記得我小時候唯一一次考了前三名,結果我母親說:「那是妳應該的。」

如果當我們遇到孩子有負面情緒,都把急著想要讓他改過,那我們就錯過了理解孩子機會。小時候當我壓力大,胡亂摔東西,甚至出現自殘行為,我的父母不是太忙而沒注意到,就是說我就是:「沒事做才會想東想西。」

我們應該包容他們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知道他會得到你的關注而不是批評,這樣他就更有可能告訴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書中說:「在育兒主題,很多領域是你在早期投入越多,以後需要導正的時間越少。」

我非常害怕我的孩子以為我不愛他們,所以從小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多愛他們。聽久了,他們逐漸從不安全感,變成了解媽媽並不是嫌棄他們只是太累了沒辦法陪他們而已。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意識自己的情緒之外,同時面對孩子也需要意識孩子的情緒。學習如何包容他們的感受,尤其要把他們的壓力當成一回事,不要認為他們年紀小就不會有壓力問題。

真正恰當的反應應該是具備有同理心,比較接受、包容的。如果我們可以認真看待孩子的情緒,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無論如何爸媽都站在你身邊,有任何困難都可以和我們說,這樣孩子會知道他可以在你那裏得到幫助。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行為其實都是一種溝通的方式,所以當孩子出現了麻煩的行為,可能意味著他遭遇到某些難以言論或者連他自己都不清楚的困擾。

這種時候我們就要記下來孩子何時出現這種狀況?觸發點是什麼?他最難面對的失落感是什麼?你的情緒是否有影響到他?

有一種所謂的合作行管教,很適合拿來教導年紀小一點的小朋友。

合作型管教的第一點就是「藉由定義問題來定義問題」,譬如我外甥常常到我家裡來玩,有時候小朋友玩得很晚了,可能沒有幫忙收完就走了,這時候我會對孩子說「我希望客廳可以保持整齊」。

接著找出孩子的感受,孩子聽到我說的話會覺得不公平,我們幫助他說出來「你覺得不是只有你玩,可是卻要你收,不公平對不對」這時我們也同時確認了孩子的感受

接著我們腦力激盪一起解決方法「我還是希望客廳可以整齊,妳覺得有什麼好的做法?」

最後堅持下去,重複必要的步驟。

第一次我先和他們一起收客廳,然後我們研究客廳的玩具要怎樣擺放比較好收納,之後提醒他們,每一次玩玩一件玩具先收好在玩下一件,這樣要收的時候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如果是青少年的話,他們很容易做一些試探性的事情,但是你不見得能接受,他們就是在測試父母的底線。

這種時候你可以有以下幾種作法

1.      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譬如孩子和你說要去夜店,不要直接拒絕她說不可以,而是說「我還沒準備好讓你去夜店」)

2.      不要假裝你的決定是基於事實,其實妳的決定是基於你自己的感受和偏好

3.      記住你和孩子是站在同一邊的

4.      與孩子一起思考解決方式而不是對他下命令

5.      真誠的面對他

6.      記住,孩子遇到什麼對待,他就會用相同的方式待人

親子教育問題從來都沒有結束的時候,你會發現從前是你與你的父母,等到長大,會變成你與你的父母同時與你的孩子,等到老的時候就會換成你的孩子與你與他的孩子。家庭教育是一代傳一代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學習更好的相處方式,來終結不良的教育習慣。


本文的說書檔已經在PODCAS和YT上面發布囉!我們隔周四會發布一篇新的說書文章, 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訂閱、開啟小鈴鐺喔~


PODCAST  

YOUTUBE    

avatar-img
17會員
22內容數
夏久生所分享的閱讀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久生的韭菜時間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就是在敘述主角蛤蟆先生,因為被朋友們發現鬱鬱寡歡,所以他的朋友們才說服他去看心理醫生。 在過程中,蛤蟆了解了關於自我情緒以及自我成長的經歷,最後在蒼鷺的帶領之下逐漸成長成功面對了他的憂鬱症。
這本書就是在敘述主角蛤蟆先生,因為被朋友們發現鬱鬱寡歡,所以他的朋友們才說服他去看心理醫生。 在過程中,蛤蟆了解了關於自我情緒以及自我成長的經歷,最後在蒼鷺的帶領之下逐漸成長成功面對了他的憂鬱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本我希望父母讀過的書,這本書在四年前出版,當時我作為一位新手父母,面對兩歲的小孩,真的感到無比困惑。小孩跟我一樣是人類,但我卻完全無法理解他,這讓我感到沮喪。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我也不例外。在那段時間裡,我每天都面臨著許多挑戰...
Thumbnail
如何透過心理療法提升人際關係質量以及內心的平靜?書中涵蓋了愛、爭執、變化和滿足四個主題,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來解決生活中的挑戰。無論是如何去愛、良好爭執的技巧,還是積極面對改變和獲得滿足感,這些都是提升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的重要課題。本文希望啟發讀者更加珍惜和改善自己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本我希望父母讀過的書,這本書在四年前出版,當時我作為一位新手父母,面對兩歲的小孩,真的感到無比困惑。小孩跟我一樣是人類,但我卻完全無法理解他,這讓我感到沮喪。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我也不例外。在那段時間裡,我每天都面臨著許多挑戰...
Thumbnail
如何透過心理療法提升人際關係質量以及內心的平靜?書中涵蓋了愛、爭執、變化和滿足四個主題,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來解決生活中的挑戰。無論是如何去愛、良好爭執的技巧,還是積極面對改變和獲得滿足感,這些都是提升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的重要課題。本文希望啟發讀者更加珍惜和改善自己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