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學生的角度打開論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老師教我的事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第一人稱的視角,看書名應該大家都知道了,對,沒錯,帶入的角色是子貢,也就是口才好才思敏捷的那位,至於為何作者選擇使用子貢帶領我們進入這本書,個人猜測有兩個原因,一是下場好,不同於子路嚴淵,他肯定是最能代出孔子的一生的人,作為最初始的門生,活到了孔子死後,綜合各種因素顯然用子貢帶入更為合適;第二個原因是性格因素,不同於子路的莽撞嚴淵的賢能曾子的孝,子貢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聰明口才好,雖然不見得是對的,但是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來,作者善用了這份特殊性,讓子貢帶出了很多的問題亦或者是辯論,若不使用子貢,那可能這本書的趣味性會少很多。從標題我們可以知道,共分成十個章節,從第一篇的‘‘不一樣的孔子老師’’到最後一的‘‘人字能夠寫多大’’,全篇的第一人稱故事多是從論語‘‘腦補’’的故事,夾雜著論語,更能讓人清楚深刻的體會到‘‘老師教我的事’’。 老師同學與君主們 論語,是一本語錄,如何講的好玩是一門學問,而本書使用第一人稱,必然少不了人與人的互動,這又體現出了作者另一個厲害的地方,沒見過,只用論語中的隻字片語,卻能使互動故事自然而不尷尬,還能盡量的貼近論語的本意,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曾子愚孝休妻的故事,作者以子貢的身份給曾子取了個貼切的名字‘‘曾木頭’’,搭配子貢孔子曾子甚至有子思的加入,帶出完整的內容、意涵和孔子的想法,好笑中帶著滿滿干貨不知不覺中就吞下去了,包括論語中的那些君主,魯哀公季孫氏等,也是用這種手法,甚至是暗暗鬥智的方法,把乾澀的東西潤的有趣了多。 原文傳送門和子貢學記 這本書最重要的乾貨內容,每篇都一輕鬆的方式講述,但最後都會有一篇‘‘子貢學記’’,堪稱本篇的精華,短短的幾句話便可束緊前面較為鬆散的論述,重點中的重點,搭配每篇最後的原典,如果只想學習的話,其實這兩部分純乾貨,便可食用,雖然偏無聊,但是搭配三個部分還是非常的全面,前面大篇的第一人稱故事配合後面的學記和原文,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小孩看前面的部分隨著年齡進階,不同年齡不同的感悟。

結論 親愛的孔子老師,一部子貢現身說法、跨越時空的小說,歡樂的同時讓人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好玩的論語,就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言: 用第一人稱寫文章會想起很多往事,挺辛苦的,但機會難得就寫一篇。 我曾經在某公司當工具人,平日假日做很多事,卻被老闆嫌到死,我連確診或照顧住院家人,都被抹黑是偽造的,老闆很雙標偏袒自己人,我被老闆及同事一起霸凌。連離職後,還有前同事故意騙我出來吃飯,繼續要抹黑氣我。 總之就是一間很有病的公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生活中的挑戰,改變和不確定性是常態。學術研究本身就充滿了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因此,培養耐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陳海賢老師提出的實踐四個環節——尋找線索、嘗試行動、反思反饋、迭代行動——為碩博士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來面對變化,並幫助我們在學術生涯中更有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於2016年修法新增「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以肯定「差異」為核心的「多元」文化,強調「普遍平等參與」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然而,在高舉「多元」文化的同時,如何避免文化成為政治正確或另類民族主義情感的宣洩工具?筆者試圖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出發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言: 用第一人稱寫文章會想起很多往事,挺辛苦的,但機會難得就寫一篇。 我曾經在某公司當工具人,平日假日做很多事,卻被老闆嫌到死,我連確診或照顧住院家人,都被抹黑是偽造的,老闆很雙標偏袒自己人,我被老闆及同事一起霸凌。連離職後,還有前同事故意騙我出來吃飯,繼續要抹黑氣我。 總之就是一間很有病的公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生活中的挑戰,改變和不確定性是常態。學術研究本身就充滿了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因此,培養耐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陳海賢老師提出的實踐四個環節——尋找線索、嘗試行動、反思反饋、迭代行動——為碩博士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來面對變化,並幫助我們在學術生涯中更有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於2016年修法新增「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以肯定「差異」為核心的「多元」文化,強調「普遍平等參與」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然而,在高舉「多元」文化的同時,如何避免文化成為政治正確或另類民族主義情感的宣洩工具?筆者試圖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出發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