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快意秋年

raw-image


一位名叫風之痕的魔最吃虧的地方是結交一位名叫憶秋年的人。一位名叫憶秋年的人最幸運的地方是結交一位名叫風之痕的魔。

​憶秋年只有一個徒弟,風之痕有兩個,不吃虧。憶秋年就一種造型,風之痕有三種造型,一身白、一身黑、黑白各半,不吃虧。白與黑兩種造型分別對應飄逸、凝重兩種劍路。很長一段時間,我總以為(或者說,寧願相信)他對戰時黑白交錯的身影代表其人速度極快,劍路流轉無礙,時而輕靈,時而鈍重。後來才曉得(卻也不怎麼願意相信)這是套用化體的設定。

​憶秋年不帶佩劍,風之痕的劍可以視情況一分為二,吃大虧了。劍氣殺敵,風之痕自然做得到,但畢竟習慣用劍。這就使得形象兩相對照下,憶秋年儼然宗師,風之痕倒近於滿級劍客,怎麼也轉職不過去。或者,他也不在乎。

​表面上,兩人關係亦敵亦友。不過,論劍論交無數歲月,做「對手」更像是讓當「朋友」有相聚的理由。武俠世界,老友相見,打打架,打打屁。現實世界,老友相見,打打屁,打打架(彼此捶個幾下)。這是交情。

​如果吃虧就是占便宜,那麼倒過來說也成立。憶秋年的性命,就虧在不帶佩劍這點。霹靂越到後期,達天人之境的角色有一就有二,就有無窮。為了避免這類角色妨礙劇情編寫,往往讓他們自帶缺陷,或是乾脆一開始就賜死,僅活在其餘角色的轉述和回想。憶秋年則延續較早的寫法,只是並非紀錄招式、研究破法那麼簡單。

​隱身暗處的妖人幾次以邪術設伏,測試憶秋年在重力加大的情境下如何應變。在弄清應變能力的極限後,終於將宗師誘入天失時、地不利、人無和的死局,發不出劍氣、邁不開腳步,遭成群刺客殺害,遺體甚至還被動了手腳。乍見遺體的風之痕悲痛之餘因而遭受暗算,傷勢難以癒合。

​若說有什麼能告慰死者,那便是與其論劍論交一輩子的魔即使血流不止,即使必須用布條將佩劍與已經握不緊劍的手相綁,也要為論劍論交一輩子的人復仇。而那以「謀略」為名的妖人機關算盡後才赫然驚覺,剛直的劍客也有為求復仇而萌生的謀略。編劇雖然為妖人留了活路,「策謀略」為非作歹的戲路終究已是末路。

​風之痕登場時常說:「堪尋敵手共論劍,高處不勝寒。」憶秋年還在的時候,這些話是傲驕。憶秋年不在,仇也報了,傲驕的魔就真的寂寞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