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利害關係人背後利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是台北交通黑暗時期來臨,記得我坐公車行駛在忠孝東路,從4線變2線,每天塞車讓我上學時間變久了。


當時我在考選大學時只想逃離台北,所幸在南部讀大學、研究所及外島服役共8年,終於回到台北工作,天啊!

從高中生到出社會工作還沒蓋完,當時只有木柵線蓋好,到90年才大致完成初期路網,整整蓋了13年。

目前我家附近正在蓋新北三鶯線,我又得經歷一次交通黑暗時期,從105年開工,到原宣告112年完工,其實我第一時間就不相信,現因物料價格上漲、一例一休、新冠疫情等因素,預定完工時間延後至114年底,天啊!


千萬不要像台中捷運原本說蓋5年,結果蓋了20年,好了又出現問題,好無辜台中市民。


我時常載家人開車經過正在施工三鶯線,記得上次在車上聊到大女兒大學畢業就完工,現在變成研究所畢業才完工,我笑著說,最好是這樣,根據我過去的不好印象,應該是小女兒在119年大學畢業時才會通車,我祈禱千萬不要到我退休年齡時才通車,那就是蓋了20年,我不要成為台中市民第二,被當作笑話。


▌從挑戰到策略

台灣建設速度為什麼較亞洲鄰近地區慢?

又是什麼原因造成完工一再延期?

通常會歸咎台灣對環境的嚴格要求,台灣 “環境基本法”於91年立法,至今已20餘年,法條雖偏重環境面,目前雖仍有環境議題待解決,而我觀察到民主社會各方利害關係人,由於立場的不同,所以主張也各異,過度聚焦立場,容易僵局或破局!


我看到在環境基本法第 3 條:

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


▌調解人的視角:利益與立場

出現了”利益”字眼,我是受過專業調解訓練的調解人,聯想到”調解七要素理論”的第一要素利益,與利益相對是立場關係,就如同水面上及水面下的冰山,立場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如果只看到立場及利害關係人的要求,只能膚淺的解決水面上的問題,未能真實碰觸到當事人關切的核心及所關心的利益。


從姊妹分橘、長老分駱駝的故事,要處理的問題不在於立場的衝突,而應專注於各方相反立場背後的利益,利益有些是共同一致,有些是互相衝突,先以共同的利益作為協議的出發點,逐步試著解決利益衝突紛爭。


▌解決方案:調解的力量

我會帶隊去談各種衝突紛爭,我通常先設定談判目標、框架及程序等,有步驟從情感談到理性、從優先談到不緊急、從小事談到大事。


這過程一再讓雙方協調或交換利益,並且不讓任何一方妥協犧牲或占便宜,同時也要持續顧及到對方的感受,因為我堅信委屈不會帶來成全,只會帶來不信任,進而導致談判破裂,我更不會幻想第一次就解決衝突紛爭,畢竟這只是冰山一角,多次探索雙方更深更廣利益,才能得到尊重及未來承諾。


★當前焦點:離岸風電開發

話說回來,我發現政府逐漸更加重視各方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例如近期離岸風電開發,當開發商與利害關係人爭議下,猶如已經打結的一根繩子,只會越拉越緊,也容易深陷於自己立場之中,無法自拔。


於是政府逐漸加重環境及社會友善事項,鼓勵開發商提出環境與社會影響減輕及共存方案、環境友善技術之規劃、地方創生與海洋生態保育之具體作為、綠能與海洋生態教育之規劃等。


在開發商提出這些友善事項之前,我建議要先有一套找到利害關係人背後利益的計畫,

比如漁民、居民、學子、觀光客、環保人士、供應商等,專注於各方相反立場背後的利益,努力尋找能滿足雙方利益的解決方案。


如果僅限於表面立場的主張,往往無法發現水面下隱藏的冰山是多麼的廣大,而因此可能錯失了解決紛爭的機會。

 

雖然台灣在建設與環境保護間有著種種挑戰,但通過努力與對話,我們可以找到平衡,

確保持續與永續的發展。

 

作為離岸風電開發商或相關從業人員,我們擁有共同的目標和使命。讓我們共同參與,一起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為台灣創建更加環保、效益並重的未來。

avatar-img
14會員
242內容數
ESG是個熱搜關鍵字,更是與永續發展為同義詞,是一個持續幾十年,你會一直需要的一個能力。 永續發展還是一次輸贏,這是每個工作者,每個組織永遠的問題。你可能是公司CEO,或者在公司裡上班族,或者至少你要和客戶做生意,ESG價值決策對你一定會有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文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創造和發現, 看似是在know how上突破, 實則是在know what 或者know why上突破, 也就是在見識上的突破   於2011年出版人類大歷史, 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所著, 講述了人類從石器時代至 21世紀的演化與發展史, 並將人類歷史分為四
當我們做出選擇時, 如何讓我的錢或工作變得更重要? 讓我們知道該怎樣做才能發揮影響力, 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選擇正確的機會, 並找到一條可以有意義衡量的道路
組織必須有足夠的ESG人才, 才有可能建造成功的ESG新事業, 衡量組織或員工是否有能力, 學習應付未來挑戰的技能, 尋找更合適ESG人選加入組織
依環保署官網,國際能源總署2019年的資料, 台灣人均排碳量為10.77噸/年, 為全球人均排碳量的2.45倍, 全球排名第19。   另全球平均碳權價格從2020年的2.49美元, 成長到2021年的3.82美元。   我簡單換算2023年每個人要繳碳費, 假設碳價5美元/噸X1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人類歷史上很多重大的創造和發現, 看似是在know how上突破, 實則是在know what 或者know why上突破, 也就是在見識上的突破   於2011年出版人類大歷史, 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所著, 講述了人類從石器時代至 21世紀的演化與發展史, 並將人類歷史分為四
當我們做出選擇時, 如何讓我的錢或工作變得更重要? 讓我們知道該怎樣做才能發揮影響力, 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選擇正確的機會, 並找到一條可以有意義衡量的道路
組織必須有足夠的ESG人才, 才有可能建造成功的ESG新事業, 衡量組織或員工是否有能力, 學習應付未來挑戰的技能, 尋找更合適ESG人選加入組織
依環保署官網,國際能源總署2019年的資料, 台灣人均排碳量為10.77噸/年, 為全球人均排碳量的2.45倍, 全球排名第19。   另全球平均碳權價格從2020年的2.49美元, 成長到2021年的3.82美元。   我簡單換算2023年每個人要繳碳費, 假設碳價5美元/噸X1
在減碳路徑及藍圖的目標,是2050達淨零排放! 常聽到怎麼可能?或能做都做了,還是做不到!   對我來說,減碳問題就是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了, 現在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先進國家都老早摘完伸手能摘的水果, 之後又經歷多次「摘完某一高度水果」的時刻, 每次都挺過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2024.07.08 交通部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8)日考察臺中地區交通建設,由交委會何欣純委員主持,立法院江啟臣副院長及立法院黃健豪委員亦親自出席關心;交通部由李孟諺部長率鐵道局楊正君局長、臺鐵公司杜微董事長、觀光署周廷彰副署長及路政及道安司黃運貴司長等相關主管人員參加,臺中市政府則由黃崇典秘書
2024.06.24 台北捷運 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劍潭站多目標大樓於今(24)日吉時舉行動土典禮,臺北市長蔣萬安、臺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趙紹廉、總經理黃清信、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共同上香祈福、開工動土,祈求工程順利圓滿,本案預計117年完工,期望能夠成為在地商圈發展動力,促進城市再生,為市民、地
Thumbnail
台灣高鐵在2007年正式通車後,從歷年旅客人數來看,除了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其餘都是穩定的向上成長,更在2023年突破7000萬大關。而人流越多,就代表商機越大,連帶讓車站一同完成的高鐵特區,在近幾年都有許多開發案進駐,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全台灣的高鐵特區,目前有哪些重大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吧!
Thumbnail
2024.06.0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政府積極打造「捷運大台中」,提供中台灣便捷交通,繼第一條捷運綠線上路後,接力推動捷運藍線期程邁出一大步。交通局表示,捷運藍線基本設計審議資料提報交通部審查,盼中央早日核定,為縮短前置作業,已完成沿線路線測量、地質、水文、管線、橋梁涵洞、土石方處理等各項調查工
Thumbnail
我個人對重大建設是沒有既有意見的,該建就建,不該建就不建。 不過應該多多聽各方的意見。目前花蓮32萬人,台東21萬人。相加大約苗栗人口53萬。表 1 2016 至 2021 年各縣市平均人口變動概況(續) 先把台灣20年後會成為甚麼樣子告訴大家。往後20年的人口推估是多少?因為這是重大建設。建成
Thumbnail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臺灣中部橫貫道路建設的相關立法提案。文章中提到了路線、規劃、環評以及預算等相關議題,透過條例的訂立,計畫推動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管機關應於本條例通過後立即啟動可行性評估,每半年檢討一次,並設置中部橫貫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委員會,並邀集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政府、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有在關注台中軌道建設的觀眾,應該會覺得在2024農曆新年前,收到兩個超級大禮包,那就是藍線跟綠線延伸段,總算有了新進度。那依照的慣例,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各縣市的捷運建設進度,所以這次的捷運特輯,主角當然就是中台灣的核心—台中市,究竟各路線目前的進度到哪裡,最新預計完工通車的時間是甚麼時候呢?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2024.07.08 交通部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8)日考察臺中地區交通建設,由交委會何欣純委員主持,立法院江啟臣副院長及立法院黃健豪委員亦親自出席關心;交通部由李孟諺部長率鐵道局楊正君局長、臺鐵公司杜微董事長、觀光署周廷彰副署長及路政及道安司黃運貴司長等相關主管人員參加,臺中市政府則由黃崇典秘書
2024.06.24 台北捷運 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劍潭站多目標大樓於今(24)日吉時舉行動土典禮,臺北市長蔣萬安、臺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趙紹廉、總經理黃清信、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代表共同上香祈福、開工動土,祈求工程順利圓滿,本案預計117年完工,期望能夠成為在地商圈發展動力,促進城市再生,為市民、地
Thumbnail
台灣高鐵在2007年正式通車後,從歷年旅客人數來看,除了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其餘都是穩定的向上成長,更在2023年突破7000萬大關。而人流越多,就代表商機越大,連帶讓車站一同完成的高鐵特區,在近幾年都有許多開發案進駐,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全台灣的高鐵特區,目前有哪些重大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吧!
Thumbnail
2024.06.05 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政府積極打造「捷運大台中」,提供中台灣便捷交通,繼第一條捷運綠線上路後,接力推動捷運藍線期程邁出一大步。交通局表示,捷運藍線基本設計審議資料提報交通部審查,盼中央早日核定,為縮短前置作業,已完成沿線路線測量、地質、水文、管線、橋梁涵洞、土石方處理等各項調查工
Thumbnail
我個人對重大建設是沒有既有意見的,該建就建,不該建就不建。 不過應該多多聽各方的意見。目前花蓮32萬人,台東21萬人。相加大約苗栗人口53萬。表 1 2016 至 2021 年各縣市平均人口變動概況(續) 先把台灣20年後會成為甚麼樣子告訴大家。往後20年的人口推估是多少?因為這是重大建設。建成
Thumbnail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臺灣中部橫貫道路建設的相關立法提案。文章中提到了路線、規劃、環評以及預算等相關議題,透過條例的訂立,計畫推動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管機關應於本條例通過後立即啟動可行性評估,每半年檢討一次,並設置中部橫貫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委員會,並邀集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政府、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有在關注台中軌道建設的觀眾,應該會覺得在2024農曆新年前,收到兩個超級大禮包,那就是藍線跟綠線延伸段,總算有了新進度。那依照的慣例,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各縣市的捷運建設進度,所以這次的捷運特輯,主角當然就是中台灣的核心—台中市,究竟各路線目前的進度到哪裡,最新預計完工通車的時間是甚麼時候呢?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