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嘉義限定:你對自己的故鄉了解多少?

raw-image

小時候常常聽到別人說嘉義市是個文化沙漠,由於那時的我比較好動,有時間就往外跑,寧願整天泡在球場也不願靜下心來讀個幾本書,就算是聽到它被稱為文化沙漠也不以為意,甚至心裡還有些認同。長大離家後,陸續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了能好好介紹自己的家鄉,我才開始更進一步的認識這塊土地。


到底什麼是文化?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定義,所謂的文化是指人類群體組成社會後逐步累積的生活進化,包含了語文、藝文、科學、宗教等等面向。而基於以上的定義,嘉義市是個文化匱乏的地方嗎?沒有悠長的歷史?沒有藝術發展?沒有宗教信仰活動?沒有在地風俗習慣?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事實並非如此。


[附註]國家教育研究院:「文化在人類學及社會學中,指社會生活特質的總和,舉凡社會生活中不屬於本能行動的部分,均可視為文化的內容,是人類智慧進步的成績;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風俗習慣、社會組織、宗教、道德規範、典章制度等等。」


歷史演進

地方文獻中記載,嘉義市是座歷史悠久的老城,從清代建城至今已有約四百年之久,但在外來勢力到來以前,這裡曾是原住民的活動範圍。

  • 荷蘭據台之前,平埔族諸羅山社在此生活。
  • 荷蘭據台時期,荷蘭人招順平埔族,並對此地加以經營。
  •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鄭氏王朝開始漢人制度,建立一府(承天府)二縣,當時嘉義地區隸屬天興縣。
  • 施琅打敗鄭氏家族後,清朝設立一府(臺灣府)三縣,嘉義地區改屬諸羅縣
  • 清康熙年間,縣署用木柵築城,是清朝在台的第一座城,名為諸羅城。由於形狀似桃,因此諸羅城又稱之桃城
  • 清乾隆年間,在地人民協助清兵對抗林爽文反清之戰,當朝為嘉許人民忠義,將諸羅改為嘉義
  • 清光緒年間,台灣正式設省,嘉義縣改隸屬台南府。
  • 清光緒甲午戰敗,清日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日本,開始進入日治時期
  • 西元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城垣幾乎全毀,僅東門殘存。隨後日本政府對嘉義做城市建設,並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進行林木運輸,開啟了蓬勃的林業發展
  • 西元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台灣改歸中華民國


換句話說,現在的嘉義地區經歷過最初原住民部落活動,以及荷蘭人、明鄭王朝、清當朝、日本、中華民國等數個政權的統治與經營,才一步步發展成了現在的都市樣貌。


藝文發展

相較於前述源遠流長的歷史,藝術反而沒有獲得太長久的發展,主要都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 [美術] 嘉義畫都之名起源自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曾以「嘉義乃畫都」為題報導了嘉義藝術家入選首屆「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之人數占兩成,而當時陳澄波先生和林玉山先生等人皆是嘉義地區的代表藝術家。
  • [工藝] 交趾陶是嘉義的在地傳統工藝,一種透過低溫彩釉的製陶技術,也是漢朝時期從廣東傳入台灣的建廟技術,但實際開始興盛則是從日治時期開始。值得一提的是,嘉義市政府向來積極推廣交趾陶之美,除了於嘉義市立博物館常設交趾陶展覽,自西元1997年開始每年舉辦嘉義交趾陶藝術節,而著名的兩大交趾陶藝師葉麟趾與林添木亦皆為嘉義人。
  • [工藝] 嘉義還是石猴的故鄉,石猴雕刻與交趾陶同為重要的傳統工藝。嘉義市政府自西元2008年開始每年舉辦雕刻賽,創作者從八掌溪河床中拾回石材再加以設計,打造成獨一無二的雕塑品。
  • [音樂] 嘉義管樂之都源自於日治時期成立的第一支本地學生吹奏樂隊,從此管樂風潮蔓延開來。而嘉義市政府自西元1993年開始每年舉辦嘉義市國際管樂節,邀請世界各地的管樂團體到此表演,除了有室內外管樂節目,還會有管樂踩街活動,儼然成為了國際著名音樂饗宴。


[附帶一提]嘉義市中山路上曾有一間在地老書店叫做「讀書人文化廣場」,老嘉義人喜歡稱它為「讀書人」。讀書人在地營業了20多年,位在一棟四層樓高的建築內,它不只賣圖書還賣了許多的文具小物,是很多嘉義在地人的回憶。讀書人於2015年結束營業,承億商旅集團於隔年接續承租該棟建築物,取而代之的是「承億小鎮慢讀」。


名勝古蹟

嘉義市擁有幾百年的歷史文化,即使經過了多個朝代變遷,老城市的巷弄內仍留有許許多多歲月的痕跡。

  • 紅毛井(荷蘭時期):荷蘭人為了經營嘉義地區,進駐人員越來越多,而為飲用水鑿井,也就是現在位於嘉義市蘭井街上的紅毛井。
  • 蘭潭/紅毛埤(日治時期/荷蘭時期):紅毛埤為荷蘭人開鑿的埤塘,提供水師教戰演習及灌溉。日治時期,為了能提供嘉義地區穩定可靠的水源,總督府將其修建為水庫,成了現在的蘭潭。
  • 嘉邑城隍廟(清康熙時期/廟宇):嘉邑城隍廟是清朝時期由官方建立的三大城隍廟之一。
  • 史蹟資料館(日治時期/神社):史蹟資料館的前身乃是日治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經修復後於西元2001年開館展示嘉義在地文物,是認識嘉義的好去處。
  • 阿里山小火車(日治時期/林業發展):阿里山小火車屬於阿里山高山林業鐵路系統,興建於日治時期,始於林木開採運輸,隨後因應觀光需求而客運化。
  • 北門車站(日治時期/林業發展):北門車站設立於日治時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
  • 檜意森活村(日治時期/林業發展):檜意森活村是台灣最大的木造日式宿舍群,是日治時期因阿里山林業開發所建立的官方宿舍。
  • 嘉義文化創意園區(日治時期/製酒廠):嘉義文化創意園區的前身是嘉義酒廠,為台灣最早生產高粱酒的酒廠。而嘉義酒廠的前身是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嘉義工場,建造於日治時期。
  • 嘉義市立美術館(日治時期/菸酒公賣局):嘉義市立美術館的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舊址,落成於西元1937年日治時期,於西元2020年翻修完畢。
  • 嘉義獄政博物館(日治時期/監獄):嘉義獄政博物館的前身是嘉義舊監獄,興建於日治時期。


其他

除了上述的歷史演進跟藝文發展以及我所列舉的名勝古蹟,嘉義市還有很多的地方限定。關於那些小時候習以為常的生活習俗跟習慣用語,離家後才知道原來全都是地方特色。

  • 每年農曆七月採輪流普渡的習俗。
  • 鬼門關後城隍爺會夜巡諸羅城,以提醒孤魂野鬼回陰間。
  • 三餐都可以吃的嘉義火雞肉飯是知名的台灣美食。
  • 豆花不加糖水,要加豆漿
  • 吃涼麵要加白醋,而白醋是嘉義人的白色沙拉醬
  • 單向道只規定三輪以上車輛禁止進入(亦即機車跟腳踏車不在此限,可雙向通行)。
  • 家課是什麼?家課是嘉義人的家庭作業
  • 擦子是什麼?擦子是嘉義人的橡皮擦
  • 公媽位是什麼?公媽位是講課老師正前方的位子


結語

了解自己的故鄉讓我對於伴我成長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認同感,雖然現在的我已經離開故鄉很多年了,但我還是很喜歡那個陪我長大的地方。你是否也曾經好好的認識你的故鄉呢?期待你的分享,也歡迎有空到我的故鄉嘉義來玩。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

  • 若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分享我的生活小經驗。
  •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送我愛心,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對攝影有興趣的人歡迎追蹤我的IG,沒興趣的人也可以來隨意逛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三土 | 四度空間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