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眼外肌」—癱瘓類型、疾病

Opt_story

Opt_story

本篇你將學到

  • 非麻痺型(伴隨、共同)
  • 麻痺型(非伴隨、非共同)
  • 癱瘓類型
  •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 眼球後視神經炎(retrobulbar optic neuritis)
  • 布朗氏上斜肌鞘症候群(Brown syndrome)
  • 格雷夫斯氏症(Graves disease)
  • 杜恩氏症候群(Duane syndrome)

前言

大腦:決定眼睛何時往哪移動。

腦幹:決定如何移動。

小腦:影響移動時視線的穩定,自主的視線移動。


非麻痺型(伴隨、共同)

  • 85%常見,多半先天性;無深度感,複視現象,頭位正常。

內斜

先天性、調視型(屈光型、非屈光型、混合型)

外斜

兒童期發作、感覺剝奪、內聚不足。


麻痺型(非伴隨、非共同)

  • 15%,後天且突破;有複視,代償性頭位;神經或眼窩疾病。
  • 任何年齡,活動受限制。CN3(動脈瘤)CN4(SO 、先天性、外傷)CN6(LR、腦壓升高)

內斜視—假性內斜視

東方人居多,因為內眥贅皮明顯。

內斜視—麻痹性

成人多,CN6創傷。

內斜視—流行病學

最常見,智能不足或腦部損傷。

內斜視—嬰兒性

常見非麻痺性,非調節性;發生在出生6個月內。

病因不明:先天內斜比外斜多。特徵:內斜角度大、交叉注視、眼球震顫、屈光度正常。治療:手術治療為主。

內斜視—調節性

後天,2~3歲發病,高AC/A比例導致屈光異常。

治療:凸透鏡矯正遠視、縮瞳劑、手術治療。

外斜視—持續性

少見,出生時發生or由間歇性外斜視演變。

症狀:偏斜角度大(內展受限,可出現遠視);較內斜患者有更多神經方面異常。

治療:手術、注射腸毒素A型。

外斜視—間歇性

佔所有外斜視病例一半以上;發生2歲左右。

症狀:強光下會閉上一眼;無明顯感覺性異常。

治療:屈光異常矯正,內聚力訓練,遮蓋治療,手術治療。


睜眼(後界板)

平滑肌—上瞼板肌 Müller

  • 交感神經的頸上神經節。
  • 疲倦時,平滑肌鬆弛,眼瞼下垂。
  • 清醒時,助眼瞼上抬0.2mm。

骨骼肌—提上眼瞼肌

  • 動眼神經。
  • 受意識控制上眼瞼上提的主要肌肉。

閉眼(前界板)

輕闔—提上眼瞼肌CN3上分支。

緊閉—骨骼肌「眼輪匝肌」眼眶輪匝肌,眼板前輪匝肌,眶隔前輪匝肌。

1.顏面神經 2.有皺紋 3.受意識控制 4.霍納氏肌收縮(幫助淚液進入引流系統)


癱瘓類型

動眼神經CN3

1.垂瞼 2.照光瞳孔放大 3.直視時向下向外(斜視)

滑車神經CN4(靜態)

1.光照時,患眼向上向內 2.閱讀障礙 3.下樓梯有問題 4.頭往患側反方向偏

外旋神經CN6

1.光照時,患眼向內

顏面神經CN7

1.眼瞼閉合不全(眼匝肌) 2.乾眼、兔眼 3.下眼瞼鬆弛下垂


眼瞼閉合不全(匝肌有問題)

顏面神經(單眼)、面癱▶流淚、乾眼(常見)。

垂瞼(提上肌有問題)

動眼神經有問題(雙眼)、重症肌無力(單眼)—乙醯膽鹼分泌異常,可能瞬間失明。

垂瞼(穆勒肌有問題)—較輕微


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 自體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
  • 最先出現的臨床症狀:眼瞼下垂(ptosis)。
  • 乙醯膽鹼分泌異常,可能瞬間失明。

眼球後視神經炎(retrobulbar optic neuritis)

  • 成人常見,通常為單側;眼球轉動到底時,感覺疼痛。
  • 眼底正常,初期視神經盤正常,未犯神經頭。
  • 主要為去髓鞘疾病,多與多發性硬化有關。
  • 通常出現「短暫且嚴重的視力喪失」;眼周可能疼痛,尤其轉動眼球時。
  • 最常見的視野缺損:中心盲點。

布朗氏上斜肌鞘症候群(Brown syndrome)

  • 單側;眼球鼻側1/4有纖維性黏連侵犯SO(上移時受限)。
  • 病因:自發性、外傷、全身性發炎。特徵:內收時眼球無法上揚,外展時無上提缺陷;無上斜肌過度作用。
  • 「先天的布朗氏症候群」:因為上斜肌的肌腱中央彈性纖維先天發育異常或是纖維化,因此限制了眼球的轉動。
  • 「後天的布朗氏症候群」:可能是因為受傷、手術、慢性鼻竇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硬化萎縮性苔蘚(lichen sclerosus et atrophicus)、或是局部硬皮症(morphea)造成的上斜肌腱鞘發炎。。

格雷夫斯氏症(Graves disease)

  • 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疾病;20~45歲婦女,男女性的比例約1:6。
  • 侵犯順序:下直▶內直▶上直▶外直。最常見在下斜視、內斜視。
  • 由於發炎細胞和黏多醣引起肌肉的慢性發炎。
  • 單側、雙側,成人眼球突出常見。
  • 治療:口服類固醇、1-131 or 賀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外科減壓手術。
  • 特徵:眼瞼退縮、眼球突出、軟組織侵犯、限制性肌病變、視神經病變、複視。

杜恩氏症候群(Duane syndrome)

  • 非常少見的先天性眼球轉動異常疾病,患者大多在十歲以前就被發現(只有10%患者有家族史);女性多於男性,多為偶發性;單側性(左眼常見)
  • 內收作用引起內外直肌一同作用。
  • 病因:眼外肌肉異常、缺乏外展神經核及神經。
  • 症狀:外展時(眼瞼張開);眼球內展(眼球內收,眼瞼變狹窄);外展作用障礙。
  • 治療:手術(偏位很大才需要)。

依據「胡柏」的建議可細分為三種亞型:

第一型:眼球向外轉不能、向內轉正常(佔78%病患),一般會有內斜視。

第二型:眼球向內轉受限嚴重於向外轉受限(佔7%病患),一般會有外斜視。

第三型:眼球向外轉不能、向內轉受限(佔15%病患)。


Sometimes, you just have to rest. The world can wai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