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在真正輸出論述之前也會肇於社會上對於自己的角色期待、性格想像與道德、價值觀的基本標準(甚至限制)
而不願、不敢將內心所思所想完全表達傳遞
因為內在尚未經過矯修、潤飾的、最純粹原始直接的、但極具人性的、生的見解與觀點
有時候是醜陋粗鄙的、不堪入目/耳的
甚至會造成對若干族群人們的傷害與被侵犯
一旦不小心沒有或忘了走過、有意識的經歷這些篩選、過濾、「換句話說」等美化或得體化的處理過程
而直接將內心最深處真實的想法毫無保留的輸出
就可能遭受輿論的抨擊與接收者的謾罵與唾棄
針對一事物主題與內容
每人皆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切入點/角度、觀視的領域擘分
而形成因人而異的「想法」(而這就是公共論壇與討論的徵性與存在意義、宗旨與目標)
因為每個人的思維/行為模式、意識維度、價值/世界/人生觀不同
而這些不同就是來源於個人的出身、學經歷、性格、教育、家庭等背景因素所影響
人會先在內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名狀的抽象意念
一閃而逝如同靈光乍現的那個靈光想法
但卻一時間無法轉換成言語、組織成完整敘述來明闡意思、用能讓人看懂的文字表述出來
因此就需要進一步使用大腦的語言系統來將這閃過而剛捕捉到的、只能意會的想法利用若干語言的「編碼方式」(找尋適合的字詞、要加裝什麼修辭或比喻)
轉譯成在該語境下通順易懂又能完整包納欲訴說坦露之想法內容的「概念/觀念」
才能藉外部包裝、製造形式將這概念(源於內心的想法,將其白話、言語化而已)無遺漏的展顯
若概念的成立與發出是基於健康的腦內轉譯體系的有力存在
那麼自己的概念除了是概念、獨到觀點之外
更值得揮發揚起、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議題
且具延伸進行更深入廣泛的討論與反思的可能性與潛力
最終在個體與他人集體介入參與、共同一起研究的心力與時間累積之下
建立一個「理論」
當然這是在概念本身就極好、值得發展且概念生成與提出者有用心繼續經營、擴展主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因此機率很低
內心純然原始的「想法」雖然與經過言語組織、形象化等大腦處理進程的「概念」一樣都是主觀的
但不同之處在於概念是更人性化、言語甚至口頭化的呈現
而內心純粹想法若沒有經過修飾或語言系統的操作
就會是粗糙不通暢、沒邏輯又使人摸不著頭緒的碎片文字組合
拼拼湊湊的盡量合理卻還是無法的「藝術語言」
雖然想法就是出於內心無法以言語完善無虞的形容
但可以透過基本的語言組織及人類天生的轉譯功能
將抽象的、僅存在於個體腦內意念而難以分享給他人知道的想法
化作立體的、能用文字描述讓接收者明白的概念
至少將想法7、80%的完整表達
剩下的無法全然用言語說明的、只能親自體會吸收的或抽象到即使用白話文字也讀不懂的
就留給自身去慢慢領略吧
也許到了未來的某一個階段
自己就會找到一種言語的表述方式來將這樣的想法傳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