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的志向目前還是偏向寫作,所以編劇書對我的功能比較偏像一種寫作檢查。
也因此,這本不是太適合我。
就不廢話了,簡單條列對我最有用的重點。
就算少了主角也可以說
的故事。讓情節為你的影集服務
這件事。不是他演也可以
。我的理解:
同樣的事件,讓基德、柯南、新一、金田一去解,有差嗎?
承3,若由犯案者視角去寫,可能就會落入4。
其實我看不大懂2。我理解讓情節為角色服務,也明白讓情節為故事服務,但2比較像是在說:「如果一個情節在少了長篇脈絡下仍能獨立做成單行本,那這情節就沒能為這影集服務。」
呃,那又如何?有不好嗎?
或者它的意思是,不要寫出讓人覺得少看這集也沒差
的情節?
或許是喔?於在小說故事裡就是「不要讓人覺得第3~8回可以跳過不必看」??
緋紅女巫
的故事,汪達幻視
和奇異博士2
有一段鬼打牆劇情--因為電影編劇沒有看過電視劇,所以同個角色為了同個原因黑化-醒悟-又黑化-又醒悟了兩次。對都看過的觀眾來說感動大概只剩1/3。所以,若想做出更成功的改編,應該是要讓看了奇異博士2的人還想去找汪達幻視來看?
就像洛基的電視劇讓口碑低下的雷神索爾2變好看的感覺?
先筆記,還書去,其他以後再想了。
反正這本我還有買電子版,但工具書這事,我真心覺得紙本比較好翻。
延伸:
回憶一下那許許多多的口碑網文,讀時酸爽、讀後失憶,我連角色名都記不住,為什麼?因為那都是性癖大雜繪,是人人愛的套路,我能理解前因也猜得到後果。
角色都是免洗的傀儡,它打發了讀者的時間,完讀後就被封存。
就,沒什麼重點,各種離題。
但邊寫邊冒出了一個靈感兩個坑。這就是筆記的用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