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買這書就衝著那句「最終,只有我們能夠治好自己的心病」,想不到結尾最感觸的是一句「人這一輩子究竟圖什麼」。
故事講述男主角澤芹在五歲那年,三歲的妹妹因父母的誤判而病逝,家人間從此心懷芥蒂。其後再看到父母將愧疚和責任互相推諉,更令主角確信「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的那種名為感情的珍貴財富,一旦出現裂痕,不會立刻變得一文不值,它會一點一點不斷腐敗,直到最後,它會化作劇毒,侵蝕我們,折磨我們,摧毁我們。」
所以澤芹去到五十多歲仍孑然一身,精神寄託於工作之上。然而貴為大型食品公司董事的澤芹某次卻中了女主角珠美的桃色圈套,令他毅然辭職。到底一個衣食無缺的獨身中年人,不再寄情工作,日子會如何過呢?
澤芹在失業期間,意外與珠美成好友,出席了亡友的喪禮,連絡上母親,與舊友相聚,想不到重拾過去疏離的關係改變主角對世界的理解。
澤芹的舊友多年來駐守巴西等升職,然而一次死𥚃逃生後,不禁質疑自己為何要到世界另一端,一直與妻兒分隔兩地,連好友喪禮也沒法出席,這樣的人生算什麼?(有趣的是男主角覺得錯失好友喪禮沒什麼要遺憾)
另一廂,身為畫家的母親則為繪畫而生,甚至希望可執著畫筆離世。世上總有人為家庭毅然放棄事業,又有人一生只願專注事業呀。
我喜歡這書不落俗套,沒有煽情地宣揚親情大於一切。所謂的人生意義從沒有對錯,全然是個人選擇。看著男主角失業後,終於好好正視自己的人生,逐漸對生活重拾興趣的過程實在好治癒,這感覺甚少在白石一文的作品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