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迎拍馬的人--坂口安吾與尾崎士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日本作家中,坂口安吾是個果敢直言的異端,他於戰後不假辭色向軍國時期的橫行跋扈開砲,對於各種社會亂象嚴厲批判,為戰後文學留下了歷史證詞,並給後來的研究者提供重要參考。不可否認,他對二戰時期迎合軍國主義從軍的作家多所批評,與此同時,他亦不忘提及不逢迎不折腰的作家。他寫過一篇題為〈不逢迎拍馬的人〉(1948年4月12日)隨筆文章,談論他看待作家尾崎士郎的文學思想。

 

這篇文章這樣寫道,我摘譯如下:

自中日戰爭(九一八事變)爆發以來,政府對言論管控逐漸加大力度,許多作家開始創作迎合時局的作品,而作家尾崎士郎卻站到不逢迎時勢的隊列裡。不過,太平洋戰爭後,他卻被視為軍國主義文學的領軍人物,其原先立場遭到了質疑。

坂口安吾說,1941年10月前後,有數十名青年作家收到徵用令入伍,其中有幾名熟識的朋友,他還前去安慰送行。當時,每個人都面容憔悴蒼白,但是他看到另一面,只有尾崎士郎一人在譴責戰爭。人的命運真是不可預測。尾崎士郎從菲律賓戰場返國以後,卻登上了日本文壇的大位,因為他是所有參軍者中資歷最深年紀較長的作家,加上他與生俱來正直的性格受到高度的肯定。大體而言,軍方普遍鄙視拍馬逢迎的人,處事低調的尾崎士郎直言不諱,坦率表達自己的不滿,反而獲得軍方的高度評價,同時亦受到民眾的敬重。事實上,尾崎士郎很崇拜英雄。不過,他是一個天生不會談戀愛的人,也不把愛情當作生命中的主旋律,因此,他的文學作品對性愛僅只輕描淡寫。有趣的是,他這種文學表現符合軍人的趣味,也符合當時以軍人為導向的趣味。然而,這種趣味只是他文學的表象,他的思想中沒有任何軍國主義的東西,他的文學被軍國主義者所承載(利用),是由於軍人膚淺的氣質和趣味,以及他們感傷主義的和反女性的態度所致。

 

在坂口安吾來看,尾崎士郎所謂的英雄崇拜與那種侵略性質的英雄形象無關,毋寧說,它與英雄的悲劇性有關。進一步說,他對落難英雄抱以抒情性的感傷與同情。例如,他就把這種抒情的感傷投射在石田三成、成吉思汗和西鄉南洲(隆盛)身上,用這種樸素的情懷來表達他對人生無奈的喟嘆。在他所有以英雄為主題的作品中,從未對侵略者英雄形象歌頌,只是沉溺在悲愴抒情的思緒中。他在描寫成吉思汗這樣偉大的侵略者時,聚焦在於蒙古的風土人情,試圖用抒情的筆觸感性地表達一個注定要走向沒落和死亡終點之人的悲愴之美。

 

 

例如,他在三百張稿紙(約12萬字)的作品中,來描繪石田三成這位悲劇性的英雄,並呈現出(其故鄉的)山川河流和流雲的自然景象。這種不假思索過度地對悲愴之美的迷戀,或沉浸在風景抒情的描寫,有時候看來是毫無價值。然而,或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受到軍國主義者和當時讀者的喜愛。日本軍人談不上什麼文學修養,頂多只有吟誦唐詩宋詞的雅趣,把愛情看成是人生有害而無用的東西。所以,尾崎士郎那種將感情投注到自然景物上,把愛情看成如夢幻泡影,把對人際關係最終救贖寄託在自然景物上的文學作品,在軍人眼中這種抒情的和感傷主義就是最好的文學。另外,對於當時的青年男女而言,所謂戰爭與侵略行為毫不相關,而與他們自己的死亡和毀滅有關。換句話說,就算你不想為國家捐軀,但那一種對悲壯之死的決絕,只能以這種抒情和感傷主義來表現。這樣看來,自然是尾崎文學所歌頌的抒情性最能體現和他們情感的共鳴。

 

與那些向軍方獻媚順應時局作為敲門磚、自我欺瞞迎合時代所需寫出空洞小說的作家相比,尾崎士郎在戰爭期間沒有自我欺瞞。他沒有必要這樣做。這是因為他能夠順乎本性對悲愴之美的抒情性的描繪,而且相當成功。因此,當所有為時局而寫的小說都淪為空洞臆造之物,只有他的文字說出了真正的詩意,而正是這種真實的特質,使他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受肯定和讀者閱讀。坂口安吾認為,尾崎士郎被軍國主義者擁戴為當時的文壇之王,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因為如果換作其他精明之人坐上這個位置,他就會成為軍方的棋子,積極歌頌侵略(戰爭),將文學變成宣傳戰爭的工具,就此玷污了文學的美名。

 

 然而,尾崎士郎有骨氣、有節操,沒有向軍方屈服。他絲毫沒有與軍國主義者積極合作,也沒嘲諷和批評軍國主義者的過激行為和順應時勢潮流的社會狀況。在當時,這已經是他最大限度的作為了。具體地說,他的創作有一個局限,超越了這個局限就無法往前推進,所以,他不得不遁入風景山水並過度抒情地描寫內心的苦悶。尾崎士郎的文學作品如此受歡迎成為文壇的佼佼者,只要細讀其當時的小說,就能找到根據。在此,坂口安吾想重申的是,尾崎士郎本質上是反軍方、不阿諛諂媚,直率敢言清晰表達自己不服不滿的人,正因如此,更受到軍人的愛戴。只不過,這就導致了一個奇怪的結果:不屈膝奉承和反軍方的尾崎士郎反而得到軍人的支持?實際上,從研究日本人性格的歷史可以得知,這並非什麼稀奇古怪的事,而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

 

讀完坂口安吾這篇文章,我們似乎不能全身而退,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風雲詭譎的年代裡,所有人和每個作家都有同樣的求生意志,你可以選擇成為戰爭的合作者,畢竟溜鬚拍馬的人注定比逆行者有利,而且這樣做反而更容易。但有些人就是天生的逆行者,嚴格講,這個逆行放言並不特別,因為他只是說出真實的想法而已。至此,或許我們又得回到問題起點:你要當生逢其時的得利者?或者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

    avatar-img
    9會員
    1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年前,我讀過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礼讃》(1933-1934)一文,但是因閱讀速度太快(囫圇吞棗),對這部名作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前日,可能是谷崎兄顯靈吧,強行讓我接受他的暗示,他希望我再重讀幾遍,評點一下他在建構和復興日式空間美學的努力。說得也是。故人特地從遠方來囑託,正直的人豈能不從?所以,我就
    出於我個人的問題意識和興趣,所有提及日本戰後黑市和通俗讀物的記述,我都儘可能找來細讀,以深化我對日本戰後史的認識,有時候還有意外收穫,迸現出寫作這個主題文章的動源。例如,在水上勉《五番町夕霧樓》中,就有多處提及戰後歷史場景的氣息與色彩:糧食困難、黑市生意和女性雜誌。小說原文49頁這樣寫道:  
    之前,我一直關注著水上勉小說中的敘述手法,留意他用細膩的文字想要突顯的帶有高度美學視覺效果的場景。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水上勉一開始就設定的,這樣方便以後改拍成電影或連續劇,同時保留住他文本的原味。   在小說《五番町夕霧樓》的結尾處,身患重病的夕子得知其愛慕的正順因縱火燒了鳳閣寺自殺身亡,她萬念
    晚間,阿曼達與一位駐台記者W來茶敘,暢談了近3個小時,我們談得愉快互動良好,話題範圍也不設限,從全監控的媒體管控到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各自國家的隱憂與潛在危機全囊括其中。後來,話題談到了翻譯和小說創作。我說,以阿曼達為主角的長篇小說《過時的人》,至今我還沒寫完,對當事人阿曼達有點不好意思。W讀懂會
    凡是稱得上浮世繪迷的人,多半要探求葛飾北齋(1760-1849)的傳奇生涯,因為大家都想知道他每日辛勤作畫不懈源於什麼動力?雖然我不是葛飾北齋的骨幹鐵粉,但我也想探知究竟以此來激勵自己。   葛飾北齋專家指出,北齋剛開始要學習雕刻模版技藝,後來拜勝川春章為師在其主持藝術作坊工作。當時,浮世畫派正
    前些日子,一個遠藤周作的鐵粉好友來電,他讀不懂原文,只依靠中文譯本理解,要我對遠藤周作多做些介紹,哪怕摘譯幾段也好。我坦白告之,遠藤周作的作品,的確納入我興趣範圍內,可我不曾深入研究,只能寫點泛泛之論,如果他不介意的話,我願意以此腦力勞動來抵抗漸忘症。他答應得很爽快,我便硬著頭皮履行承諾。  
    許多年前,我讀過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礼讃》(1933-1934)一文,但是因閱讀速度太快(囫圇吞棗),對這部名作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前日,可能是谷崎兄顯靈吧,強行讓我接受他的暗示,他希望我再重讀幾遍,評點一下他在建構和復興日式空間美學的努力。說得也是。故人特地從遠方來囑託,正直的人豈能不從?所以,我就
    出於我個人的問題意識和興趣,所有提及日本戰後黑市和通俗讀物的記述,我都儘可能找來細讀,以深化我對日本戰後史的認識,有時候還有意外收穫,迸現出寫作這個主題文章的動源。例如,在水上勉《五番町夕霧樓》中,就有多處提及戰後歷史場景的氣息與色彩:糧食困難、黑市生意和女性雜誌。小說原文49頁這樣寫道:  
    之前,我一直關注著水上勉小說中的敘述手法,留意他用細膩的文字想要突顯的帶有高度美學視覺效果的場景。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水上勉一開始就設定的,這樣方便以後改拍成電影或連續劇,同時保留住他文本的原味。   在小說《五番町夕霧樓》的結尾處,身患重病的夕子得知其愛慕的正順因縱火燒了鳳閣寺自殺身亡,她萬念
    晚間,阿曼達與一位駐台記者W來茶敘,暢談了近3個小時,我們談得愉快互動良好,話題範圍也不設限,從全監控的媒體管控到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各自國家的隱憂與潛在危機全囊括其中。後來,話題談到了翻譯和小說創作。我說,以阿曼達為主角的長篇小說《過時的人》,至今我還沒寫完,對當事人阿曼達有點不好意思。W讀懂會
    凡是稱得上浮世繪迷的人,多半要探求葛飾北齋(1760-1849)的傳奇生涯,因為大家都想知道他每日辛勤作畫不懈源於什麼動力?雖然我不是葛飾北齋的骨幹鐵粉,但我也想探知究竟以此來激勵自己。   葛飾北齋專家指出,北齋剛開始要學習雕刻模版技藝,後來拜勝川春章為師在其主持藝術作坊工作。當時,浮世畫派正
    前些日子,一個遠藤周作的鐵粉好友來電,他讀不懂原文,只依靠中文譯本理解,要我對遠藤周作多做些介紹,哪怕摘譯幾段也好。我坦白告之,遠藤周作的作品,的確納入我興趣範圍內,可我不曾深入研究,只能寫點泛泛之論,如果他不介意的話,我願意以此腦力勞動來抵抗漸忘症。他答應得很爽快,我便硬著頭皮履行承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文豪Japan 太宰治、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人,是日本文學史上的名家,各自憑藉自己那獨特風格與思路,開創出明治-大正時代文學裡的璀璨盛事。 每當閱讀這些名家的著作,從溫馨日常般擬人視角敘述,到人心詭變的警世語,讓我深切感受到那專屬於日式,獨有的隱晦不明的暗喻與溫婉省悟。 而世間的萬物常理與運
    Thumbnail
    坂本龍一的「音樂使人自由」一書裡頭曾經提及七八零年代許多日本知名設計師如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皆已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當然,還有無數日本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如草間彌生、村上隆)漫畫家(手塚治蟲、鳥山明)、建築師(丹下健三、坂茂)更讓全世界見識到日本獨特的美學文化。 1978年,細野
    Thumbnail
    阪本龍一是一位叛逆的音樂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配樂作品。除了音樂,他還涉略哲學、電影、日本能劇、裝置藝術等各種領域。即使在生病期間,阪本龍一仍然投身於他熱愛的工作中,直到最後一刻。這本書是他精彩一生的總結。
    Thumbnail
    本文描述作者對樂壇巨匠坂本龍一的感覺,透過他多年來演繹為人熟識的作品展示坂本龍一的轉變,用年青時的激情與生命後期恬淡的詮釋作出對比。
    Thumbnail
    坂本龍一在臨終前「其實很想活下去」—— 這讓我反省藝術家擁抱世界的能力。沒有世界,藝術家無法挪用經驗投射於創作,或借由創作與世界溝通⋯⋯拿著熟悉、喜歡的溝通工具,與親眼目擊惡發生的世界,帶入真善美。
    Thumbnail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坂本龍一:OPUS》留下配樂大師坂本龍一的最後一舞,同時也在世人心中成為永恆。
    Thumbnail
    書裡總共收錄十四位作家的短篇,作品年代從昭和時代往前到江戶時代都有。選文標準是「譯者茂呂美耶喜歡」(認真),不過我覺得她選的文都還蠻有代表性的。另外每篇文末都附有作品解說與作者簡介,可以用來作為認識日本文學的入門參考。
    Thumbnail
    唔⋯我該如何評價此書才好?其實整個閱讀過程,我的思路都在文學分析與推理解謎之間徘徊不定🧐 從書名到故事內容,這無疑是一本傳統本格派推理小說,只不過書中的敘述方式和人物性格都帶有強烈的無賴派特色。非說兩者不能並存,只是我當初本著翻開推理小說的預想,一下子冒出十多個放浪形骸的角色,我實在無法專心推理
    Thumbnail
    有些人,你一直覺得他很知名,知名到你不需要刻意去搜尋他的資訊,總覺得哪一天有需要深入了解也不必擔憂沒有素材,直到他過世的消息一出,霎時被失落感牽引的好奇心引領你踏入他的創作世界,在懊悔又慶幸的矛盾情緒中久久不能自己。 這就是我對於坂本龍一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所抱有的深切感受,在愧疚之餘又心存感謝,
    Thumbnail
    文豪Japan 太宰治、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人,是日本文學史上的名家,各自憑藉自己那獨特風格與思路,開創出明治-大正時代文學裡的璀璨盛事。 每當閱讀這些名家的著作,從溫馨日常般擬人視角敘述,到人心詭變的警世語,讓我深切感受到那專屬於日式,獨有的隱晦不明的暗喻與溫婉省悟。 而世間的萬物常理與運
    Thumbnail
    坂本龍一的「音樂使人自由」一書裡頭曾經提及七八零年代許多日本知名設計師如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皆已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當然,還有無數日本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如草間彌生、村上隆)漫畫家(手塚治蟲、鳥山明)、建築師(丹下健三、坂茂)更讓全世界見識到日本獨特的美學文化。 1978年,細野
    Thumbnail
    阪本龍一是一位叛逆的音樂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配樂作品。除了音樂,他還涉略哲學、電影、日本能劇、裝置藝術等各種領域。即使在生病期間,阪本龍一仍然投身於他熱愛的工作中,直到最後一刻。這本書是他精彩一生的總結。
    Thumbnail
    本文描述作者對樂壇巨匠坂本龍一的感覺,透過他多年來演繹為人熟識的作品展示坂本龍一的轉變,用年青時的激情與生命後期恬淡的詮釋作出對比。
    Thumbnail
    坂本龍一在臨終前「其實很想活下去」—— 這讓我反省藝術家擁抱世界的能力。沒有世界,藝術家無法挪用經驗投射於創作,或借由創作與世界溝通⋯⋯拿著熟悉、喜歡的溝通工具,與親眼目擊惡發生的世界,帶入真善美。
    Thumbnail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坂本龍一:OPUS》留下配樂大師坂本龍一的最後一舞,同時也在世人心中成為永恆。
    Thumbnail
    書裡總共收錄十四位作家的短篇,作品年代從昭和時代往前到江戶時代都有。選文標準是「譯者茂呂美耶喜歡」(認真),不過我覺得她選的文都還蠻有代表性的。另外每篇文末都附有作品解說與作者簡介,可以用來作為認識日本文學的入門參考。
    Thumbnail
    唔⋯我該如何評價此書才好?其實整個閱讀過程,我的思路都在文學分析與推理解謎之間徘徊不定🧐 從書名到故事內容,這無疑是一本傳統本格派推理小說,只不過書中的敘述方式和人物性格都帶有強烈的無賴派特色。非說兩者不能並存,只是我當初本著翻開推理小說的預想,一下子冒出十多個放浪形骸的角色,我實在無法專心推理
    Thumbnail
    有些人,你一直覺得他很知名,知名到你不需要刻意去搜尋他的資訊,總覺得哪一天有需要深入了解也不必擔憂沒有素材,直到他過世的消息一出,霎時被失落感牽引的好奇心引領你踏入他的創作世界,在懊悔又慶幸的矛盾情緒中久久不能自己。 這就是我對於坂本龍一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所抱有的深切感受,在愧疚之餘又心存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