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雜談] 你想扮演誰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幾天前,看見同事在看 Vtuber 的直播,似乎是在分享生活的類型,而非遊戲,但當另一位同事看到時,盡管這位同事言語並不尖銳,但眼中的反感盡現,就如同學生時代,某些同學看到我們熱情地討論遊戲或動漫時,所會顯露出地厭惡。

  過去,我很討厭這份嫌惡的眼神,充滿了否定地意味,當時,我只是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被人貶低、嘲諷,讓人不由得感到憤怒,但這股憤怒並非全因為他人的言行,某些部分也出自於己身,我不禁疑惑,自己喜歡這些東西是不是怪怪的?是不是本來就不應該如此著迷?

  那時的我,開始有意識地疏遠有關二次元相關文化,諸如遊戲、動畫、漫畫等,或許用疏遠這個詞會讓你們誤會,以為我會與之一刀兩斷,實際上只不過從一天 8 小時,變成一天 4 小時或更少罷了,但只所以揀疏遠這個詞來用,也因為我的行為也出現了變化,為了減少沉迷二次元文化,便開始以真人的影視作品取代動畫,以文學類小說取代漫畫,僅有遊戲格外的難以取代。

  為了找到取代遊戲的方法,便開始嘗試戶外運動,起初也是有嘗試過健身房之類的,但實在是不喜歡冷氣房的味道,而且周遭都是陌生人,莫名的不自在感油然而生,而戶外運動其實就是登山,青山翁鬱,沁人心脾的芬多精,讓人放鬆,忘卻了那一雙雙扎人的目光。

  但登山這件事還是靠老天爺賞賜的,太冷、太熱、豪雨等等,都不太適合爬山,而且身為上班族或學生的我們,基本上也只有假日才能有此活動,那麼其他時間,我又該如何避免將閒暇時間都放在遊戲上呢?

  聊天,這便是我找出最好取代遊戲的一件事,雖然大多時候,我與家人、朋友的談天說地,不過都是些閒話家常,營養成份絕對低的可憐,甚至不禁認為玩遊戲,搞不好還能得到比較多反思的機會?

  或許高層次的聊天,能為你的思想、見識帶來不小的衝擊與改變,但這肯定是鳳毛麟角的機會,一來你要有這樣的對象,而對方還要有空陪你閒聊,另外就算你想開啟這樣高層次的對話,盡管對方有這樣的能力,但他也很有可能不會如你所願,因為以台灣人而言,輕鬆詼諧是社交的主旋律,太過嚴肅、沉重,充滿反思意味的對話,大多會引起反感。

  但為何我認為聊天是最好取代遊戲的事情呢?因為在所有輕鬆詼諧的話語底下,都充斥著其個人的思想與成長背景,對方的聊天時會選用的字詞,思考的方向,都能顯示出其對於一件事情的真實看法與情感,或許大多時候是我自己的超譯,而我大多時候也不打算確認他的真實想法,自己的幻想與腦補,將在腦中形成風暴,樂趣絕非任何遊戲所能比擬的。

  從高中開始,我便開始執行上述行為,逐漸地扭曲原來的自己,慢慢地我發現比起動畫,我更愛看真人影視作品,就算有很好看地動畫,我更願意去看漫畫,甚至小說,若在團體活動時,我更優先地選擇是聊天,而非玩遊戲或滑社群軟體。

  近年,我無意間翻看到過去自己與朋友聊天地記錄,其中三句不離兩句就是二次元的相關內容,而且整體地文字聊天內容很少,或許當時都是用語音聊天為主,很少打字,但可以想見,當時地語音內容應該八九不離十,與文字聊天內容相仿。

  過去我因為他人的目光,選擇了改變,我無法抗拒地懷疑自己的喜好,甚至毫不留情地大肆打壓,最後我成了如今地模樣,我越來越少感受到那種扎人的目光,在他人眼中,我或許已經是個愛戶外、愛看書,愛追劇、同時也是一個愛聊天的傢伙,而這便是我想要的扮演,使我得到認同感。

  或許你從字裡行間,認為我不喜歡如今的自己,但實際上,我是喜歡的,如我前言所述,這就是我想要的,而你或許會不禁懷疑,我言語中所透出的不和諧感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說不要在乎旁人的目光,忠於自己所愛便是了",這句話對於過去乃至如今的我,都是不可能的,當然,一、兩雙異樣的目光,自然是能忍受的,但數十雙以上的目光就讓人倍感壓力,就算嘴上說沒事,但壓力仍在無形中逼我走上極端(更瘋狂的沉迷)。

  我透過有意識的改變,使得那雙雙異樣的目光,轉為親善和藹,讓我感到安心平和,但這也讓如今的我與過去有著喜好上巨大的差異,前言之所以用扭曲一詞,便是因為我人工的改變自己,究竟這樣的改變是否早已將真實的自我永遠的封藏了呢?

  這幾年,不僅在與人交往上,也在獨處時,不時會反思,究竟原初的自我究竟是什麼呢?過去我是為何被那些東西所吸引?如今又為何被另外一群東西所吸引?是因為我擅作主張的改變所導致的?抑或是過去與如今的我,一直都是被同樣的東西所吸引,只是我仍未能覺察?

  過去,我認為我該扮演成如今的自己,但如今我卻不禁疑惑,這真的是扮演嗎?或許這又是一個典型謊言成真的事例吧。

  我相信,在許多人眼中,追尋自我是個無意義的追尋,還不如專注於眼前的煩惱、生活,但於我而言,自我的追尋宛如哲學之於文明,不了解自我,就算達到諸多成就,內心仍舊一片黑暗,更何況對於我這種一事無成的平凡人而言,這樣的一生太過渾渾噩噩,令人嘆息。

  雖然我也清楚,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真正的認知到全部的自我,但我仍在追尋的路上,一盞一盞的點亮前路,看見通往群山的道路,盡管我無法征服群山,甚至連一座都無法登頂,至少,我可以帶著遺憾離開,並驕傲的對自己說下輩子再來挑戰。

raw-image


avatar-img
21會員
133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銘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工作上常常被人說:"你是不是太樂觀了?"   起初聽到這句話時,總有種被冒犯,被人貶低的感受,樂觀這個詞,在我耳裡就好似單純、天真,也就是傻的可愛。   但慢慢的,我發現有些人抱著好奇的心理,他們不懂為何我會有這樣樂觀的想法?   與之深聊後,我了解到了他們為何無法感到有
  對於不食人間煙火,暢談夢想鄉的人們,我們會因為他們的無知而發笑,隱含著濃郁嘲諷意味的笑。   那是源自充斥著酸臭且腐朽,不為伊甸所容的現實,我們站在這,望向那希望之地,顫抖著身體,發出撕心裂肺的訕笑。   這份笑意完全沒有來由,或許是眼前之人,所言的事物已超脫真實太遠太遠,比指鹿為馬
年節將近,最多人談論的話題,絕不是年貨置辦得如何?而是過年要去哪裡玩?但對於一個以看客角色,僅重視個人的體驗,無法真正地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的旅行者來說,對於這樣的自己不禁有些沮喪,去年七月,於巴黎出差 40 天左右,說長不長,卻讓我有機會放慢腳步,感受當地人生活的節奏,造就了他們的冷冰冰的社會氛圍。
  理念,是我們嚮往的,也是不曾擁有的。   擁有強大野心的人們,總能夠闡述他們偉大、充滿畫面感的未來藍圖,在他熾熱的言詞中、在他堅毅的雙眼中,我們不禁羨慕、不禁相信,他就是一個有理念的人,而那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為什麼我們會癡迷於此呢?   因為沒有理念的人,就像在人生的道路
  迷惘、茫然,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因為我們擁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但選擇的多樣性卻又讓我們眼花撩亂,無論是身邊親朋的美好生活,或是社群媒體上的炫目多彩,各式各樣令人艷羨的幸福、快樂的生活總是那樣挑逗著我們,勾引著我們效仿學習。   我們腦中的理想生活,由我們所見聞的一切所構成,深信著那一切就
  年輕人身上總閃爍著繽紛、斑斕的光輝,他們就像一艘艘全新出廠的帆船,尚未褪色藍白相間的布幔、色彩鮮豔飽和的船舷,在熾熱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啊!那是何等令人懷念的過去?過去的我亦是如此,那樣的充滿個性,那個的洋溢美好。   十年前初次下水時,我仍想像著自己能夠堅強而勇敢地翱遊世界,但當我離開
  最近在工作上常常被人說:"你是不是太樂觀了?"   起初聽到這句話時,總有種被冒犯,被人貶低的感受,樂觀這個詞,在我耳裡就好似單純、天真,也就是傻的可愛。   但慢慢的,我發現有些人抱著好奇的心理,他們不懂為何我會有這樣樂觀的想法?   與之深聊後,我了解到了他們為何無法感到有
  對於不食人間煙火,暢談夢想鄉的人們,我們會因為他們的無知而發笑,隱含著濃郁嘲諷意味的笑。   那是源自充斥著酸臭且腐朽,不為伊甸所容的現實,我們站在這,望向那希望之地,顫抖著身體,發出撕心裂肺的訕笑。   這份笑意完全沒有來由,或許是眼前之人,所言的事物已超脫真實太遠太遠,比指鹿為馬
年節將近,最多人談論的話題,絕不是年貨置辦得如何?而是過年要去哪裡玩?但對於一個以看客角色,僅重視個人的體驗,無法真正地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的旅行者來說,對於這樣的自己不禁有些沮喪,去年七月,於巴黎出差 40 天左右,說長不長,卻讓我有機會放慢腳步,感受當地人生活的節奏,造就了他們的冷冰冰的社會氛圍。
  理念,是我們嚮往的,也是不曾擁有的。   擁有強大野心的人們,總能夠闡述他們偉大、充滿畫面感的未來藍圖,在他熾熱的言詞中、在他堅毅的雙眼中,我們不禁羨慕、不禁相信,他就是一個有理念的人,而那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為什麼我們會癡迷於此呢?   因為沒有理念的人,就像在人生的道路
  迷惘、茫然,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因為我們擁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但選擇的多樣性卻又讓我們眼花撩亂,無論是身邊親朋的美好生活,或是社群媒體上的炫目多彩,各式各樣令人艷羨的幸福、快樂的生活總是那樣挑逗著我們,勾引著我們效仿學習。   我們腦中的理想生活,由我們所見聞的一切所構成,深信著那一切就
  年輕人身上總閃爍著繽紛、斑斕的光輝,他們就像一艘艘全新出廠的帆船,尚未褪色藍白相間的布幔、色彩鮮豔飽和的船舷,在熾熱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啊!那是何等令人懷念的過去?過去的我亦是如此,那樣的充滿個性,那個的洋溢美好。   十年前初次下水時,我仍想像著自己能夠堅強而勇敢地翱遊世界,但當我離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和朋友聊起會怕什麼,聽到很多朋友們都說他們怕鬼。 我曾經也很怕,怕到晚上都不敢睡,但現在不怕......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網上的一個留言發問被別人非常稍微的揶揄一下,但我看到後卻很不想去面對它,明知道他絕對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但自己的心情卻有點受到影響。 大部分人眼裡稀鬆平常的說話態度,有時我會不能接受,一句以前覺得根本沒如此的話,如今卻會印象深刻。小時候都能很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挑戰及接觸任何想做的事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有時候看到一些影片或文章,會看到有些人對於某些事物很喜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對方是小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某種熱愛,只是因為大家熱愛都有所不同了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不要理我  我就是不爽  你要怎麼樣 氣死我了  走著瞧  就是瞧你不順眼  # @+%@&$*& 這些字眼,年輕時經常伴隨著我(羞) 直到有一天~當我又要脫口而出時 忽然間,似乎有一種時間停頓與自我分離 我看見了對方和我面對面,對方破口連罵完後看著我 然後那個小我只是看著對方,對方破口
當你過於在意與你無關的人事物時,也悄悄的形成了比較狀態。慣性比較,只會讓你更討厭自己。 - 雖然說嫉妒、羨慕是人之常情,但社交媒體會將這種情緒無限放大,什麼異國旅行的風景照、愜意的午茶時光側寫...,日漸沈迷於網路上的虛幻世界,會使你進而與真實世界失去情感連結,也會極度自卑焦慮,對自己的生活
我們在討厭一個人的某種特質的時候 其實反而是在羨慕對方 能這麼不顧他人感受 自我的活著? 偶爾換個想法 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和朋友聊起會怕什麼,聽到很多朋友們都說他們怕鬼。 我曾經也很怕,怕到晚上都不敢睡,但現在不怕......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網上的一個留言發問被別人非常稍微的揶揄一下,但我看到後卻很不想去面對它,明知道他絕對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但自己的心情卻有點受到影響。 大部分人眼裡稀鬆平常的說話態度,有時我會不能接受,一句以前覺得根本沒如此的話,如今卻會印象深刻。小時候都能很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挑戰及接觸任何想做的事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有時候看到一些影片或文章,會看到有些人對於某些事物很喜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對方是小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某種熱愛,只是因為大家熱愛都有所不同了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不要理我  我就是不爽  你要怎麼樣 氣死我了  走著瞧  就是瞧你不順眼  # @+%@&$*& 這些字眼,年輕時經常伴隨著我(羞) 直到有一天~當我又要脫口而出時 忽然間,似乎有一種時間停頓與自我分離 我看見了對方和我面對面,對方破口連罵完後看著我 然後那個小我只是看著對方,對方破口
當你過於在意與你無關的人事物時,也悄悄的形成了比較狀態。慣性比較,只會讓你更討厭自己。 - 雖然說嫉妒、羨慕是人之常情,但社交媒體會將這種情緒無限放大,什麼異國旅行的風景照、愜意的午茶時光側寫...,日漸沈迷於網路上的虛幻世界,會使你進而與真實世界失去情感連結,也會極度自卑焦慮,對自己的生活
我們在討厭一個人的某種特質的時候 其實反而是在羨慕對方 能這麼不顧他人感受 自我的活著? 偶爾換個想法 覺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