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那些使我焦慮的詞——更好

一年前的我(或是更久之前),我開始看大量自我成長、自我探索的書。其中不乏這樣的標語:「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好的生活」。不只是書,社群媒體上也越來越多類似的訊息。這些訊息看似很吸引人、很正能量,但不知怎麼,從某個時間點開始,我對「更好」二字慢慢皺起了眉頭。


「難道現在的我不好嗎?」這是我在對上面這些話皺起眉頭時,心裡浮現的念頭。看到那些標語裡所強調的更好兩個字,總讓我覺得自己反倒被否定了。「雖然我也沒有多喜歡現在的自己,但還輪不到你插嘴」大概是這樣的傲氣。


為什麼現在到處越來越充斥這種「更好」的訊息呢?我想試著討論看看。


我想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普遍的無力感。這是個變化的越來越快的時代,科技的進化速度已經超出人們的學習速度。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一點。


有些人能夠適應迅速的變化,有些人則對過快的變化感到害怕。對於後者來說,人們無法相信以自己擁有的東西能應付未來的變化。人們不是因為打從心底想要變得更好,不是因為這麼做會有成就感,而是因為感受到了威脅,感受到不得不這麼做才行,所以才想要變得更好。而正是這點帶來了深深的無力感。


人們不一定是發自內心想要變得更好,而是不得不變得更好,否則的話就得面臨時代吞噬的恐懼。「變得更好」的本質並無惡意,但它有背後的潛台詞:「現在的你是不夠的。」


對此,我想我們真正該做的,可能並不是一昧的追求更好,而是試著問自己是否已經「足夠好」了。


我們確實永遠都有學習的空間,我們確實還能變得更好,不過我們是否已經足夠好了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稍微停下「變得更好」的腳步呢?


什麼時候該問:是否已經足夠了?

我想用自己工作的心態討論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 2%的話,我想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從容地活出自我?」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歡迎你與我一起學習,一起成為無論遭遇任何困難,都能從容以對的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