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性就是偷懶


甚麼是寫作靈感?近來看到格子友的一篇文章,瞥到「人性就是偷懶」這幾隻字,旱幾天才想過類似的問題,於是就成為了要寫作的題目。


又看過年青的格子友立志,要「勤做運動」,這裡頭其實反映了一種現實,「要」這個字才是關鍵,如果套進「人性就是偷懶」這樣的主題內,真正的困難原因便呼之欲出,因為「內心」很想完成某些事,但「人性就是偷懶」扯後腿,半途而廢便是順應現實的結果。


我看過一些老年人日漸衰殘,他們本來整天無所事事,但連最簡單的舉舉手,踢踢腳也不肯,那怕是三五分鐘,總之嘛,「人性就是偷懶」,換來一天比一天衰弱,終至連簡單的舉手也是艱難。


我桌前的一大堆「東西」都在塵封,其實只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整潔光鮮,但「各處東西」實在太多,例如浴室內各種潺潺的瓶瓶罐罐,只需幾分鐘就可以搞定........陽台上的灰塵.........紗窗上的塵垢....這一切都本來可以用五分鐘處理掉,但有著太多的「五分鐘」需求,哪來這麼多的五分鐘........於是我再次證實「人性就是偷懶」根本就是真理。


對於「惰性」這回事,是有種族基因的,筆者觀察,華人尤為嚴重,台灣很多小鎮的街頭小巷,本來就是濃濃的日治時代所遺留的,故此到日本旅遊看到類似的街景一點不足為奇,只是日本的胡同內井然有序,整潔得一望而知,相較下壁壘分明。


華人的劣根性亦是赤裸裸得無需掩飾(這方面筆者也是華人基因),各位在全球旅遊時不妨留意,唐人所開的「中華料理」可真真情流露,那些廚房灶頭抽油煙機,大概在開店以來從未洗刷過,甚似「紫砂壺」,茶漬污垢越厚越寶,老外可不曉得我華人文化,錯不在我方,這根源只是全民族的優良「惰性」。


近年少聞「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種勸世箴言。「有一位母親不放心,將一個大圓餅圈在兒子的頸上才遠遊,沒想到回家後發覺兒子仍是餓死了,在他面前的餅全吃掉,稍為側向頸部兩邊的餅可沒有碰過」,我懷疑這本來就是一個真實的「華人」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