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忘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運動所能相比,

是可以讓自己不斷學習成長的一項運動。

 

山的新聞當然跟人有關,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總是人。

老山友們都認為,這些新聞都是那些不常登山,技術不足,不愛山的人所造成的。

原本我也這麼認為,這一次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這幾天,我和幾位朋友去登山。

三天的登山行程,連著兩日住在同一間山屋。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出發登頂去了,到了晚間才回到山屋。

當日山屋客滿,我們申請的床位當然受到些影嚮。

這點沒什麼好計較的,領隊們都好商量。

還遇到相識的原住民協作,大夥協調一下就好了。

也因床位安排和領隊協調後得知當日有三隊商業隊同住。

 

隔日,商業隊伍都於凌晨三點起床,四點出發去登頂。

而我們要下山,所以四點才起床,整理裝備後下山回家。

三點鐘時,山友們都起床整理,除了我們幾人外,全山屋的山友都起床了。

除了整理裝備的聲音外,跟團的山友們也開心的大聲喧鬧著。

幾位朋友,昨日一天的單攻,走了十四小時,疲憊不堪的仍然在睡夢之中,

既然他們沒被吵醒,我也沒有出聲請山友們放輕音量。

 

我昨晚一覺到三點,精神很不錯。

因此,三點鐘,我就坐在我的位置上,包著睡袋,看著山友們進進出出,上上下下的。

山友們的興奮,難以言喻,雖然吵鬧,但看著山友百態,心裏其實也頗為他們高興。

 

登山知識浩瀚,登了多年高山,除了台灣的高山,五千公尺六千公尺的高山也登了數座,

雖未登堂,但也算入室。

常登山,明白登山倫理,但對體驗型的山友也不能要求什麼。

跟團山友們這座山大多這輩子只會來一次,很興奮也無可厚非。

全山屋,除了我們幾個,其他人全都起床要去登頂了。

朋友們都在睡,我原本也睡飽了起床。

既然如此,如果出言制止,掃了別人的興,更掃了自己的興。

 

但這段期間,我才發現保育志工也到了,離開他居住的志工室至少兩次。

面對如此的景象,也未出聲要求山友們,或是要領隊要求隊員們放低音量。

 

四點多,商業隊全數離開,山屋內空無一人,

我們也起床整理裝備,煮早餐要下山了。

我吃了早餐後,離開山屋去廁所,四位朋友們在廚房收拾裝備。

 

一位穿著國家公園志工襯衫的先生走到廚房,

跟我的朋友說:

你們不知道裡面還有人在睡覺嗎?

為什麼當做沒人在那邊聊天?

 

我朋友那時候就回,

不好意思,不知道有人還在睡覺。

 

我返回山屋後,朋友告之此情況。

昨日我們回到山屋時,並未見到志工,而四點前,他們都在睡夢中,

也不知原來志工己到山屋。

但對此狀況,我真的不是很了解,也讓我感到疑惑。

 

如果凌晨時山屋內不能整裝交談,那三點鐘到四點鐘之間商業隊整裝交談,嘻笑喧嘩,

志工上山執勤又不出面制止,該如何解釋?

 

如果我們影嚮了睡覺的志工先生,那三點鐘時,商業團二十多人又怎麼不會影嚮到我們五人?

志工先生為何不為我們幾位山友發聲?

 

針對這點不免讓我們會誤為是志工先生面對人數眾多的商業團,敢怒不敢言,

欺善怕惡只好對我們展展官威。

還是該志工有任何利益關係而特別通融,而自組團沒有才會有如此的狀況發生。

 

以上當然是自己的推論,我自己也在國家公園擔任保育志工,

非常清楚保育課對志工的挑選標準都是很高的,不會有這樣子的情況發生才對。

 

原本想去找志工當面詢問,但他又回到志工室睡覺,也不便再找那位志工。

想想後我認為,志工先生,自組團,商業團三方都是當事者,不免自說自話。

原本我想請國家公園保育課來作個公斷。

但朋友們都說,

不用了!

都忘了!

 

我自己沒有當場遇到這事,我可以忘了。

朋友們寬宏大量也可以忘了。

只是山上每一個人所作的事。

可以忘了嗎?

 

我想應該可以吧。

因為都忘了,才會有這麼多的新聞吧。

只是因忘了而造成的新聞,又真的忘得了嗎?

 

我不知道別人如何,

但我自己是不會忘了的。 

avatar-img
2會員
922內容數
在家是爸爸,工作是Mars,山上是當歸。 記錄自己走過的路,作過的夢,擁有過的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記憶的延續 的其他內容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08/15/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等待   早上6:53,我在加德滿都的特里布萬機場,國內航廈內,登機櫃台前, 加德滿都混濁的空氣,讓我喉嚨己經痛了兩天。   馬上就要搭小飛機了,可是搭飛機這事早己沒有讓我感到恐懼。 或者是喉嚨疼痛的狀況,對於將要登高山的我也並非好事。 我在想對
07/26/2016 小嘆息灣不嘆息   我永遠不要爬山了!   一個小男生就躺在陡峭的箭竹坡上,對著他爸爸大喊。 他爸則氣急敗壞地說,你躺在這誰都幫不了你。   上坡的山友都被擋在窄小的山徑之下, 他們父子讓出路來, 我默默的超過這對父子, 背後遠遠的仍傳來斷斷續續的童音,
07/18/2016 誰與爭鋒 大小劍 我用四天的時間,去攀登雪霸國家公園的高山, 這四天睡帳篷,喝雨水及池水。 共攀登六座山,一座二千公尺,五座三千公尺。 揹了二十七公斤,走了五十公里的山路, 單日最長時間攀單十四小時。 通過各種困難地形,經歷了晴天,雨天。 套句哈利波特中,魔杖製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理性與感性   會議及採買之後,我們確定了裝備及背包,也因此我們要重新打包了。   這次的打包,要將帶上山和不帶上山的作最後的確認。 帶上山的又要分裝在攜行袋及大背包中。   登山以來,我分類的分式一向很簡單。 與維生相關的就是要帶上山。 與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加德滿都的會議   出發前,我和建宏兩人不知前前後後討論多少次了。 也和尼泊爾承辦我們行程的登山社老闆透過網路討論。 而總算我和建宏,登山社老闆庫爾,嚮導傑藍,可以面對面一起坐下來。   踏上尼泊爾,由接機開始,可以感受到庫爾慎重許多。   庫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08/15/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等待   早上6:53,我在加德滿都的特里布萬機場,國內航廈內,登機櫃台前, 加德滿都混濁的空氣,讓我喉嚨己經痛了兩天。   馬上就要搭小飛機了,可是搭飛機這事早己沒有讓我感到恐懼。 或者是喉嚨疼痛的狀況,對於將要登高山的我也並非好事。 我在想對
07/26/2016 小嘆息灣不嘆息   我永遠不要爬山了!   一個小男生就躺在陡峭的箭竹坡上,對著他爸爸大喊。 他爸則氣急敗壞地說,你躺在這誰都幫不了你。   上坡的山友都被擋在窄小的山徑之下, 他們父子讓出路來, 我默默的超過這對父子, 背後遠遠的仍傳來斷斷續續的童音,
07/18/2016 誰與爭鋒 大小劍 我用四天的時間,去攀登雪霸國家公園的高山, 這四天睡帳篷,喝雨水及池水。 共攀登六座山,一座二千公尺,五座三千公尺。 揹了二十七公斤,走了五十公里的山路, 單日最長時間攀單十四小時。 通過各種困難地形,經歷了晴天,雨天。 套句哈利波特中,魔杖製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理性與感性   會議及採買之後,我們確定了裝備及背包,也因此我們要重新打包了。   這次的打包,要將帶上山和不帶上山的作最後的確認。 帶上山的又要分裝在攜行袋及大背包中。   登山以來,我分類的分式一向很簡單。 與維生相關的就是要帶上山。 與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加德滿都的會議   出發前,我和建宏兩人不知前前後後討論多少次了。 也和尼泊爾承辦我們行程的登山社老闆透過網路討論。 而總算我和建宏,登山社老闆庫爾,嚮導傑藍,可以面對面一起坐下來。   踏上尼泊爾,由接機開始,可以感受到庫爾慎重許多。   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