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評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淡江建築畢業十週年反思

淡江建築畢業十週年反思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討論完全沒有在一個平面上。


  筆者升大五設計前,系上有門課是〈畢業設計專題討論〉,老師從同學如何「想像」畢業設計開始討論畢業設計,可惜的是未討論更根本的「為何要做畢業設計?」的問題。今年適逢筆者畢業十週年,試圖反思並回答何謂評圖?何謂畢業設計的結束與開始?及為何要做畢業設計?


一、何謂評圖?


  在建築系五年教育中,〈建築設計〉課共十個學期,從大一進去就開始各種評圖(草評、正草評、正評),一路評到大五。然而,評圖到底在評什麼?


  首先,以筆者的經驗及對評圖的認識,老師的評圖內容大致可歸類為以下五大類型;類型間非相互獨立,而是可相互綜合:


  1. 探究型:會問設計背後的理由是什麼,想探究學生為何會有此想法或關心此議題的原因。目的在讓議題探討與設計落實具有一致性,或由設計可否回推或關聯到議題的有效性。


  2. 想像型:認為「設計很像什麼」;像某些案例、像某種詩意、空間情境等,此討論易淪為主觀認定。目的在從文本中心(設計)轉向讀者(老師)中心。評圖老師宛如使用者或業主般感受設計,缺點是將設計與議題分離,設計可以無關於議題,只要夠美、滿足某種情懷即可。


  3. 遠見型:提供一些學生可能未意識到、有潛力的部分。目的在給予學生下一步可能性的建議,讓設計更趨完整、有效、有用。


  4. 鼓勵型:鼓勵勇敢多做、多嘗試。目的在給學生信心,讓學生畢業後能勇敢做建築、繼續相信建築。


  5. 不清不楚型:評圖老師想到什麼說什麼,淪為情緒性發言,甚至交雜許多專有名詞,導致未聚焦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有聽沒有懂。此同樣為讀者中心的詮釋,目的是舞文弄墨、專業傲慢,無法達到有效溝通,浪費彼此的時間。


  故評圖不應該是老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審、評價或批評;而更應該接近一種評論與對話,即一相互理解、詮釋的過程,較接近「探性型」與「遠見型」,如此的評圖,對話才是「有效的」。


  接著,畢業設計評圖的主角是學生,評的對象是學生的作品,其內容至少包括,議題探討、問題意識、設計方法及設計結果。學生的角色便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披沙瀝金、去蕪存菁的將設計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評圖老師迅速理解,並且真誠的為作品說話、揭露其意義,讓設計(真理)得以越辯越明,


  故理想上,評圖是老師與學生在同一個平面上,就作品(文本)內部的意義上做雙向溝通討論的過程。老師的角色就像蘇格拉底一樣,即助產士的角色;自己不給出東西,而是讓學生自行產出。透過對話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去思考並釐清認為已經知道,實際上卻不清楚知道的知識。然而,現況是,老師常討論的是學生的設計有沒有做完、設計好不好看、設計服服符合經濟效益、設計是否政治正確、設計是否蓋得起來等非關作品(文本)內部意義的問題。除了師生權力的不對等外,更根本的問題是學生與老師皆未意識到自身的角色為何。導致老師淪為單向灌輸的討論,而非老師與學生雙向論辯的過程。讓討論容易失焦、導入與設計無關的內容,甚至出現老師之間對同一作品做出截然不同的評論,此反應的正是未在作品(文本)內部統一的意義上做詮釋,形成雞同鴨講,無效的評圖。  


  唯有當師生在同一個平面上(老師也是被評的一環)、聚焦作品(文本)內部的意義上討論時,才是有效、有意義的詮釋,也才能真正看見作品(文本)可能的突破點(思考點、原創性、解構處),協助、提供其突破、超越的可能性(不一定真能超越),並以此肯定或否定其設計。


二、何謂畢業設計的結束與開始?  


  我們常說:「畢業設計是結束也是開始」,具體而言是何種意義的結束與開始?一般認為是「結束」能夠自己做業主、定議題、定基地、滿足個人喜好自由的設計;「開始」進入建築產業、進入不同專業分工、進入各種限制並背負責任風險、且不再有為設計而設計的社會。筆者卻認為,「結束」是結束建築作為學科下所認識的建築,即以建築(師)為中心、智性邏輯、二元對立的方式思考與認識建築。「開始」則是開始離開與反身批判建築學意義下的建築,走向以人為中心、以理性(包含直觀、智性、本能)思考與認識建築。


  空間本無性質,是人們賦予了空間性質,如:這個空間、那個空間或某某主義。於是,空間有了差異,成為個別的、偶然的空間,如:好的空間、壞的空間、舒適的空間、有趣的空間、陰翳的空間、結構主義的空間、解構主義的空間。空間原先的普遍性、必然性就消失了、被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二元對立的空間性質,如:美/醜、好/壞、快/慢、強/弱、動/靜、線性/曲線、內/外、虛/實、亮/暗。然而,空間本質上依舊是普遍、必然的,二元對立的空間僅是「程度」上的差異而非「本質」上的差異,如:醜的空間是美的空間的不足、亮的空間是暗的空間的不足。建築設計有其極限,然而建築的可能性卻是無限的;建築的統一是不可設計的、超出設計的,必須在設計後、施工後靠建築與人在空間中的辯證才得以可能。


  建築設計,顧名思義是以建築作為工具達成建築以外的目的(回歸到人)。然而,建築教育的建築設計通常是過多且暴力的設計,如:置入幾種空間,試圖串連,彷彿電影分鏡般,使用者將隨著劇本在空間中行走、觀看、感知,以此改善欲探討的建築或都市問題。問題是,劇本如何讓使用者直覺的感受到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或是以標榜去中心化、去文化化,反諷、隱喻或象徵的方式凸顯建築或都市矛盾、荒謬的問題,結果往往是想打破二分,卻又強化二分。背後原因在於,真實的建築本身即是沒有劇本的、非二元對立的。


  爰此,建築作為學科,創造了智性邏輯、二元對立的建築世界觀與秩序。然而,真實的建築更大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並非是智性邏輯、二元對立的,其建築的完成不在設計、施工的完成,而是隨著不同時間、活動、與人的使用、對話下完成。學科式的建築是死的、一成不變的、二元對立的建築。真實的建築卻是在設計、施工之後不斷延續、流變、活的、辯證統一的、超出智性的建築。


三、為何要做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作為建築專業學科訓練的最後一道門檻,將建築(師)為中心、智性邏輯、二元對立的方式思考與認識的建築拉到最高與最大。在自己做業主、定議題、定基地、滿足個人喜好自由的設計之時,有機會反思自己理想的建築、理想的世界、理想的自我。並在一次次的評圖中,不斷修正理想,甚至將理想擴及他人(說服他人,成為他人的理想),以達到真實、創新的可能,其關鍵在於「否定」的經驗。


  好的評圖經驗通常是獲得「肯定」的經驗,壞的經驗則是被「否定」的經驗。肯定的經驗除了肯定作品本身之外,亦代表有異於其他同學的表現或可供他人學習之處。然而,真正使得畢業設計有創新可能之處並成為人生的養分,則是被我們所忽視或遺忘之「否定」的經驗。因為否定除了讓自我異化自身,更帶來了反思、差異、意義與力量,最後再返回自身,形成統一否定的肯定。此辯證過程的理想或目的是無法在建築教育階段實現的,必須待評圖結束後、畢業後,成為建築工作者後,累積一定經驗後,持續回頭批判建築(畢業設計)、否定建築(畢業設計)、解構建築(畢業設計)才得以可能。


以此勉勵今年的建築系畢業生及仍在建築產業奮鬥的人們。

2023/5/1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準備迎接今年底即將來臨的建築師考試?想在真正的考場上獲得無比的自信?邀請參加第五屆真實的建築師考試模擬考,精確的題目設計,百分百實戰演練,專業監考團隊,建研所 室,懂考試!
Thumbnail
準備迎接今年底即將來臨的建築師考試?想在真正的考場上獲得無比的自信?邀請參加第五屆真實的建築師考試模擬考,精確的題目設計,百分百實戰演練,專業監考團隊,建研所 室,懂考試!
Thumbnail
距離總評只剩不到一個月,畢業設計也終於走到了收尾階段
Thumbnail
距離總評只剩不到一個月,畢業設計也終於走到了收尾階段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寒假還沒開始
Thumbnail
寒假還沒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