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實人日誌_2024.03.25_在不確定中自在,在相處中學習_楊欣恩

    今天是實人到台北松菸「Trash Kitchen垃圾廚房」​​參訪與體驗的日子。

    全班期待的台北行到來,雖然集合時間比平常提早一個多小時,孩子們在時間內紛紛抵達,唯獨小聿,遲遲不見人影。

    無獨有偶,除了小聿,另一個關鍵人物也遲到了──遊覽車司機,原訂7:20到校接孩子,司機記成8:30,正要從車程1小時的另一個鄉鎮驅車前來。

    面對變動,我們平常以對

    一如以往的晨讀時光


    Tony老師當機立斷,向全班宣布行程變動,請大家到閱覽室進行晨間閱讀。沒有一絲抱怨聲,孩子們迅速移動,熟練地拾起書本,在自己喜歡的座位上開始閱讀,老師們聚集在一起,專注地討論應變對策。

    在平日的教育中,孩子們已經養成晨間閱讀的習慣,因此動作迅速且怡然自得,看似理所當然。但換位思考後,如果我是孩子們,懷抱著興奮出遊的心情,還特地早起早到了,居然叫我看書看到8:30? 如果我是老師們,要在交通巔峰時刻上高速公路,導致無法預估抵達台北的時間,還需要向台北接待單位道歉與協調動議,想想都覺得焦躁。

    然而面對司機的延誤,全校師生竟然沒有顯露一絲焦慮與憤怒,老師們冷靜沉穩,孩子們自律自在。這樣的風景,究竟是如何造就的?

    嚴厲與關懷

    悄悄地,小聿出現了,若無其事地融入人群中閱讀。亮師眼尖,面對遲到慣犯,不可錯失這個下嚴厲指正的機會:「小聿,過來,為什麼遲到?」站在遠方的我沒聽見小聿的回答,移步向他們靠近。

    亮師再次開口:「你很幸運,今天司機遲到了,要是他沒遲到,你知道你會面臨什麼情況嗎?」

    小聿:「我不能去台北……」

    亮師提高音量,嚴厲振聲:「對! 你可能去不了台北,很可惜! 但你知道另一個更可怕的情況是什麼嗎? 全車等你一個人!全部的人都等你一個,那個壓力有多大,那會嚇死你!你能想像嗎?」

    小聿想了想,點點頭。師生依然四目相對,眼神從未挪移。

    亮師見小聿點頭,立即柔化語調:「我真的不希望你有機會面對那種壓力,我不忍心看到你承受那樣可怕的壓力,你也不想,對嗎?(小聿點頭) 那應該怎麼做?

    小聿自己提出了要早點睡覺、早上出門動作快一點等改進方向,亮師表達對小聿改進的信任。師生回到原本的位置,平靜無波。

    自律且同理

    一個多小時過去,遊覽車司機即將抵達。個人物品上手之後,亮師請孩子們圍繞著自己:「司機遲到了,為什麼?」

    孩子的答案此起彼落:記錯時間、睡過頭、太累了……

    亮師承接:「對,都有可能,但遲到是事實,如果我們上車的時候開始抱怨:『大哥你遲到了!』他可能會內疚,而內疚會導致他怎麼做?」

    「開很快!」許多孩子異口同聲。

    「很危險!」有些孩子接著說。

    考量到我們已經遲到了,又不希望司機開快車,我們寧願遲到,也不要到不了,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亮師拋出問題。上車速度要快、安靜上車、跟司機打招呼、跟司機說辛苦了……答案一個個從孩子口中冒出,而他們也做到了。

    遊覽車駛向高速公路,我心想,還沒目的地呢!卻已經欣賞了一段動人的景緻:面對突發狀況,透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能夠自發自律且具同理體諒的心。

    既熟悉又陌生的有獎徵答

    參與問答互動的阿昊

    抵達垃圾廚房後,主持人開始向孩子們介紹垃圾廚房的相關知識與理念,透過有獎徵答與孩子們互動,實人師生對此環節的反應、感受與思考,我的練習生夥伴立騰和漢娜寫下了生動的記錄與討論分析,推薦您前往閱讀:

    在場的我,雖然知道舉手搶答、積分拿獎品的問答互動對實人的孩子來說非必要,但我也理解,試想:面對多數的參訪團體,主持人拋出問題之後,真正會主動舉手回答的人有多少呢? 使用有獎徵答的互動模式,是主辦單位重視我們到訪的用心,我們尊重並感謝。而這個機制的存在,則是整體教育環境企待正視的問題,若您讀到這裡有些不明所以,推薦您閱讀阿亮老師所寫的《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

    在垃圾廚房裡的行程,我的夥伴們記下了精彩的日誌,不再贅述,誠心邀請大家前往閱讀👆🏻。

    孩子們在垃圾廚房用自己帶去的塑膠垃圾再製無線充電器


    50分鐘的挑戰

    時間來到午後2點,既定行程剛結束,飢腸轆轆的孩子們終於可以吃飯了。一如實人慣例,分組覓食,並且在50分鐘內自行到下一個展場集合。

    雖然行前已經知道自己會跟其中一組孩子同行,看到名單時仍倒吸了一口氣:小天在我這組。

    下意識反覆看了幾次名單,想確認是否有其他生活導師會跟我同組──沒有,大家都有自己的組員要帶,我必須學著獨自面對。

    聽說過小天失控的暴力行為,親眼見過他崩潰放聲尖叫哭吼,也看過他失去理智衝離群體……如果在我的帶領下,他需要幫助了,我該怎麼辦? 當下真後悔自己沒有抓緊時間看完最近購入的亞斯書籍。一個瞬間,我意識到自己快要因為「根本沒發生的事」產生焦慮與恐懼了,於是告訴自己:「好好用上這段時間在實人學到的一切,老師們會將小天安排給我,也是對我的信任,相信我可以做到。好好穩住自己,用引導和眼光陪伴他們吧!」給自己定了錨,用心體驗珍貴的5人相處時光。

    感謝生活導師分組的用心與巧思,組員裡除了有亞斯的小天,還有具領導特質的阿元,敏感細心的小妍,以及配合度高的小瑄。孩子們起先決定前往園區外的客家小吃店,卻在查找地圖的過程中發現園區裡的便利商店近在咫尺,除了小瑄,其他3人毫無懸念─馬上決定改吃便利商店。當我請他們考量健康與預算時,孩子們給出了清楚的決定因素:

    1. 阿元:因為有時間限制,不想冒著遲到的風險踏出園區,能就近解決就好。
    2. 小天:這麼近,不用找路,而且我要吃泡麵!
    3. 小妍:我人生到現在只吃過一次泡麵,我要吃第二次!

    4個孩子,只有小瑄非常無奈:「真的要吃便利商店嗎……?」多數決的結果,我「尊重」孩子的決定,然而小瑄的聲音與神情這幾天不斷在我腦中浮現,有些事情我疏忽了,有些事情我可以為這個孩子做,但我錯過了。

    最後我們在便利商店處理了中餐,到集合前10分鐘,小天堅持要沖泡第2碗泡麵並且吃完,在其他組員主動找路、問路的情況下,我陪著小天邊跑邊吃趕到了目的地。

    以當天最後的結果看來,儘管仍是最後抵達的一組,但壓線準時、小天情緒穩定,阿亮老師給了我一些肯定。回想到這裡,我對小瑄依然滿是內疚,這幾天我不斷思考:當時的我到底該如何介入與引導,才可以避免小瑄的委屈與妥協,又可以確保小天的情緒穩定,還可以讓大家在預算內吃完午餐後準時找到下一個展場?

    Tony老師提到可以一開始出現便利商店的選項時,就跟孩子們討論,今天早上的行程在垃圾廚房理解到塑膠垃圾造成的影響與傷害,我們還要這樣選擇嗎?

    Lulu老師提到是否全員都同意吃便利商店?我想起了小瑄……,但這時候如果提出「小瑄並不想吃,大家覺得應該怎麼做?」是否反而使小瑄承受另一種群體壓力?

    最後,小天堅持要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沖泡第2碗泡麵,是否該嚴厲阻止,甚至一開始就嚴厲阻止孩子選擇便利商店? 阿亮老師表示:這取決於我跟孩子之間的信任強度,以我目前跟他們的關係來看,這次的結果已經很不錯了。(延伸討論:〈嚴厲前,我們儲蓄了多少愛?〉) 關於這點,如果再次回到當下,我會在小天沖泡第1碗泡麵時就請他開始計時,確認自己吃完一碗泡麵所需的時間,當他要沖泡第2碗時,才有明確的依據跟他討論可行性以及遲到的後果。

    短短50分鐘,只面對4個孩子,腦內已經多次畫面回放,很多的細節是否有更佳解法,依然在找尋答案,而這卻是實人生活導師時時刻刻面對的日常。

    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我剛起步,將持續前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