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是什麼?如何預防?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4.03.29新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更是第一次在台灣驗到。




米酵菌酸是什麼?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 (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一種毒素,與過去印尼、中國涉及椰子和玉米產品的食源性疾病爆發有關。米酵菌酸毒素會破壞破壞人體粒腺體能量,進而造成猛爆性多重器官衰竭。


米酵菌酸偏好22°C~33°C、酸鹼值中性的環境,早期米酵菌酸多是偏鄉家庭在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受到污染所致,2018年以來則以木耳、溼粄條為主。


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

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變質的銀耳、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椰子製品,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印尼、中國的米酵菌酸中毒案例都與這些食品有關。玉米、大豆,以及乾燥、半乾燥的白木耳,皆能發現蹤跡,要是這些產品的加工製造過程被污染,便有可能衍生出米酵菌酸毒素。



如何預防:

1.鑑於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即便是受到污染的食品,看起來、聞起來、吃起來皆和正常食物無異,不像一般腐敗的食物入口即知,很難察覺,因此建議大家,盡量避免攝取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多吃新鮮烹煮的食物為佳。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清洗和烹煮而不見,所以預防是關鍵。


2.購買商品時注意保存期限、回家後好好保存、過期或疑似變質時丟棄勿吃


3.最好也不要自己在家製造發酵製品,降低米酵菌酸毒素產生的風險。

如果很想自製發酵米製品或椰子製品時,可以添加檸檬汁、醋等酸性物質抑制毒素滋生。如果想泡發木耳或銀耳過夜,則可放在冰箱冷藏室,延緩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

米酵菌酸中毒,多數人很快就會有急性腸胃炎、肚子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同時伴隨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病程發展快速且相當危險。

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潛伏期約1~10小時,中毒後除了上述症狀,臨床表現還包括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血便、少尿、血尿

檢查期間,患者也可能發生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譫妄、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米酵菌酸毒性極強,1毫克便有可能奪命,致死率高達40%以上。

而且米酵菌酸極耐高溫,就算用120°C加熱一小時,米酵菌酸的毒性依舊存在。

現階段醫學尚未有專門治療米酵菌酸中毒的特效藥,醫師只能給予患者支持性療法。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 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米酵菌酸中毒

#寶林茶室


avatar-img
234會員
285內容數
中醫師衛教、疾病治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紅麴(英文 red yeast rice),又名紅麴米、紅曲米、紅米、丹麴、赤麴等,是以蒸熟米飯接種紅麴菌,發酵而成的一種紅色米麴 紅麴功效有哪些? 1. 降膽固醇:紅麴產品有化合物Monacolin K,他的結構跟我們一種降膽固醇藥物Lovastatin類似,一般民眾會吃紅麴產品
3/26新聞: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多喝水。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
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要使用「退燒藥」,而不是退熱貼 退熱貼屬於物理降溫法,真正用途是用於高熱中暑時,將其放置於腋窩、鼠蹊幫助體溫散熱,屬於物理性降溫產品,「無法」解決發燒的根本病因,只適合低燒37.5 – 38.5℃。要達到退燒效果還是要服用退燒藥才有效。
藥物導致口乾: 1. 括抗組織胺藥物 2.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3. 利尿劑 4. 憂鬱症藥物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紅麴(英文 red yeast rice),又名紅麴米、紅曲米、紅米、丹麴、赤麴等,是以蒸熟米飯接種紅麴菌,發酵而成的一種紅色米麴 紅麴功效有哪些? 1. 降膽固醇:紅麴產品有化合物Monacolin K,他的結構跟我們一種降膽固醇藥物Lovastatin類似,一般民眾會吃紅麴產品
3/26新聞: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多喝水。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
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要使用「退燒藥」,而不是退熱貼 退熱貼屬於物理降溫法,真正用途是用於高熱中暑時,將其放置於腋窩、鼠蹊幫助體溫散熱,屬於物理性降溫產品,「無法」解決發燒的根本病因,只適合低燒37.5 – 38.5℃。要達到退燒效果還是要服用退燒藥才有效。
藥物導致口乾: 1. 括抗組織胺藥物 2.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3. 利尿劑 4. 憂鬱症藥物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實驗室的檢驗,寶林案目前已被確定為『米酵菌酸』(現已正名:邦克列酸)。其實邦克列酸在臺灣在台灣能見度極低,是因為臺灣飲食習慣上,較少吃澱粉或椰子類的發酵食品。臺灣主要食用的發酵食品大多為泡菜、豆腐類、酒、醬油等等。故此菌在臺灣能見度幾乎是沒有,才會造成衛生機構反應措手不及。 
Thumbnail
寶林茶室中毒案再出現重大進展,臺北市衛生局公布,3/24在寶林廚房現場採集砧板刀具等環境及生物檢體,送交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陽性,測到的量大約是「1奈克」左右。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指出,最後的中毒個案就出現在3月24日,當天廚師的手驗出毒素,但懷疑只是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臺灣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網文中談及求償時需要證據、消保法的賠償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餐廳倒閉後的求償方法。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累積通報25例,人體檢體均檢出米酵菌酸,因此衛福部已確認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為米酵菌酸引起.....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今天證實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禍首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由於是國內的例,對這毒太不熟悉了。查找了相關論文資料,試著摘錄一下2018 年 10 月發生在中國廣東的案例。論文題為: 「食用無明顯變質跡象的非發酵米粉產品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調查」。
Thumbnail
隨著實驗室的檢驗,寶林案目前已被確定為『米酵菌酸』(現已正名:邦克列酸)。其實邦克列酸在臺灣在台灣能見度極低,是因為臺灣飲食習慣上,較少吃澱粉或椰子類的發酵食品。臺灣主要食用的發酵食品大多為泡菜、豆腐類、酒、醬油等等。故此菌在臺灣能見度幾乎是沒有,才會造成衛生機構反應措手不及。 
Thumbnail
寶林茶室中毒案再出現重大進展,臺北市衛生局公布,3/24在寶林廚房現場採集砧板刀具等環境及生物檢體,送交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陽性,測到的量大約是「1奈克」左右。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指出,最後的中毒個案就出現在3月24日,當天廚師的手驗出毒素,但懷疑只是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臺灣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網文中談及求償時需要證據、消保法的賠償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餐廳倒閉後的求償方法。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累積通報25例,人體檢體均檢出米酵菌酸,因此衛福部已確認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為米酵菌酸引起.....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今天證實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禍首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由於是國內的例,對這毒太不熟悉了。查找了相關論文資料,試著摘錄一下2018 年 10 月發生在中國廣東的案例。論文題為: 「食用無明顯變質跡象的非發酵米粉產品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