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0 月廣東的米酵菌酸中毒調查研究報告

A.H.
發佈於科學不科學 個房間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今天證實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禍首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由於是國內的首例,對這毒太不熟悉了。查找了相關論文資料,試著摘錄一下2018 年 10 月發生在中國廣東的案例。論文題為: 「食用無明顯變質跡象的非發酵米粉產品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調查[1]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論文摘要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KA) 是一種三羧酸脂肪酸,作為一種粒線體毒素抑制腺嘌呤核苷酸轉位酶。 BKA 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或稱劍蘭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產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H 市的一個家庭因食用未發酵或明顯變質的商業生產的米粉產品而進行了調查,以確定可能的 BKA 中毒來源。 測試了臨床和食品樣本。 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法檢測 BKA 濃度。從米粉中分離鑑定出可疑菌株,並透過動物實驗進行毒性測定。病例和死狗中檢測到的 BKA 含量為 2.15 至343 μg/kg。 這些病例和死狗都有獨特的食物接觸史。工廠食品樣品中的BKA分別為150和160μg/kg。所有灌胃 BKA 萃取物的小鼠均在 24 小時內死亡。綜上所述,此次食物中毒是由於過期(24小時保質期,超過4天)濕米粉產品(wet rice noodle products,WRNP)中BKA濃度過高、玉米和小麥澱粉被污唐菖蒲伯克氏菌汙染所致。與傳統的由發酵變質的玉米或椰子產品引起的BKA中毒不同,由於非發酵過程和過度使用脫水乙酸鈉/脫氫乙酸鈉,沒有明顯的變質。建議應定量評估濕米粉產品中BKA的風險以及此類食品中脫水乙酸鈉等防腐劑的使用,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研究重點

  • 唐菖蒲伯克氏菌污染濕米粉製品(WRNP)可以產生米酵菌酸(BKA)。
  • 濕米粉製品未發酵,沒有腐敗與先前的BKA中毒不同
  • 添加防腐劑可以抑制食品腐敗,但不能抑制米酵菌酸的產生。

事件經過

涉案家庭包括七個人:爺爺、奶奶、父親(25歲)、母親、大兒子(3歲)、二女兒(2歲5個月)和小兒子(1歲)。一家人住在廣東省H市的一個偏遠島嶼上。該島四面環河,事發時當地氣溫約24至26°C氣候溫暖潮濕。2018 年 10 月 19 日下午,父親購買了大約 3 公斤濕米粉作為接下來 4 天的早餐(一家人在早上 6:00 左右吃飯)。2018 年 10 月 23 日下午 6:00,狗從當天清晨開始餵食剩餘的米粉。父親和母親於2018年10月23日上午8:00出現癥狀,二女兒和大兒子分別於下午1:00和下午3:00發病,出現腹瀉、嘔吐、昏迷、抽搐等癥狀。二女兒和她的母親因多重器官衰竭在醫院去世。父親在重症監護室,但大兒子沒有就醫。這隻狗於2018年10月25日晚上被發現死亡。

流行病學調查

該病的發病是家族聚集。七人的早餐攝入量為成人約300克,大兒子約150克,二女兒約100克,小兒子(母乳餵養)約50克。在煮和吃濕米粉的過程中沒有發現異味、沒有顏色和性質變化,也沒有觀察到味覺異常。狗吃剩下的濕米粉的數量是未知的。

家裡的衛生條件很差,濕度很高。人類和動物(狗)住在同一個房間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喝山泉水。米粉在室溫(約24至26°C)下打開貯存。所有4天早餐的製作過程都保持不變:用清水沖洗米粉,將水煮沸,將米粉放入水中,廚師等待水恢復沸騰,然後將米粉與豬肉一起炒,最後加入調味品。(*注意: 並非重複加熱問題)

2018年10月19日,一家人在一家蔬菜店買了米粉。該食品於2018年10月17日晚由Z市X食品廠生產,並於2018年10月18日晚由轉銷商在城際間分發至H市X蔬菜店。X食品廠每天生產5萬多公斤米製品,保質期標為24小時。工廠的生產方式是將大米用冷水洗净並浸泡(約45分鐘),在機器中將大米研磨成濃稠的液體,將大米漿與小麥和玉米澱粉(大米/小麥澱粉/玉米澱粉比例=18:6:1)混合使用高壓蒸汽噴射,使其冷卻,用少許大豆油將其切成小塊防止粘連,然後包裝產品。在大米浸泡過程中,將脫水乙酸鈉(DHA-S)(一種食品防腐劑)添加到該過程中(45分鐘,每450公斤大米約100克DHA-S)。工廠沒有冷藏庫。成品的儲存、分銷和銷售過程在室溫下進行。

臨床表現

頭暈、噁心、嘔吐、腹脹、疼痛和乏力是所有四例病例中出現的癥狀,沒有發熱。最嚴重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意識障礙、抽搐、皮膚發黃、昏迷、包括腎臟和心臟在內的多重器官衰竭以及死亡。輔助臨床檢查顯示,所有患者均有肝功能損害凝血功能異常。經洗胃、催吐刺激、解毒治療,2例患者死亡; 2018年11月9日,一名重度中毒患者成功醫治出院。

關於米酵菌酸

在生物學作用中:是一種細菌代謝物,細菌代謝反應期間產生的任何原核代謝物。任何抑制多細胞生物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的物質。由微生物、動物或植物等生物有機體產生的有毒物質。

關於唐菖蒲伯克氏菌

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 gladioli cocovenenans )是一種好氧革蘭氏陰性桿狀細菌,可引起人類和植物疾病。它還可以與植物和真菌共生,存在於土壤、水、根際和許多動物中。它以前被稱為邊緣假單胞菌。唐菖蒲伯克氏菌合成了幾種抑制物質,其中包括唐菖蒲素(Gladiolin)、米酵菌酸、enacyloxin 和毒黃菌素(toxoflavin)。這些分子可能參與與它們生長環境中的其他微生物的拮抗相互作用,是一種生長在椰漿上的病理品種會產生呼吸道毒素米酵菌酸,是可導致人類致命中毒。

2024-03-29 更新

上述案例是發酵食品,補充說明發酵食品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2]

  • 米酵菌酸,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這些細菌在溫暖的溫度和真菌生物的存在下茁壯成長,這些條件在食品發酵過程中很常見。
  • 米酵菌酸不會被烹飪破壞;它無臭無味,因此很難在受污染的食物中檢測到。
  • 在中國、印尼和莫三比克,大多數米酵菌酸中毒病例發生在食用當地生產的發酵食品後。據報導,在這些地區食用發酵麵條、玉米粉、Tempe bongkrek(印尼生產的傳統發酵壓榨蛋糕)和啤酒後米酵菌酸中毒
  • 米酵菌酸的毒性作用與其對粒線體的影響有關。粒線體(mitochondrion)是細胞內的小體,為細胞的活動提供了化學能量,有「細胞的發電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稱。除了為細胞供能外,粒線體還參與諸如細胞分化、細胞資訊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並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為我們的身體產生能量; 米酵菌酸會干擾細胞能量的產生,從而導致細胞損傷和死亡。
  • 米酵菌酸中毒的最初癥狀可能包括疲勞、頭暈、胃痛、嘔吐、腹瀉和出汗。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能發生。嚴重者可導致肝衰竭、腎損傷昏迷。死亡率從40%到100%不等。多重器官衰竭導致的死亡可能發生在初始體征和癥狀出現後的一天內。
  • 米酵菌酸沒有安全劑量;低至 1 毫克的劑量對人類是致命的。由於BKA是一種食源性毒素,因此無法估計受污染產品中含有多少毒物。 
  • 沒有治療BKA中毒的解毒劑。治療包括醫院的支持性治療,許多病例需要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預防這種中毒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食用發酵食品。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PubChem 敘述案例: 2015年1月9日,在莫三比克的一個鄉村小鎮,>230人患病,75人死於與飲用傳統酒精飲料pombe有關的疾病。(pombe是一種由玉米製成的當地釀造的酒精飲料)。方法: 進行調查以識別病例患者並確定暴發原因。病例患者被定義為在 1 月 9 日上午 6:00 至 1 月 12 日晚上 11:59 期間出現任何新的或無法解釋的神經、胃腸道心血管癥狀的 Chitima 居民。進行了病歷審查、醫護人員和社區調查、對當地藥用植物和商業農藥的人類學和毒理學調查,以及對疑似患者和對照組的實驗室測試。結果:確定了 234 例患者;75例(32%)死亡,159例康復。總體而言,61% 的病例患者為女性 (n = 142),年齡範圍為 1 至 87 歲(中位數為 30 歲)。體征和癥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和全身不適。死亡前有精神運動性激動和異常姿勢。從食用鯧魚到出現癥狀的中位間隔時間為 16 小時。在可疑的鲳魚中檢測到毒性水準的 BKA,但在對照鲳魚中未檢測到。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BKA的細菌,在用於製作pombe的麵粉中被檢測到。結論:首次報告了與BKA有關的高度致命疾病的爆發,BKA是非洲一種致命的食源性毒素。鑒於以前在亞洲以外沒有發現過疫情,此調查表明,BKA可能是全球毒性疫情的一個未被識別的原因。

後記

原來米酵菌酸中毒是國內首例,還有背後因素: 過去台灣沒有檢驗的標準品, 不過真的很貴(米酵菌酸標準品一瓶為0.5毫克,一瓶要價3萬8千元)。。。還好。已加速購買了,且唐菖蒲伯克氏菌是形成米酵菌酸的必要元素,疾管署將會到寶林茶室進行環境取樣培養,約需兩週時間,釐清相關感染情形


[1] Li, J., Zhou, L. U., Long, C., Fang, L., Chen, Q., Chen, Q., ... & Zhang, Y. (2019). An investigation of Bongkrekic acid poisoning caused by consumption of a nonfermented rice noodle product without noticeable signs of spoilage.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82(10), 1650-1654.

[2]National Capital Poison Center (NCPC), Bongkrekic Acid Poisoning From Fermented Food, https://www.poison.org/articles/bongkrekic-acid-poisoning-fermented-food-204

52會員
88內容數
在猶如巨塔的科學知識前,做一個永遠好奇的小孩,享受觀察與理解的樂趣。同時希望能藉自己微薄的力量,促使華文世界的科學能漸漸成為-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