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孩子機會看到別人的需求,他才會懂得體諒他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給孩子機會看到別人的需求,他才會懂得體諒他人

要給孩子機會看到別人的需求,他才會懂得體諒他人


若成人只會對孩子做出無謂的「犧牲」,有時只強化了他「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成人若能對孩子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溝通自己的需要,就能讓孩子有機會,一步步學習如何了解他人的觀點、體會他人的心情。


所以,媽媽不必過度擔憂自己不是個完美的媽媽,會害了孩子,有時候媽媽的適時示弱、笨手笨腳,反而能成就孩子自立自強的個性。


好比說,當孩子在團體生活中不願意穿雪裝,讓其他人等待時,大人可以這麼說:「你的朋友們穿上了厚厚的雪裝,好熱。你假如能穿得快一點,他們就不會那麼熱,你能幫他們嗎?」、「我知道你喜歡慢慢穿,謝謝你能為了你的朋友們,穿得那麼快,這是仁慈的表現。」



------------------------------------------------------------------------------------

參考資料:《讓孩子安心做自己》、《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

avatar-img
22會員
89內容數
除了介紹讀過的推薦好書外,也想紀錄自己與小寶貝共讀過程的成長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讀慢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當孩子有情緒產生時,首要做的事情必須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才去處理事情。辨識孩子的情緒和引發情緒的刺激源,提供解決的建議,並使用正面的語言表達。
每個節日營造出的儀式感,重要角色不是禮物,而是成人的用心。是大人對節日的用心安排,讓孩子明瞭有人是這麼愛著他。而那種愛,是永遠可以信任的。 像是透過一年一次的生日派對,讓孩子有機會聽聽,他的存在,如何影響或溫暖跟他一起生活的、愛他的人,也讓他有機會可以表達出,針對他對這些人所給他的愛,想要回應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當孩子有情緒產生時,首要做的事情必須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才去處理事情。辨識孩子的情緒和引發情緒的刺激源,提供解決的建議,並使用正面的語言表達。
每個節日營造出的儀式感,重要角色不是禮物,而是成人的用心。是大人對節日的用心安排,讓孩子明瞭有人是這麼愛著他。而那種愛,是永遠可以信任的。 像是透過一年一次的生日派對,讓孩子有機會聽聽,他的存在,如何影響或溫暖跟他一起生活的、愛他的人,也讓他有機會可以表達出,針對他對這些人所給他的愛,想要回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從小開始,我們被教導要體諒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但結果卻常常被當成理所當然。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
Thumbnail
感受很重要,並不會因為輩份或薪水多寡而有所差別 孩子如果臭臉表達不悅,你的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覺得不被尊重?生氣?立刻要糾正孩子的態度?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從小開始,我們被教導要體諒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但結果卻常常被當成理所當然。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
Thumbnail
感受很重要,並不會因為輩份或薪水多寡而有所差別 孩子如果臭臉表達不悅,你的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覺得不被尊重?生氣?立刻要糾正孩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