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孩子機會看到別人的需求,他才會懂得體諒他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給孩子機會看到別人的需求,他才會懂得體諒他人

要給孩子機會看到別人的需求,他才會懂得體諒他人


若成人只會對孩子做出無謂的「犧牲」,有時只強化了他「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成人若能對孩子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溝通自己的需要,就能讓孩子有機會,一步步學習如何了解他人的觀點、體會他人的心情。


所以,媽媽不必過度擔憂自己不是個完美的媽媽,會害了孩子,有時候媽媽的適時示弱、笨手笨腳,反而能成就孩子自立自強的個性。


好比說,當孩子在團體生活中不願意穿雪裝,讓其他人等待時,大人可以這麼說:「你的朋友們穿上了厚厚的雪裝,好熱。你假如能穿得快一點,他們就不會那麼熱,你能幫他們嗎?」、「我知道你喜歡慢慢穿,謝謝你能為了你的朋友們,穿得那麼快,這是仁慈的表現。」



------------------------------------------------------------------------------------

參考資料:《讓孩子安心做自己》、《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讀慢品的沙龍
30會員
126內容數
除了介紹讀過的推薦好書外,也想紀錄自己與小寶貝共讀過程的成長點滴。
細讀慢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學齡前兒童的棉花糖實驗和學生的美元實驗,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這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就。雙語能力也有助於提升認知控制能力和保護大腦健康。
Thumbnail
2025/02/11
學齡前兒童的棉花糖實驗和學生的美元實驗,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這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就。雙語能力也有助於提升認知控制能力和保護大腦健康。
Thumbnail
2025/01/24
愛是穩定與持久的,真正的愛需要勇氣、耐心與堅忍。愛子女的父母不因成績或名次而改變愛,而是無論子女表現如何,始終保持愛與關懷,並在錯誤中依然不失愛的心。
Thumbnail
2025/01/24
愛是穩定與持久的,真正的愛需要勇氣、耐心與堅忍。愛子女的父母不因成績或名次而改變愛,而是無論子女表現如何,始終保持愛與關懷,並在錯誤中依然不失愛的心。
Thumbnail
2025/01/03
教養孩子自立是父母的課題,文章探討如何協助孩子自立,而非干涉。父母應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的影響和責任歸屬,並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協助,而不是逼迫。
Thumbnail
2025/01/03
教養孩子自立是父母的課題,文章探討如何協助孩子自立,而非干涉。父母應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的影響和責任歸屬,並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協助,而不是逼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