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非虛構寫作的難處,可能一下子全給作者遇上了,他找上的這位死刑犯可能智能不足,邊緣智能但曾經成績優異,可能殺人放火卻又有著辛苦的童年,相較之下平實的小煩惱顯得微不足道,但她的故事又驚奇的簡直可以拍成電視劇,雖然中間情節誇張得偏離了常理,也有前後邏輯不一致的現象。

死刑來得快,執行得慢,以至於先死刑確定的故事主角身陷囹圄,也在爭取免除死刑的路途中,不同版本的敘事,才有機會呈現。驚世媳婦嗎?他似乎很介意,但對照起媒體塑造的連續殺人,甚至是謀財害命,那麼驚世也不足為奇。

書分成三個部分,先是與他交往接近的往來過程,缺錢、利用關係都被敏銳的察覺,但她似乎手法粗糙,沒辦法真的組織一個怎麼樣縝密的計畫來欺瞞誰。除了作者之外,會訪是他的還有廢死聯盟成員以及大姊,並不複雜的關係也使得他的訴說對象有限。監獄中的情境,和他的性格,使得他採取的手段都顯得連續劇化,不對等的關係讓敘事困難,但他的能力不足以辨識這些難處,而是在困難中建立關係,又在自以為是中,破壞了脆弱的關聯。

接著,是他數十萬字自述的濃縮,從幼時談起,生長環境、求學歷程都有著極為不平常的故事可說,家內性侵應該是故事中最令人震驚的,一下同性、一下異性的戀情,和家內性侵交織,雖不難理解,但後續發展的故事,特別是輟學後的社會大學經驗,似乎太離奇了些。婚後的情感羈絆與糾葛,使得他走上了殺人的路,但過程中到底是殺了幾人,又是否有放火,則各有敘事,各自有各自的破綻,也有它成為故事結構之處。很多勾稽不上的,最後可能是他拼湊了許多的故事,她聽說的、她經歷的,而不都是自身的敘事。

最後關於敘寫者的自省,賭博且欠下大筆賭債似乎是殺機的起源,但事實上還有其他的因素夾雜,像是性別、社經地位、精神疾患、、、等等,家暴看來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錯綜複雜的原因糾結在一起,在過程中很難不貼上標籤,又很難不用特別的視角去看待這樣的故事。到頭來都是自制力不足嗎?若是答案這麼簡單,那麼刑罰也就不必複雜了。真相是什麼,看完書之後,覺得撲朔迷離,判決書中的是全數的真實嗎?他的自述又有幾分真實呢?檢方真的誘之以減刑使他背上這麼多殺人罪嫌嗎?都是謎。

推薦給也對重大刑案有興趣的朋友,或許看看側寫,人活生生地有很多面向,也會讓你對死刑改觀,或者對重刑改觀。書名太客氣了,看來不是素描,而是極深的刻畫。

avatar-img
96會員
504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曾有人開玩笑說,這世上最容易賺錢的事都寫在刑法中了,也就是作奸犯科那些事。而另一個笑話說,無罪推定就像鬼,聽說得多,見著的少。公主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是作者寫的,多少公主真的是憑著自由戀愛愛上王子,又有多少王子經過公主的同意和公主共結連理,性別事件中最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衝分的展開。
這八年裡經過了許多,那些習以為常的過程,看似關關難過關關過,但中間有許多不被媒體報導的,都在這本書裡作了交代。儘管是一方論述,缺乏反方立場與角力,但仍不失為盤點這八年的種種,作為二任總統任期的一個小註解,期許臺灣繼續向前。臺獨儘管有天然獨世代但仍未成功,接下來是大家的事了。 他是一位始終支持同性婚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暢銷書乘勝追擊再出第二本可以想像,把劇情的主線拉到跟現實世界類似,描述在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利,而便利商店不僅是疫情期間少數難以被影響、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為另一位主角店員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又繞著一家不起眼的連鎖便利商店展開。 求職不順利是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問題,百工百業因為疫情蕭條,不斷強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曾有人開玩笑說,這世上最容易賺錢的事都寫在刑法中了,也就是作奸犯科那些事。而另一個笑話說,無罪推定就像鬼,聽說得多,見著的少。公主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是作者寫的,多少公主真的是憑著自由戀愛愛上王子,又有多少王子經過公主的同意和公主共結連理,性別事件中最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衝分的展開。
這八年裡經過了許多,那些習以為常的過程,看似關關難過關關過,但中間有許多不被媒體報導的,都在這本書裡作了交代。儘管是一方論述,缺乏反方立場與角力,但仍不失為盤點這八年的種種,作為二任總統任期的一個小註解,期許臺灣繼續向前。臺獨儘管有天然獨世代但仍未成功,接下來是大家的事了。 他是一位始終支持同性婚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暢銷書乘勝追擊再出第二本可以想像,把劇情的主線拉到跟現實世界類似,描述在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利,而便利商店不僅是疫情期間少數難以被影響、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為另一位主角店員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又繞著一家不起眼的連鎖便利商店展開。 求職不順利是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問題,百工百業因為疫情蕭條,不斷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第二本以有聲書追完的書。在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文字(視覺)跟聲音(聽覺)進入大腦後彷彿被分配給不同區塊解讀。太過嗜字,使得面對文字以外的世界常有失去依靠之感,總想要拾回文字作為錨點,因此聽有聲書的時候,要不想同時看字加深印象,要不因內容瑣碎或資訊過多不適合以聽覺吸收而中斷放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珍淑,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在這本書中她以專業與感性的視角,來分享案件背後的那些故事。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第二本以有聲書追完的書。在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文字(視覺)跟聲音(聽覺)進入大腦後彷彿被分配給不同區塊解讀。太過嗜字,使得面對文字以外的世界常有失去依靠之感,總想要拾回文字作為錨點,因此聽有聲書的時候,要不想同時看字加深印象,要不因內容瑣碎或資訊過多不適合以聽覺吸收而中斷放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