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費希納告訴我們的那些事,你看到的是否如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視覺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針對視覺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和心理學家們的關注焦點之一。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也更需要了解視覺的運作原理以及對人類行為與感知的影響,以作為新一代的理論基礎。

在眾多視覺研究者中,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Gustav Theodor Fechner)(圖一)的研究成果包含了視覺比例的關係、光線對於視覺的關係、速度與色彩的關係等…這些研究推動了心理學領域對於視覺感官的發展,更對於我們對於視覺原理的理解有著重要的影響。以下我選擇了兩項較為具象的由費希納提出具代表性的視覺原理研究進行介紹。

(圖一)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Gustav Theodor Fechner)

(圖一)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Gustav Theodor Fechner)




速度跟圖形和色彩間

費希納發現了一個名為「費希納顏色效應」的視覺效果,也被稱為「圖案所引起的閃爍顏色」。簡單來說這個實驗就是一個黑白圖案輪盤上(圖二),在不同轉速的情況下透過視覺佔留的原理看到不同圖案的排列、或是突然冒出彩色的錯覺(圖三),這個現象當時通過使用本納姆陀螺(Benham's disk)等裝置演示來得到結論。

(圖二) 本納姆陀螺(Benham's disk)

(圖二) 本納姆陀螺(Benham's disk)


(圖三) 本納姆陀螺於不同轉速和旋轉方向下的視覺樣態 來源:台灣網路科教館

(圖三) 本納姆陀螺於不同轉速和旋轉方向下的視覺樣態 來源:台灣網路科教館


費希納和他的同事馮·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注意到了這一現象,而查爾斯·本納姆(Charles Benham)則通過他的陀螺使這一效應廣為人知。在平常生活中旋轉的風扇葉片,尤其是鋁製(可反射光)的葉片,也可以產生費希納顏色效應。隨著風扇加速或減速,顏色跟圖像會有出現、漂移、變化和消失的動態現象。

人們對於這種效應背後的感知原理尚不完全確定,但有研究表明,這個視覺效果可能與人眼中視錐細胞對於不同顏色的反應速度有關。具體來說的話眼睛對於不同類型的顏色,中心和周圍機制的延遲可能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了這種錯覺的產生。

研究的結果也定義了費希納顏色效應對於眼部疾病和視覺軌跡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檢測視神經炎方面,這一效應可以提供寶貴的信息。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本納姆陀螺和其他類似的視覺現象可以被用來研究視覺系統的功能和特性,從而促進對視覺感知的理解。

這邊有一個對於費希納顏色效應的實驗效果虛擬頁面可以體驗看看!


一種對於比例莫名的印象


從古至今的研究以來,黃金比例通常被表示為1:1.6(1:1.618),也被許多人說是最美的比例,但這個結論依舊是值得懷疑的。為了用事實來評估黃金比例是否站得住腳,費希納對黃金比例再進行研究驗證,也是第一位對黃金比例再進行驗證的人。


他構建了十個不同長寬比的矩形(圖四),並要求眾多觀察者選擇「最佳」和「最差」的矩形形狀,參與者也被明確指示要忽略自身經驗與矩形的任何關聯,目的在於比較不同比例的矩形的視覺吸引力與舒適性。


raw-image
(圖四) 費希納構建的十個不同長寬比的矩形

(圖四) 費希納構建的十個不同長寬比的矩形


在進行大數量的數據統合後,依舊得到了1:1.6(近黃金比例)為最多人覺得美觀的比例,其次為相鄰的1.5與1.77比例(圖五)。但關於這個實驗本身一直存在一些爭議,有些人認為費希納丟棄了不符合他需求的研究結果,只為了驗證黃金比例的真實性。


(圖五) 統計結果(接圖四

(圖五) 統計結果(接圖四


這邊也想來延伸一下這個研究在後來眾多的相研究中,也讓這個結果變得更加不確定,例如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研究生Joo Young Jung,他對於自己母國韓國的277名被試者進行相同方法的實驗,也同時分析了100多件韓國傳統物品的比例。結果最後的實驗數據清楚的表示,韓國受試者對1:1(1:1.414)有顯著的偏好(圖六),同時也可以在韓國人傳統物件的設計中找到(圖七),其物品比例多做成1:1(1:1.333),明顯短於黃金比例1.6(1:1.618),顯示了西方國家以往對黃金比例論述互相矛盾。

參考自 <The Impact of Aesthetic Preference in Product Design–Golden Ratio and Korean’s Preference Proportion-Joo Young Jung>


(圖六) 針對韓國人的統計結果

(圖六) 針對韓國人的統計結果

(圖七) 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製作的狗腿方桌(左)及比例分析(右)

(圖七) 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製作的狗腿方桌(左)及比例分析(右)


基於上述兩份研究結果,其實會不禁開始懷疑黃金比例是否真的是最美的比例。這些研究結果帶來了一個啟示:就是美的定義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它受到文化、個人經驗和環境的影響。




費希納的研究成果提醒我們,視覺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密切的相連,並且對於心理學和科學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的研究推動了對視覺感知的理解、定義了某方面視覺的原理,並為新一代的理論奠定了基礎,使後來的人們能後立於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或是推翻。其實這些原理其實也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身活周遭,例如身為美術生的我在構思圖畫畫面時也可以思考到這些比例運用於畫面的效果,在知道這份研究時也感到豁然開朗,原來一直以來所用的紙張、畫布等比例尺寸也是定義於這些原理與研究;或是平時看到電風扇從葉片的轉速越來越快而看不到葉片,和現今發明的視覺暫留顯示器等…都在這些原理的發現和理論之下進行延伸,覺得非常的有趣!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涼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說素描是繪畫的基礎,那色彩原理就是配色的基礎。我們提到色彩原理就是配色的基礎,這句話稍微狹隘了一些,其實了解色彩原理能夠提升的不只有配色,還有設計視覺運用,甚至是印刷觀念都跟色彩原理有關。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結合科學和社會研究,學生可以豐富學習體驗並深入瞭解不同概念。這篇文章談及如何透過視覺藝術學習自然科學、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社會議題和多元文化以及科技和創新概念進行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顯化,是指讓某件事成真。顯化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它可以創造你想要的生活,也可以吸引你所嚮往的一切。 就像魔法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點石成金的魔法師。 吸引力法則提出同頻共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它代表高振頻的人事物會互相吸引,而低振頻的人事物之間,同樣具有磁力。 既然我們
Thumbnail
文章通過辯論形式探討顏色和表現為顏色的關係。主要論點包括: 1.兩者有同分,如紅色。 2.顏色和表現為顏色互相周遍。 3.兩者是名相(名詞)和性相(定義)的關係。 辯論過程採用層層推理,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整個討論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與數學的結合,學生可以運用創造性和視覺的方式來學習數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本文探討如何將視覺藝術與數學結合,提供豐富的學習經驗。
Thumbnail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方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之前談論功能整合(FI)的進行有提到一個問題:「老師們是如何用雙手達成與學生的神經系統連結?(如果是阿凡達應該就是用髮辮)」,通常費登奎斯老師會以「韋伯-費希納定理」來說明,節錄維基百科如下: 韋伯定理:在同類刺激之下,其差異閾限的大小是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ΔI/I K為常數。
咱知影反射定律,知影折射定律,毋過遮个攏無講入來的光有偌濟會反射,偌濟會折射。筆者佇遮會用「一寡」數學運算,予讀者知古早的物理學家已經算出來矣,而且佇生活當中嘛有應用的產品。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說素描是繪畫的基礎,那色彩原理就是配色的基礎。我們提到色彩原理就是配色的基礎,這句話稍微狹隘了一些,其實了解色彩原理能夠提升的不只有配色,還有設計視覺運用,甚至是印刷觀念都跟色彩原理有關。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結合科學和社會研究,學生可以豐富學習體驗並深入瞭解不同概念。這篇文章談及如何透過視覺藝術學習自然科學、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社會議題和多元文化以及科技和創新概念進行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顯化,是指讓某件事成真。顯化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它可以創造你想要的生活,也可以吸引你所嚮往的一切。 就像魔法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點石成金的魔法師。 吸引力法則提出同頻共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它代表高振頻的人事物會互相吸引,而低振頻的人事物之間,同樣具有磁力。 既然我們
Thumbnail
文章通過辯論形式探討顏色和表現為顏色的關係。主要論點包括: 1.兩者有同分,如紅色。 2.顏色和表現為顏色互相周遍。 3.兩者是名相(名詞)和性相(定義)的關係。 辯論過程採用層層推理,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整個討論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與數學的結合,學生可以運用創造性和視覺的方式來學習數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本文探討如何將視覺藝術與數學結合,提供豐富的學習經驗。
Thumbnail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方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之前談論功能整合(FI)的進行有提到一個問題:「老師們是如何用雙手達成與學生的神經系統連結?(如果是阿凡達應該就是用髮辮)」,通常費登奎斯老師會以「韋伯-費希納定理」來說明,節錄維基百科如下: 韋伯定理:在同類刺激之下,其差異閾限的大小是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ΔI/I K為常數。
咱知影反射定律,知影折射定律,毋過遮个攏無講入來的光有偌濟會反射,偌濟會折射。筆者佇遮會用「一寡」數學運算,予讀者知古早的物理學家已經算出來矣,而且佇生活當中嘛有應用的產品。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