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心米酵菌酸,還需要小心什麼食物中毒的菌類?(寶林茶室後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圖片由AI生成

本圖片由AI生成

隨著實驗室的檢驗,寶林案目前已被確定為『米酵菌酸』(現已正名:邦克列酸)。其實邦克列酸在臺灣在台灣能見度極低,是因為臺灣飲食習慣上,較少吃澱粉或椰子類的發酵食品。臺灣主要食用的發酵食品大多為泡菜、豆腐類、酒、醬油等等。故此菌在臺灣能見度幾乎是沒有,才會造成衛生機構反應措手不及。 

雖然邦克列酸在臺灣能見度低,但有一病菌跟澱粉息息相關以外,且在臺灣也發生過不少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仙人掌桿菌。 仙人掌桿菌可不是因為吃仙人掌果實而來,是因形如仙人掌因而得名。在環境中分布廣泛,可由細菌本身或由細菌產生之毒素而導致食品中毒,引起之中毒症狀可分為兩類。 

  1. 嘔吐型:潛伏期短(約0.5~6小時),原因食品大都和米飯類和澱粉類製品相關,放置室溫時間過長為常見污染途徑,症狀有噁心及嘔吐等。 
  2. 腹瀉型:潛伏期較長(約6~15小時),原因食品主要是香腸、肉汁等肉類產品,症狀有水漾腹瀉及腹痛,以腸炎表現為主。 

因臺灣飲食澱粉占了很大部分,如米飯、麵類等等,加上台灣人個性較為惜食,若當餐未食用完畢的白飯,很常會留置下一餐再一併食用。但是在這過程中,就很容易遭受仙人掌桿菌的汙染。故在儲存過程中,一定要記得將白飯表面覆蓋上東西,仙人掌桿菌傳播途徑除了空氣以外,還有蟲媒,覆蓋容器可以大幅減少傳播途徑。 

本圖片由AI生成

本圖片由AI生成

接著就是帶待溫度降至差不多的時候,立即冰入冰箱,依照預計食用的時間選擇儲存的溫度。1-2天內吃完可以冰冷藏。若是3-4天可以選擇冷凍。不過以家庭烹煮的環境及條件,會建議就算是冷凍食品,應於7-14天內食用完畢。主要係因為家庭烹煮過程中,溫度不及工廠的高溫,且後續也無法像工廠可以進行包裝及冷凍。故千萬不能拿家庭烹煮後冷凍食品與包裝冷凍食品進行比較。最後就是在食用復熱時,一定要確認溫度有達到80℃且加熱時間大於20分鐘以上,即可以有效的殺滅毒素。 

臺灣大部分室內溫度大多介於20-30℃之間,剛好是非常適合微生物生長的溫度,因此一旦脫離冬天之後,一定要特別注意食物的儲存。且若真的不幸食物中毒,如出現不尋常的嘔吐及腹瀉,請盡速前往家裡最近的醫院,跟醫師告知,疑似食物中毒。臺灣的醫療環境,若能及時就醫,致命的機率並不大。故一定要保持警覺,千萬不要當作是一般腹瀉及嘔吐,避免憾事的發生。

raw-image


 

介紹AI趨勢、應用工具,為您補給滿滿の AI超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第1項『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用洗潔劑、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其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如有增強抵抗力、強化細胞功能、增智、保護眼睛、豐胸、減肥等等,關於生理功能、五官臟器或改變身體外觀等等,都是屬於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的狀況。
大型語言模型(LLM)在商業正式使用上,「幻覺」和「越獄」是兩個很關鍵的問題。AI模型巨頭Anthropic自行發佈了一套Many-shot jailbreaking 的越獄技術,除了公開越獄的方式,也讓其他AI 開發人員了解這個漏洞,同時對Anthropic的系統上也做了相應措施。
紐約時報報導,OpenAI使用了自家的Whisper 轉錄 100 萬個小時的 YouTube 影片作為訓練模型資料。Meta正在討論即使被起訴,也要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來作為模型訓練資料。幾大模型開發者目前都同樣遭遇了「優質訓練資料」不足的困近的困境,而必須走入灰色地帶來支持模型的開發。
OpenAI近期公開了名為「Voice Engine(語音引擎)」的AI模型,使用者只要輸入文字與15秒的音訊樣本,該模型便會自動生成與原說話者相似的語音訊息。AI擬聲,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聲音克隆(Voice Cloning),這項技術發展迅速,讓我們可以輕易複製一個人的聲音,產生合成語音
既然健康食品可以宣稱自己的功效,那我是不是申請小綠人標章就好了?申請難不難?要怎麼申請?這次我們就來介紹如何成為「健康食品」,以及如何拿到認證。  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若要想申請成為健康食品,採雙軌制進行查核。
相信大家前幾周以來一定都被『蘇丹紅』瘋狂洗板,是不是連外出用餐都會擔心有沒有接觸到的風險。但不知道在新聞報導、各專家解說和網路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真的清楚什麼是蘇丹紅?為什麼要加在食品?吃了到底對我有什麼危害?今天就進一步跟各位分享一下食品添加劑。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第1項『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用洗潔劑、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其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如有增強抵抗力、強化細胞功能、增智、保護眼睛、豐胸、減肥等等,關於生理功能、五官臟器或改變身體外觀等等,都是屬於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的狀況。
大型語言模型(LLM)在商業正式使用上,「幻覺」和「越獄」是兩個很關鍵的問題。AI模型巨頭Anthropic自行發佈了一套Many-shot jailbreaking 的越獄技術,除了公開越獄的方式,也讓其他AI 開發人員了解這個漏洞,同時對Anthropic的系統上也做了相應措施。
紐約時報報導,OpenAI使用了自家的Whisper 轉錄 100 萬個小時的 YouTube 影片作為訓練模型資料。Meta正在討論即使被起訴,也要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來作為模型訓練資料。幾大模型開發者目前都同樣遭遇了「優質訓練資料」不足的困近的困境,而必須走入灰色地帶來支持模型的開發。
OpenAI近期公開了名為「Voice Engine(語音引擎)」的AI模型,使用者只要輸入文字與15秒的音訊樣本,該模型便會自動生成與原說話者相似的語音訊息。AI擬聲,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聲音克隆(Voice Cloning),這項技術發展迅速,讓我們可以輕易複製一個人的聲音,產生合成語音
既然健康食品可以宣稱自己的功效,那我是不是申請小綠人標章就好了?申請難不難?要怎麼申請?這次我們就來介紹如何成為「健康食品」,以及如何拿到認證。  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若要想申請成為健康食品,採雙軌制進行查核。
相信大家前幾周以來一定都被『蘇丹紅』瘋狂洗板,是不是連外出用餐都會擔心有沒有接觸到的風險。但不知道在新聞報導、各專家解說和網路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真的清楚什麼是蘇丹紅?為什麼要加在食品?吃了到底對我有什麼危害?今天就進一步跟各位分享一下食品添加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寶林茶室中毒案再出現重大進展,臺北市衛生局公布,3/24在寶林廚房現場採集砧板刀具等環境及生物檢體,送交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陽性,測到的量大約是「1奈克」左右。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指出,最後的中毒個案就出現在3月24日,當天廚師的手驗出毒素,但懷疑只是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臺灣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網文中談及求償時需要證據、消保法的賠償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餐廳倒閉後的求償方法。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累積通報25例,人體檢體均檢出米酵菌酸,因此衛福部已確認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為米酵菌酸引起.....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2024.03.29新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
Thumbnail
今天證實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禍首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由於是國內的例,對這毒太不熟悉了。查找了相關論文資料,試著摘錄一下2018 年 10 月發生在中國廣東的案例。論文題為: 「食用無明顯變質跡象的非發酵米粉產品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調查」。
Thumbnail
寶林茶室中毒案再出現重大進展,臺北市衛生局公布,3/24在寶林廚房現場採集砧板刀具等環境及生物檢體,送交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陽性,測到的量大約是「1奈克」左右。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指出,最後的中毒個案就出現在3月24日,當天廚師的手驗出毒素,但懷疑只是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臺灣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網文中談及求償時需要證據、消保法的賠償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餐廳倒閉後的求償方法。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累積通報25例,人體檢體均檢出米酵菌酸,因此衛福部已確認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為米酵菌酸引起.....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2024.03.29新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
Thumbnail
今天證實了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禍首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由於是國內的例,對這毒太不熟悉了。查找了相關論文資料,試著摘錄一下2018 年 10 月發生在中國廣東的案例。論文題為: 「食用無明顯變質跡象的非發酵米粉產品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