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StreetBike/WHY SUZUKI? 鈴木是車選人!

「鈴木是車來選人」,雖然在認識 城市寫聲(以下稱凱文)時,就已經知道他對於鈴木的狂熱,但隨著他入手了一台Colleda後,我才真正了解他說這句話的涵義。
raw-image


再多一台鈴木

去年此時,凱文打算再擴充一台他的Suzuki收藏,當時的他已經擁有了兩台鈴木二行程多缸車GT185及GT380,鈴木第一台四缸四衝車GS750,「台灣」鈴木工業的雷霆TR125,但他強調「這台不一樣」,因為他即將購入的是Colleda ST-6A,也是1959年鈴木還不叫Suzuki,叫做Suzuki Jidosha Kogyo (Suzuki Automotive Industries)時代的產品,凱文說,買下這台車就是為了這個歷史意義,也是為了給自己鈴木收藏取得歷史上的「話語權」。


車輛是歷史載體

對於凱文而言,「車輛」從來不只是物品,而是蘊含著歷史、文化發展的移動載體,經營 城市寫聲以來,他記錄下每台車的影像細節及「聲音」,都能反映那台車所在的時空,有什麼文化背景,回到自己的收藏上,仍是一樣的道理,舉個最小的物件,GS750的帶鎖油箱蓋,側面反映了石油危機時,油價飆漲,汽油也成為可能遭竊的珍貴物資。

相信在許多人眼中「鈴木」不走尋常路,但在凱文眼中,鈴木的每一項開發都極為合理且勇於挑戰,比方被世人吐槽為失敗作的RE-5,搭配轉子引擎的嘗試不合理嗎?縱使商業上失敗,但鈴木仍然在1974年,便製造出了排氣量僅497cc,但輸出馬力卻高達62ps,要知道1969年的本田CB750,排氣量736cc,馬力為65ps,鈴木確實以最新科技,突破了排氣量與馬力的限制,凱文認為,這是鈴木怪,但也是鈴木有「遠見」的地方之一。

有次聊天聊到,GT550的三顆對應到三缸的化油器所使用的油嘴數值上,中間那缸的化油器跟左右缸的比起來較小,這個冷知識在其他車友看來是一件「麻煩」的事,但在凱文眼中,這是鈴木特別為GT550三缸打造的設計,尤其三缸基本上很難做到真正的平衡,凱文認為,這也是GT550比起對手川崎馬赫更加細膩的原因之一。


入手第一台「S」

對於如此喜愛鈴木的凱文,讓入手Colleda ST-6A這件事變得更加合理。畢竟「Colleda」可說是鈴木二輪自動車產業的開端型號。1952年,「鈴木式織機株式會社」製造出了第一輛「動力車」,一台搭載36cc 二行程引擎的自行車「Power Free 」,正式踏足動力車領域,1954年,公司改名為「鈴木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Suzuki Jidosha Kogyo),同年屬於鈴木製造的第一台二輪機車Colleda Co 125誕生,搭載一顆125cc四行程引擎,次年,ST-1誕生,搭載了二衝程125cc單缸引擎,該車也成為後來鈴木商用車K系列的始祖。

凱文入手的ST-6A可說是見證如今大家熟知的「鈴木」誕生,1958年,鈴木正式採用「S」標誌,作為公司商標,次年1959年「Colleda ST-6A」誕生,也是第一台掛著「S」LOGO的鈴木機車。

Colleda ST-6A是第一台掛著「S」商標的鈴木機車

凱文擁有的這台Colleda ST-6A的左側電盤蓋上仍然保留著「SJK字樣」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黑漆後面有黃漆,外加這個電力接口,合理懷疑這台車原本是電力工程車


這台ST-6A對凱文的意義,是他鈴木收藏的里程碑,畢竟是第一台有著「S」標誌的鈴木機車,並且這也代表著,若想講述「鈴木」,他更加的有話語權。


該傳承給其他玩家了!

雖然一直都以鈴木收藏家的身份在老車界為人所知,但事實上近期凱文已逐漸打算淡出,並且想傳承給其他老車玩家,凱文說,入坑老車也已十年,現在反而希望能夠培養更多老車迷,而他的GT380,就肩負起這個「傳教」任務。

這幾年老車圈流行起「昭和車」,尤其特指1970-1989年間的日本製多缸車,但主流仍以本田、川崎、山葉為大宗,凱文認為四大廠中,鈴木的設計也是非常不錯的,尤其GT380,凱文仍然覺得,三缸二衝的重機,看起來仍然十分不可思議。

凱文也將GT380視為自己實現旧車會風格的象徵,近年凱文也積極參與暴走族及旧車會的相關活動。


對於勸人入老車坑這件事,凱文過去認為,像GT380這種複雜的車,不該推薦給新手,但最近轉念一想,自己應該主動與後輩講述這車的優缺點,以及維修的複雜程度,再交給個人判斷該不該入手,凱文認為,老車的「麻煩」本身就是篩選機制,也是他說的「車來選人」,如同高空彈跳,你玩了才會知道好不好玩。

十年對於鈴木的累積,也表現在收集的文本資料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都是二輪復古車、老車相關內容~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