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也有青少年嗎?和他們相處是不是即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呢?感謝時報出版社#瑋之的邀請,讓我閱讀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的好書,讓我可以更從容面對現今的國中生。
作者黑川伊保子,是位腦科學•人工智慧 (AI)研究者。此外,她發現男女的大腦對於「即時反應的方式」大不相同,該研究成果轉而變成寫作題材,陸續發表暢銷書《兒子使用說明書》、《老婆使用說明書》、《老公使用說明書》等,該系列總銷量突破100萬冊。
所以,我相信她的相關研究,可以協助我們跟青少年好好相處。
接下來,我要和你們分享,我從這本書上獲得的啟發。
❤️同理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的想法產生連結
書上提到青春期是孩子的大腦在塑造「個性」(情感迴路)的時期,想要培養孩子的感受力,就要有犧牲部分教養方式的覺悟。
就是面對一些像是「都要吃飯了,不准吃零食」之類的規矩,或是「玩過的玩具要立刻收拾整齊」……等,只要不會威脅性命安危,我們就可以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跟自己糾結,他們為何不守規矩。
對於超過十五歲以上的人,除非他試圖要走上已經斷了的吊橋,否則最好別不分青紅皂白就說「NO」,這是為了建立親子間成熟、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的關係。
而互相尊重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戒掉在孩子還小時,就養成動輒對他們說「不可以」「你休想」「別傻了」的習慣。
所以,我在教導學生時,只要他們提出合理的要求,我都會給予尊重和同意,像他們為了準備音樂會的表演,想利用午休去音樂教室練習吉他和唱歌,我都讓他們去練習,不會因為他們如此做會影響自己的休息而反對。
❤️愛要說出口
書上提出青春期孩子在處於「感性記憶」的同時,大腦也正逐漸過渡至「符號式記憶」,父母應趁此機會,用心向孩子展現自己的愛。
為了讓「愛」這個概念,能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記,父母要同時以「感性」與「符號」兩種方式來表達。
我們要學習韓劇中的親子關係,會發現韓國母親從不吝惜對兒子示愛。他們會輕撫兒字的臉頰讚嘆的說:「我們家的兒子怎麼長得這麼帥呀!」就算別人不認同,母親也會自誇:「我兒子真了不起,做得真好!」她們還會直言不諱地對兒子說:「媽媽好愛你」,或「如果有來生,下輩子我還是要你當我的孩子」。
所以韓國的男性非常重視母親,這種珍愛之情令人感動。
我們是不是有時候受限於面子和傳統保守教育,而常常不好意思對小孩說:「我愛你」。
我們要學習改變這種保守的思惟,大方向孩子示愛,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他們也會學會愛我們的。
而我則是從小孩在我的肚子𥚃,就不斷地跟他說「媽媽愛你」到現在已經小學三年級了,我依舊天天跟他說「我愛你」孩子會因為感受而這份愛,而對自我價值更加堅定。
❤️別讓青春期的孩子活在自己的聚光燈下
書上有提到青春期的大腦習慣自我膨脹,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世界最大的頭條。
這種情況在女孩子身上尤其明顯,但男孩也不例外,只不過兩性關注的重點不同。
女孩對於自己的外貌以及「是否被喜愛」會耿耿於懷,男孩則是被自以為是的正義感沖昏頭,特別愛「拚輸贏」。
這些偏激行為都起因於這時期的性荷爾蒙火力全開的關係。
青春期的女孩會受到排卵期的女性荷爾蒙影響,全副心思都圍繞在自己身上,而且猜疑心重,事事都讓她看不順眼,連大人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讓她很受傷。
而男孩則受到睪固酮影響,喜歡逞勇鬥狠爭地盤。他們會因為「自以為是的正義感」而攻擊他人,且會因爲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而覺得自己失去存在的價值。
這時期的父母要把這些看做過渡期的表現,不要過度擔心。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養成「聚光燈要打在自己身上」引導孩子在此盡量減少過度關注自己。
青少年若以「理想的自己」建構世界觀,萬一失敗,世界也會隨之崩塌,甚至只是每天的小小失敗,都足以動搖「世界」的存在。
因為過度只在乎自己,他們會失去關心這個社會,而成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那麼自我。
所以此時培養他們對找到令自己「喜愛到難以自拔的事物」是拓展人生的關鍵。
幫助青少年找到讓他日思夜想的事物,管它是布丁、音樂、舞蹈都好。
一開始只是微不足道的對象也無妨,僅有五分鐘的熱度也沒關係。
重要的是要讓大腦不斷累積這些「喜歡到愛不釋手、難以自拔」的體驗。
我們班有位男學生,自從八年級加入了吉他社的社團,就天天帶吉他來學校,利用下課時間練習彈吉他,此時我會在一旁欣賞他帥氣的彈吉他神情和動作,不時扮演小小粉絲角色在一旁鼓勵他,而他也從七年級時常和同學衝突,化身為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孩。可見找到自己的喜好,對於青少年而言,是如此的重要。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每位孩子、青少年都是獨一無二的玫瑰。好好愛這朵玫瑰吧!愛他成為「他自己」,好好瞭解和同理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產生情感連結,讓他們知道我們是愛他們的,讓他們來地球好好享受旅程吧!
#黑川伊保子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
#讀懂青少年的內心話
#時報出版
#珍妮老師真心推薦
#2024第30本閱讀筆記
#珍妮閱讀筆記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