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現代企業與公司金融《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三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曾撰文《論公司不舉之病》言:

於是有鳩集公司之一法,官紳商民,各隨各隨貧富為買股多寡。利害相共,故人無異心,上下相維,故舉無敗事。由是糾眾智以為智,眾能以為能,眾財以為財。其端始于工商,其究可讚造化。盡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驅駕風電、制禦水火,亦可也。

清末的知識份子已然發現公司的特性可以使其比做事國家更有效率。

公司發行股票,徵募人才,讓所有人有一致前進目標。再加上目的比國家單純,就更能

中國古裝劇《那年花開越正圓》講述清末吳家因為周瑩的妥善經營,成為中國最大的企業。周瑩發行公司股票,讓員工都持有股票。其中一位招呼客人試喝的「服務生」,有句台詞也表示覺得替公司賺錢同時也替自己賺錢,特別有幹勁。

傳統與現代公司差異

如何建立生存好幾代的公司?

當人力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時,就必須慎之重之,因為人才轉移會產生損失。

作者舉例美籍華僑的創業傳奇——王安電腦,本來成為國際上數一數二的電腦公司,王安卻在退休後堅持交棒給兒子,讓一同打拚的員工覺得晉升無望,與公司離心,加上兒子顯然能力不及,最終在 1992 年宣告破產。

作者還提到要提升公司的凝聚力。不同國家會有不同做法,例如在日本下班後大家一同吃飯應酬相當重要。

看到這裡讓我想到過去修的一堂【多元文化】,當時導讀一本書的某一章節講到不同文化間合作。其中提到水蜜桃文化(peach culture)和椰子文化(coconut culture)。西方人乍看之下親切,輕易能交朋友,但實則流於表面不走心,就像外軟內硬的水蜜桃;東方人不容易與陌生人親近,但一旦將對方視為好友,就會交心,像外硬內軟的椰子。

中國傳統文化不利於家族經營

作者指出全世界長壽排行榜上的公司有許多在日本,有十多家聲稱已有千年歷史

京都龍谷大學教授認為這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西方商業重視利益,但日本重視的是延續,所以要把事情做好(或許可以和近來新聞不斷的波音公司做個比對)。我認為,這可能與日本重視(或說深信)他們的血統純正有關係。

第一大章有說過,金融貿易有賴健全的信任體系,而過去的信任體系建立在血緣上,其次是姻親,所以才需要聯姻。但如今的現任體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所以可以「解放」個人,不再需要透過自然人建立契約。

過去的中國社會是人治社會,若是喜歡看古裝劇和古代小說的人應該都見過類似的場景,王公貴族在民間作惡,百姓也只能退而遠之,完全對紈褲子弟沒有辦法,官府也只能點頭哈腰,或者官府也可能壓迫百姓,民間叫苦連天。

作者以中國三百多年老店——玉堂醬園——舉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慕蘭過去也曾在著作《大分流》中分析這間家族企業。

傳統中國社會中,金融體系不完善。擁有玉堂醬園的孫家因為連續四代當官,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勢力,相當於官營公司,也不需要賄賂或是政治聯姻讓政府放行。其他商業上的關係人也不敢造次。再加上第一代是與商人合資,為了減少糾紛,將經營權交給外人,減少利益鬥爭和資質不足的缺陷

儒家社會中賤商的社會心理,也讓孫家雖有能力,但不願擴大經營。

在晚清水土不服的有限公司

  1. 輪船招商局成立於 1872 年,第一部《公司律》頒布於 1904 年。中間 32 年的時間,中國的有限公司沒有法律支持。
  2. 儒家的人情社會,使得情大於理法。
  3. 失去外部發展機會,市場機制無法正常運作。價量與品質不一定有關係。
  4. 交易有限,便無法摸索出相關的法治架構。

融資方式

電商經營重點

  • 品牌信任
  • 客戶服務與體驗
  • 贏者全拿

贏者全拿,是指最大的電商服務會成為最龍頭的服務。以社交平台為例,社交平台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大家都在用」,若無人使用,你在社交平台上沒有娛樂、看不到朋友與偶像的動態,即使它超級好用,功能超級完美,它也提供不了你社交的價值(當然,如果你想當作私人空間另當別論,但它依然是失敗的社交平台。)

實體店面受到商閾的限制,較難做到「贏者全拿」

作者認為,網路公司是最容易收益的公司。就以電子書和紙本書來比較,電子書只有一套,無論有多少人購賣電子書的閱讀權,基本上不太需要額外的心力與時間,也就無需支出而外成本;但紙本書每一本都有成本,需要印刷、紙張、庫存和運輸等等。所以網路可以把邊際成本大幅地降低。

融資手段

  • 公司股價高,以股票融資;股價低,以借貸融資。
  • Amazon 最初以高估的股價融資,網路泡沫期間,搭著低利率的風頭借貸融資。
  • 股票的定位是將財富成長最大化
  • 銀行存款與債券以保值為目的。收入穩定的產業(如政府介入價格管制),並不適合上市。
  • 交易量大,本益比高

什麼是上市上櫃?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 Public Offerings, IPO

上市前會受到監督、評估公司資產以及審計會計報表,並選擇適合的券商做仲介。

借殼上市

又稱為後門上市或逆向收購。先購買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取得控股地位,再把自己有關業務及資金注入進行重組。

  • 前提:公部門強硬監管,例如上市審批、繁瑣的上市流程或是上市名額限制。
  • 加入發行排隊的等待時間也充滿不確定。因此,有些公司會借殼操近路。
  • 產業景氣好,收益穩定
  • 公司規模小,收購成本低。若流通量小,股權集中就更容易炒作。
  • 借殼上市一班採取私下協議,股權集中更便於保密。
  • 目標公司有配股資格,不能有太多負債。配股是借殼公司的目的
  • 併購比什麼都自己做還要快!

如何選擇上市市場

找到可以理解公司業務的的地方。公司與投資者之間資訊本來就不對稱,若不能理解公司業務,將更難估價。

  • 選擇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地區,縮短資訊距離。
  • 以出口為主的公司可以到海外上市。

讀墨電子書
讀冊實體書
讀冊電子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
4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跨界闖關_資源分享與學習心得交流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