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讀書隨筆】傅柯學說隱藏菁英意識形態,批判方法可能路徑


    raw-image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緣起】


    趁著窮忙之空餘時間,將紀念傅柯去世四十周年,法國【人文科學】雜誌專刊-〈不守紀律的傅柯〉(Foucault, l’indiscipliné),內有約十八位學者最新專文,給全部讀完了。

    個人對傅柯學說一直有排拒的心理,一直在找為何直覺排斥他的理由。

    光是看他傳記的第一段,出身於「寬鬆家庭」(famille aisée),個人不禁啞然失笑,法國菁英階級發明一個優美的字詞,「寬鬆」(aisée),來意旨「不愁物質條件的富有人家」、「金湯匙、銀湯匙出身」,讓我想到個人與可能大多數人的生活處境,不就是「寬鬆」的相反字(antonymie)-「緊縮」(serrer),可以說出身於「緊縮家庭」(famille serrée,受精英宰制的正統法文,甚至眼不見為淨,排除這樣的說法),以一種「捉襟見肘」(serrée),從出生到死亡,都可能約制於窮忙的社會條件嗎?

    傅柯對自己的高級中產階級出身,似不僅不加以批判,更可能為其在機構中,作為一種論述武器、理論工具,以美麗的「異質性」(hétérogène)為理由,為自己身在其中的菁英階層,追求一種朝向最大化、絕對化的自由?



    厭惡民主、平等價值,傅柯學說如何共振精英的新自由主義


    傅柯似不管於日常生活中還是學術研討中,對啟蒙時代之後,民主、平等的社會價值,深感懷疑不適,不僅在學說中嘗試將其化約成人類意識形態的一小部分,更於人生階段中,嘗試逃離平等化的處境。他樂於北非大學任教,講述極左、解殖的馬克思學說,自己卻穿著名牌衣服、開跑車橫馳未開發國家。他雖和沙特曾一起參加68學運,但卻語帶批評,認為法國學運對比北非解殖,只是小菜一碟的小吵小鬧,他尤其對68學運後,法國學院的平等實踐,深感不耐,執意轉向法蘭西公學院(Le Collège de France),隨即他又對法蘭西公學院開放給所有市民的免費教育精神,深感不耐,什麼人、什麼鬼都可以聽他講課,還有平民百姓對他不用敬語「您」(vouvoyer),也讓傅柯不爽反彈。

    傅柯似帶有一種厭惡平等社會的菁英意識,可能貫穿於他的整體學說。【人文科學】雜誌專刊-〈不守紀律的傅柯〉,即不斷探討傅柯學說,批判啟蒙時代民主、平等意識形態下,自身可能隱藏的菁英意識形態。


    傅柯對監獄、學校等公眾機構的學術批評,數十年來已成為爭議性的研討對象。

    許多歷史學者指謫傅柯不顧歷史的整體事實,自行剪接歷史檔案,將檔案化成自己的論述武器,引用錯誤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詮釋的可能偏頗。以監獄、學校等公眾機構為例,社會制度的百年建構,似不能看成全部只是權力展演,更多時候是權力分享的對抗過程,如監獄制度,數百年由刑罰的展演價值,轉向重新融入社會的方向,學校機構也不完全是國家機器的權力展演,更多時候,是平等價值的百年抗爭。

    「平等」、「民主」價值,似為傅柯學說不想面對的面向,然而,傅柯對「自由」,卻有一種可說瘋迷的執著。這就是為何,很多學者發現,傅柯對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的蔚然崛起,感到一種幾乎是本能的振奮,與一種以學術思想為名的理念共振-菁英企圖擺脫民主政府、平等社會的制約,獲得更多的「解放」自由。然而,因為傅柯的早逝,我們看不到他對雷根、柴契爾夫人新自由主義所造成後果,會產生什麼理論論述。



    傅柯學說隱藏菁英意識形態,批判方法可能路徑


    閱讀【人文科學】雜誌專刊-〈不守紀律的傅柯〉,似能找到個人長期對傅柯學說產生的困惑,不管是先天本能上感知的階級強大差異,還是後天閱讀過程中,碰到某種以美麗術語,隱藏意識形態的不安。

    〈不守紀律的傅柯〉一書並沒有提出未來如何批判的方法,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個人於是嘗試提出,面對傅柯學說隱藏菁英意識形態,批判方法可能的多種路徑:



    1, 以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對撞法國結構主義思想

    兩者雖然都源自馬克斯思想,卻可說往兩個相反方向奔馳。

    前者可能將民主、平等社會作為一種目的價值,後者可能以解放作為理由,解構人類文明社會,以獲得更多自由,即使很可能是菁英階層,以美麗的「無政府主義」為名,朝向絕對化的無限自由。

    就如班雅明所言:「中產階級的極致,即是無政府」。


    2, 以洪席耶「平等方法」,對撞傅柯「菁英新自由主義」

    兩人都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大家,方法卻南轅北轍。前者以平等作為目的價值,後者似嘗試逃避平等狀態。

    有趣的是,洪席耶並不反對傅柯,他或許認為,傅柯思想於當今的價值,可能在展現一種從「無限自由」的菁英藝術,轉向「治理道德」的菁英政治,這樣宏觀的後現代思想重要轉向,與理論責任承擔。


    3, 以阿甘本「牲人倖存」,對撞傅柯「生命政治」

    阿甘本可說是當代傅柯學說,最有創意而具有影響力的繼承者,他將傅柯的「生命政治」,從批判民主社會隱藏的權力展演,轉向整個人類文明,數千年以來的「生命政治」,一種排除最邊緣族群,一種「牲人倖存」的現象,意旨人類文明自古以來,出現一群「殺之不犯法」的低賤種族,如羅馬帝國時代的「牲人」(不是人的人),到二十世紀,納粹第三帝國憲法中,明定滅絕猶太人的法律理性。

    「生命政治」不是民主國家的產物,而是人類文明數千年對生命的治理,可以被極權國家無限上綱,成為種族滅絕的絕對理性,也可以在民主、平等社會,得到更自由的討論與方向轉變。




    【延伸閱讀】

    此為個人長期的閱讀計畫一部分,希冀實踐洪席耶「感知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個人理解實踐方向為-民間自發人民自主藝術共感知識共享

    最新思潮解讀連結:

    (後有十二本新書解讀連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