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入門自然科學:從閱讀科普文章開始

有些人會問,化學、物理、生物這些自然科學發展了這麼久已經有這麼多的領域和分支,做為一個非本科生的人該從哪裡開始入門?有需要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架構體系去做學習嗎?

我的答案是
「如果你只是對現實世界的運作感興趣的話,你其實不需要去學習自然科學裡關於計算、量化的知識領域。」

學習不熟悉領域最重要的是興趣,而不是專業。

對於自然科學而言,計算及量化是為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不是無法計算或驗證就不能參與自然科學的討論。當你只是為了和人討論今天新聞熱點的科學新知與發現,你需要去了解所有的實驗流程嗎?當每個人都在談晶片製成的時候,你需要了解光刻機的原理與運作方式嗎?又或者是我們需要去驗證手作晶片的真實性時,需要理解晶圓間的間距該如何安排嗎?

很明顯這是不需要的。

對於聊天時的話題,我們並不會深入的了解事物內部的運作法則,更不會去探究話題裡的理論基礎與計算公式。可以說,如果只是為了談天說地的話,自然科學和娛樂版的八卦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

最大的差別是娛樂版的主角是藝人,自然科學的主角是各種新的技術、知識與發現。而作為讀者的我們該做的也就是單純的認清因果關係而已。


自然科學閱讀的第一步

文章的主題

閱讀科普文章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你得知道自己正在讀什麼?

當你看見一篇一千字兩千字甚至三千字以上的大文章,你是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還是挑選你想看的部分?

我自己的習慣會先確定科普文章的主題到底是哪一個領域?如果只是單純的透過標題,比如量子電腦。以這個主題而言,我可以預期到文章會包含量子與電腦的主題。也就是說,如果筆者沒有說明,我必須具備這兩個主題的基本認識,才能流暢閱讀這篇科普文章。

這時,你可能會問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懂文章涉及的領域,我就不能閱讀這篇文章嗎?

答案很顯然不是。

我這邊會提供一些我在閱讀科普文章時,我使用的一些方法。本篇文章會先從科普文章主題的識別開始。


科普文章的第一特徵:
假設讀者是缺乏基本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撰寫。

既然是科普文章,作者就不應該預設讀者是具備相關知識。這也代表文章初出現的所有專有名詞,即使不具備辨識能力也可以做為代號來理解。即是-文章中必定有能解釋或象徵其意義的說明,也就是如同數學符號中的X=1這樣的對應關係。

比如前文提到的量子電腦,我們就可以單純的理解為能力遠超矽晶圓計算核心的電腦。至於如何實現......那肯定不是一篇科普文章能說明的事情。在認知到這件事後第二步該怎麼做呢?

科普文章的第二特徵:
不會置入多個基礎科學概念。

科普文章中所有的觀念必然是環環相扣的。其中提出的所有觀念必然是具備相互連結的因果關係,在閱讀時,應該依據這樣的因果關係去閱讀。如果筆者為了使讀者聚焦而使用倒裝或其他的寫作技巧,閱讀時很容易產生挫折感,所以要先將文章中專有名詞識別並標示出來。

如同前文提到的量子電腦,我們在閱讀相關新聞時,會發現文章總是先提出運算能力遠超現在的超級電腦後,開始說明量子電腦如何實現運算速度遠超現今設備的原因。

也就是重點在於運算處理方式,而非量子的概念。

所以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不用在意量子是如何實現運算速度的超越,而是量子電腦利用量子的特性實現運算速度的超越這件事。

科普文章的第三特徵:
標題表明文章的重點及主題。

一言以蔽之,標題及主題。

閱讀時,先將所有出現標題的段落標示起來可能會做白工,但絕對不會浪費時間。


識別主題後,我們該如何進行下一步呢?有些人會一個字一個字精讀文章,有些人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閱讀。但是在這個注意力及時間都相當有限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快速的吸收新知呢?接下來的文章我會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做法,希望本篇文章能給人一些助益。感謝至今的閱讀,在這裡拜謝各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