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生活的悸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待在鄉下這幾年

陸續看到一些同輩的朋友

在50歲之天命之後

有些同學開始減少工作量

花比較多的時間回家陪父母親

有位同學私下來找我

他說想看看我蓋的房子

他告訴我

他正準備從教職退休

老家附近有地

他打算蓋個房

我們談了很多

我也知道他的老婆是職場女強人

兩個兒子都在國外

我問他

房子蓋了之後有誰會一起居住

爸爸媽媽會不會跟你一起住?

因為我考量建議他使用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

他看了我家的動線

比較通齡的設備

我也回饋一些看法

他知道我們這些設備就是為了快90歲的父母親而設計的

只是他回答我

他的爸爸媽媽還是會住在老家,不會跟他一起居住

那我就直接問了

那老家的廁所有沒有扶手?

爸爸媽媽生活的動線有沒有加裝扶手?

廁所有沒有安全座椅讓老人家洗澡比較方便?

他說爸媽的老房子是平房

這次看完我家的這些細微動線

他知道怎麼實質上幫助爸爸媽媽的


我笑著問他

那爸爸媽媽沒有要同住

老婆可能假日偶爾來

孩子遠在國外

你蓋那麼大的房子做什麼?

他就說

這是她媽媽的希望

原來

他在原媽媽的夢想

他正在滿足媽媽,對於孩子成就的具體實現。



我們都是少小離家的孩子

經歷了出外就學就業 到組織家庭

再到孩子長大離巢

慢慢地到了,自己也在準備離開職場的時刻

我們這些鄉下出生的孩子

少數人將爸爸媽媽接到都市裡頭居住

但多數的父母親比較難適應都會的生活

在鄉下可能院子裡頭一小塊地還可以種種菜

到都會區幾乎不一樣的生活了

對這些長期居住在鄉下的長輩們

真的極少數是無法自理生活了,才勉強到孩子的都市房子裡頭

但是這種改變

常常是慢慢拉成了

越來越密集

越來越長時間

漫長的照護












avatar-img
16會員
1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uga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警報聲響 提醒即將地震 速度很快 立刻天搖地動 我有點驚呆的坐在床邊 卻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 昨晚才回到鄉下 兒子陪老婆去了 女兒都會去上班 先生今天飛機啟程上工去 我聽到樓下東西掉落的聲音 依然沒有移動任何的腳步 心裡慶幸者 還好那個六尺大的魚缸已經移除了 吊燈就讓
穿著貼身運動服裝的婦女,在魚攤前和老闆娘聊天,回到家充當自由的家庭保姆,照顧食材、烹飪和家務。她反思成年和照顧者的角色隨時間的變化,並享受家人在一起烹飪和聚餐的時光。
爸媽移居到都會區之後 偶爾 我還是會開啟家中的監視器 不像往常 傍晚的時間可能有一兩輛摩托車 停在門口 當然我搜尋的還是爸媽的身影 爸媽80歲以後 我回娘家的機會比以前更頻繁 過去一個月可能只有一次 他們80後 我經常是一週兩次,甚至三次 我想他們需要有人陪伴 雖然
在小城市裡的經濟早餐,讓我在不同天飲食相同但血糖起伏完全不同,這讓我對控制血糖很受傷,需要重新調整生活習慣。
在親子關係中,雙方都會面臨時間與距離的抉擇,尤其當父母日漸老去時,孩子們也需要思考如何照顧他們。透過敘述父女間的愛與關懷,讓讀者深思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探討慢性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和血糖控制,包括飲食量、種類、時間和血糖數據等方面,提供逐日飲食和血糖檢測的詳細指導,幫助糖友健康地生活。
警報聲響 提醒即將地震 速度很快 立刻天搖地動 我有點驚呆的坐在床邊 卻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 昨晚才回到鄉下 兒子陪老婆去了 女兒都會去上班 先生今天飛機啟程上工去 我聽到樓下東西掉落的聲音 依然沒有移動任何的腳步 心裡慶幸者 還好那個六尺大的魚缸已經移除了 吊燈就讓
穿著貼身運動服裝的婦女,在魚攤前和老闆娘聊天,回到家充當自由的家庭保姆,照顧食材、烹飪和家務。她反思成年和照顧者的角色隨時間的變化,並享受家人在一起烹飪和聚餐的時光。
爸媽移居到都會區之後 偶爾 我還是會開啟家中的監視器 不像往常 傍晚的時間可能有一兩輛摩托車 停在門口 當然我搜尋的還是爸媽的身影 爸媽80歲以後 我回娘家的機會比以前更頻繁 過去一個月可能只有一次 他們80後 我經常是一週兩次,甚至三次 我想他們需要有人陪伴 雖然
在小城市裡的經濟早餐,讓我在不同天飲食相同但血糖起伏完全不同,這讓我對控制血糖很受傷,需要重新調整生活習慣。
在親子關係中,雙方都會面臨時間與距離的抉擇,尤其當父母日漸老去時,孩子們也需要思考如何照顧他們。透過敘述父女間的愛與關懷,讓讀者深思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探討慢性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和血糖控制,包括飲食量、種類、時間和血糖數據等方面,提供逐日飲食和血糖檢測的詳細指導,幫助糖友健康地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退休後的生活,會是怎樣呢? 幫忙帶孫?現在有補助喔...(微笑) 種些花草樹木,果實,自食其樂,當個開心農夫。 出國旅遊,把握每個行程,出國看看世界,看看人,看看遠在國外的孩子們。 還是遊走在村莊,鎮日無所事事,如果有點錢,喝個酒,賭個錢。 如果你是以上這些人,我覺得吧.....正是退休的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一位多年好友來家裡拜訪。除了聊聊彼此的近況,她也和我提起因為與長者一起居住而發生的一些摩擦,或是她無法接受卻必須忍耐的事情。我和家人聽完她的故事後,發現這是每一位和長者居住的家庭會面對的事物,於是也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給好友。 往事重提 好友只要和家中長輩說起自己在生活或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0 #老年生活 看到國小同學賴群組的訊息,一位同學生病住院治療,孩子都不在身邊,在外工作,家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只好請看護照顧。同學們也都將近70高齡,單獨生活已是正常,父母大多不在,孩子也長大成人,自立工作生活。 晚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不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退休後的生活,會是怎樣呢? 幫忙帶孫?現在有補助喔...(微笑) 種些花草樹木,果實,自食其樂,當個開心農夫。 出國旅遊,把握每個行程,出國看看世界,看看人,看看遠在國外的孩子們。 還是遊走在村莊,鎮日無所事事,如果有點錢,喝個酒,賭個錢。 如果你是以上這些人,我覺得吧.....正是退休的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一位多年好友來家裡拜訪。除了聊聊彼此的近況,她也和我提起因為與長者一起居住而發生的一些摩擦,或是她無法接受卻必須忍耐的事情。我和家人聽完她的故事後,發現這是每一位和長者居住的家庭會面對的事物,於是也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給好友。 往事重提 好友只要和家中長輩說起自己在生活或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0 #老年生活 看到國小同學賴群組的訊息,一位同學生病住院治療,孩子都不在身邊,在外工作,家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只好請看護照顧。同學們也都將近70高齡,單獨生活已是正常,父母大多不在,孩子也長大成人,自立工作生活。 晚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