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分享]想要享受成果,就必須願意承擔後果

Designed by Nijijourney AI

Designed by Nijijourney AI


前言


『想要享受成果,就必須願意承擔後果。』


很多人都會被「承擔後果」這幾個字嚇到。


因為害怕承擔後果,所以不願意脫離舒適圈,不敢放膽追求自己想做的事。


但事實上,後果很可怕嗎?


更常見的是,人們因為害怕、連想都不敢想,所以壓根沒有認真計算過自己到底要負擔多少的成本,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



當你不敢面對時,恐懼會將你心中的怪物養的越來越大


當我們對某件事感到恐懼時,我們會習慣性地拉幫結派,跟一大群同樣害怕的人聚在一起,分享彼此內心的恐懼。


在這個互相分享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內心的共鳴,將對方的恐懼投射到自己身上──我們會「霸佔」對方的恐懼來源,將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恐懼當成是自己的。


這些恐懼會持續餵養我們心中的怪物,原本怪物可能只是一隻連我們膝蓋都不到的小怪物,經過我們持續的餵養,恐懼成為牠最佳的糧食,牠長得越來越大,最後成長到比我們更巨大。怪物太大、太可怕了,我們以為自己會被吞噬,於是不斷地逃跑,但逃跑時我們產生的恐懼感又成為怪物的糧食。


結果連其他人都看見我們身上的怪物,我們因為太過害怕、想要擺脫怪物,而無意識傷害到那些過去跟我們聚在一起取暖的人──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


所以呢?這個故事想要表達什麼?


你可以自己對這個故事下註解,但我的想法是:怪物本身其實無法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真正能傷害到我們的,是我們的恐懼,以及因為恐懼而延伸出來的那些行為。


所以那個怪物是什麼?


是勾起我們心中恐懼的那些「回憶」。


打個比方:假設我怕火是因為小時候被打火機燙到一下,我的回憶其實也只遇到一個小小的痛苦,但我因為這個恐懼而去找其他人取暖,我可能遇到了燒燙傷極度嚴重的人、或者過去從火場中逃生出來的人,這些人遭遇的事件嚴重性跟恐懼遠大於我──而我基於對於「怕火」這一點跟他們產生了共鳴,在這之後我可能會無意識地比過去更加怕火。


我可能不只害怕被打火機燙到,我還會怕滾燙的熱水、怕一旦化為火場就難以逃生的場所……我可能會無意識地將他人身上的恐懼加諸到自己身上,讓我身上的枷鎖越來越重。


我的恐懼越多,我敢做的事情就越少。


更棘手的是,分享事件的對方有機會跨出這個恐懼,因為他的生命不會給他無法跨越的考驗,但……這可能不是聽著這些故事的我們能夠承受的。我們知道了這些可能性,發現自己遇到這種事壓根無法處理,於是這些無助感化為恐懼,深植在我們心中。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必須學會分辨哪些恐懼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


為什麼這點很重要?我必須加重一個論點:『生命不會給我們無法跨越的考驗』


但假設你把別人的考驗拿來當自己的作業寫,你發現自己答不出來,然後你就崩潰了!你害怕這些可怕的遭遇都可能會發生在你身上,而且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又更可怕了──這顯然是個不明智的選擇。


那些根本不是你應該要承受的考驗,那是別人的考驗,而你有你自己的考驗。


你沒必要承擔別人生命的重量,請顧好你自己就好。


如果你能理解,那些讓你束手無策的問題其實根本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你肩膀上的壓力是否就會變輕了呢?



你需要學會與自己的恐懼共存


所有人都必須學會跟自己的恐懼共存,但在這之前,我們最好先排除掉他人的恐懼


真正讓我們無法跨出去的,其實是那些大量的「他人的恐懼」。


我們的人生中會跨越許多困難,我們會化解掉自己許多恐懼,因為我們完整地經歷了一整段故事。


但是當我們聆聽他人的故事,我們可能只聽了一小段!可能是那個人最害怕、最無助、最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一小段故事!我們投入了,我們感到共鳴,但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無法體驗那個人接下來的故事!那個人在往後的人生可能又經歷了許多遭遇,他成功地化解了自己的恐懼,他學會與過去那件讓他感到恐懼的事共存──


但我們不見得知道這些改變。


我們的記憶都還停留在那個最害怕、最無助、最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當下,而且因為那些不是我們應該要經歷的人生,那些遭遇不是我們的人生課題,因此我們無法「繼續往下體驗」。聽著這些恐怖故事的我們,時間就像是停留在那個當下,遲遲無法前進。


而這個困局的前提是,我們將他人的恐懼當成自己的恐懼


如果我們能明確區分,那些不是我們的恐懼,那些不是我們會經歷的事,我們將會發現──真正屬於我們的恐懼其實嬌小地可愛。



不要把別人承擔的後果,當成自己可能必須背負的後果


你跟別人永遠不一樣。


你們的外在條件不一樣、家庭背景不一樣、性格不一樣、交友圈不一樣、命運不一樣──你怎麼能夠擅自認定,你做出跟他一樣的決定,你們就會遭遇相同的事呢?


用別人的經歷來逆推自己可能的發展,這個邏輯其實打從一開始就有問題。


別人做出了你想做的事,最終遇到悲慘的結果,所以你感到害怕,你退縮了,你不敢去做那件事,比方說追求自己的夢想。你以為你跟那個人一樣追求夢想,就會得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未來。


但你沒有發現,你跟他完全不一樣。


國中生都知道把不同變數帶入三元一次方程式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你跟那個人的變數絕對不只差了三個,你怎麼會認為你選擇了跟他同樣的「一個變數」,就會得到一模一樣的結果?


嘿,你為什麼老是拿別人遭遇的噩耗來恐嚇自己?




我們其實無法計算明確的後果,只能估計


確實來說,我們頂多只能推估出「最壞的可能性」。


隨著我們行為的變化,我們的每個舉動都會造成未來改變,所以其實不存在所謂「最佳的解法」,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


當我們在嘗試新事物時,我們時常會處在這種未知當中,未知也是最容易誘發恐懼的要素。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學會與恐懼共存──與恐懼共存的這個學習,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跨出舒適圈」,為了讓我們能夠勇敢接觸那些我們想嘗試的新事物。


但我們時常會高估自己的恐懼,時常會承攬太多不必要的恐懼到自己身上,以至於我們寸步難行。



自我思考時間


假設你是個害怕承擔後果的人,不妨思考一下:


你擔心的這些後果,是不是來自於他人的經驗?


你可能會以為你需要去蒐集你跟那個人的差異,才能做出更完整的評估,但其實不用。你只要知道「我跟他真的完全不一樣!」就好了!


人會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承受那些你無法承擔的痛苦與恐懼,而是為了體驗你真正想做的事,或者完成某些你一定可以跨越的生命體驗。


別人遭遇的課題太可怕了,你承受不了,怎麼辦?


不怎麼辦!因為那本來就不是你該承受的。


所以其實你害怕的「你承擔不了的後果」,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所以,放膽去做吧!


無論你想要享受的是怎樣的成果,你都必須先跨出第一步去追尋才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會分享跟「自我成長」相關的主題,包括故事分享、學習心得、知識分享、經驗分享、身心靈成長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