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思考隨筆|中場休息

時間也來到了年中五月底,有點好笑的是,關於是否要離開工作也想了超過半年,雖然因為這份工作才有閒暇整理這一系列資料,不過輪班也確實隨年紀漸增而吃不消。另外,整理這些資料我認為也是種知識焦慮,叔本華說道:

人生的幸福有兩個敵人,一是痛苦,二是無聊。此外,可以這樣說,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成功地遠離了一個敵人,就在同樣程度上接近了另一個,反之亦然。所以,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人生智慧箴言》

而國分功一郎《閒暇與無聊》又區分「閒暇」與「無聊」。總之,閒暇、無聊、意義、焦慮等相互關聯,我認為這一切源頭還是細微的「存在性焦慮」,叔本華所謂的「存活意志」,佛法中的「俱生我執」,大腦中的「杏仁核」。

關於意義,雖然目前短影片被認為是精神毒品,不過我認為它實際上與人生的意義沒有太多區別,在《無聊心理學》寫到意義需要「投入」的狀態,簡單來說需要入戲而不出戲,而短影音正式投入的、當下的、心流的狀態。人生的意義感,就像在滑短片時感到有趣,可是一旦離開投入狀態,意義感就喪失了,只剩下空虛,不得不再找尋下一個短片刺激、下一個人生意義。

另一個例子是對岸的養芒果核,或者以前的養電子雞,當投入時確實芒果核、電子雞是有意義的,不過在其他人眼中卻是無意義的、無聊的,換句話說,我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並不是悲觀消極的,而只是在說養芒果核、養電子雞,對它產生喜怒哀樂對一些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人生亦相同。

這裡產生一個問題,如果要感受人生的意義感,似乎是要重新投入養芒果核、養電子雞、刷短影片的癮頭中,人站在客觀的視角覺得無聊,站在主觀的視角覺得痛苦,叔本華總結道:「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也或許會向〈中觀學習筆記〉一樣,著重在「修心」的指導,而減少理論的部分,不過未來也不知是否有閒暇與心力,雖然知道暇滿難得,不過這種想要趕快修行、學習的緊迫感似乎也會成為焦慮,總之,走一步看一步吧!部分看完未整理或未看待整理的簡單整理如下。


蓮花戒大師《修習次第論》


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宗義


宗義(數論派)

  • 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

宗義(道家)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


智慧與慈悲圖書館系列(The Library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


意識

  • 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
  •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 身為自己:人類意識的新科學
  • 意識航行之道:內在旅程的百科全書
  • 自我的本质
  • 我是个怪圈

輪迴


修心

  • 剋毒孔雀:逆境中的鍛鍊(利器之輪+剋毒孔雀)
  •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佛子行三十七頌
  • 正覺之道.佛子行廣釋
  • 愛上佛子行:佛子行37頌釋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空見得解脫,餘修即為此。—《釋量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