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心想事成的三個步驟:《有求必應:22個吸引力法則》精選書摘

創造機制在概念上是一個單純的過程,由三個步驟組成:

● 步驟一(你的工作):問求。

● 步驟二(非你的工作):給出的回應。

● 步驟三(你的工作):必須收受或涵容給出的回應(你必須讓其進入)。


步驟一:問求

由於你所專注的環境既奇妙又多元,步驟一乃是自然而然的現象,因為,你生就具有這種傾向。任何事情──從難以捉摸的甚至無意識的,到那些清楚的、確定的、強烈的願望──都是你日常生活中對照比較的經驗所造成。你暴露在這個極為多樣與對照比較的環境中,願望(或問求)乃是自然的副產物,因此,步驟一也屬自然。


步驟二:宇宙的回應

步驟二對你來說很簡單,因為那不是你的工作,而是非物質界的工作,是宇宙的工作。你所問求的,無分大小,全都立即獲得理解並充分給予,絕無例外。意識之所至,有權利也有能力提出問求,意識之所至,都受到尊重並立即會有所回應。有求必應,屢次不爽。

有的時候,你的「問求」是出之於言語,但更多的時候是出自於你的振動,是你個人念茲在茲的嚮往之流,每一個都建立在前一個上面,而且每一個都受到尊重並得到回應。

每個問求都會得到回應。每個願望都會得到滿足。每個祈求都會獲得回應。每個希望都會得到應允。但許多人都會言之鑿鑿地加以反駁,舉出自己人生經驗中願望落空的實例;說到這一點,癥結則在於他們還不了解也沒有完成事關重大的步驟三,因為,如果沒有完成這一步驟,步驟一步驟二都只是白費力氣。


步驟三:將之涵容進來

步驟三涵容藝術的應用,其實也是導引系統存在的理由,也正是藉著此一步驟,你將自己存在的振動頻率調整,使之與你的願望的振動頻率相容,其情形就有如將頻率調到你想聽的電台一樣,我們稱之為涵容的藝術,亦即接納你想要提出來的問求。你必須是處於涵容的狀態,否則你所提出的問求即使獲得了回應,對你而言也形同未獲回應,也就是說,你的企求將不會獲得回應,願望也不會實現,但這並不是因為你的希望沒有被聽取,而是因為頻率不符,是你自己沒有讓願望進入。

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想要的與不想要的

每件事情其實都是兩面的:你所願望的與所缺乏的。當你認為自己是在想著某件想要的事情時,實際上你也正是在想著願望的反面。換句話說,就是「我要健康;我不要生病」、「我希望財務健全;我不要過缺錢的日子」、「我希望自己的人緣好;我不希望落單」。

你所想的與你所得到的必然是完美的共振,唯其如此,才有助於使你所想與生活中的作為形成有意識的關聯,但是,你若能夠事先弄清楚自己應該何去何從,那將會更有幫助。一旦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及其所給出的重要訊息,甚至不需要等到經驗來告訴你,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振動,只要透過感受,你就可以明白自己的方向。

專注於所願,而不要專注於所缺

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創造機制自會發生。由於人生經驗是多樣的、是對照比較的,心中不斷會有新的喜好,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你就將之當成一種要求放射了出來。按照吸引力法則,就在你放射一種喜好時,本源能量會接收到你的振動,立刻做出回應,這時候你就必須與之共振。

你的願望得到了回應,但你之所以無法察覺,是因為在你的問求(步驟一)與你的涵容(步驟三)之間有一段時間差。縱使你因為對照比較而生出了某種願望,但一般的情況卻是,你並未一心一意地關注於願望的本身,反而是將自己拋入了那個促使願望發生的相反情況。如此一來,你的振動只是引發願望的那個原因,並非願望本身。

舉個例子來說,車子老舊了,經常需要修理……你開始注意到它不再亮麗,於是想要有一輛新的。當你想要一輛可靠的新車的想法非常強烈時,你的願望就發射出振動,本源立刻接收到並馬上做出回應。

但是,由於你並不明白宇宙的法則與三步驟的創造機制,那種福至心靈的感覺就只是靈光一現而已。如此一來,你並非將注意力放在新的願望上,也不是持續將新車的美好想法放在心上(唯有如此方能與你的新念頭形成相容的共振),而只是一味回過頭去看那輛現有的舊車,那輛讓你想要有一輛新車的老爺車。心裡嘀咕著:「這輛老爺車真讓我傷腦筋。」卻不明白,這樣一來你也就將自己的振動轉移到舊車上面去了,而不是前瞻地放在新車的願望上。儘管想要的是一輛新車,眼之所見卻盡是舊車的坑凹、刮痕與三天兩頭的故障。

想要一輛新車,既有必要又理由十足,你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自己不滿現狀的振動,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斷地讓自己喪失了與新願望共振的機會,同時也喪失了你所問求的本意。

對於現實中你不想要的東西,越是在乎,你真正想要的就越不會發生。換句話說,如果你一心一意地想著你漂亮的新車,事情總是會臨到的,但如果你總嫌棄那輛靠不住的老爺車,新車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一心一意想著新車與百般不滿於舊車之間,似乎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一旦留意你的情緒導引系統,其間的差別也就分明了。

落實每個願望,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的想法等同於引力點,感受則顯示了你是在涵容還是在抗拒,了解了這個道理,也就掌握了落實任何願望的鑰匙。

對於某些事情,你始終抱持著正面的情緒,就不可能使事情變壞,同樣地,你始終往壞處去想,也就不可能使事情變好,因為,你的感受會讓你明白,自己是否涵容了你本然的圓滿。

疾病本不自生,但卻可能因負面的想法而阻斷了你本然的健康之流,這就有如貧窮本不自生,但想法卻阻斷了你本然的富足之流。圓滿始終流向你,如果不是你的想法減緩或阻滯了它,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你都可以經驗得到。

對於任何你所企望的事,現在的處境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感受方式,將自己的想法導向正面的感受,就能夠重新與本來屬於你的圓滿形成共振。

切記,你本是純粹的非物質界能量的延伸,你越是與本來的你和諧振動,就越會感覺到自在。舉例來說,當你心懷感激時,你就是一個與你的真我共振的個體。當你愛一個人或自己時,也是與你的真我共振。而當你跟自己或別人過不去的時候,你發出來的振動便不是與真正的你共振,你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表示你在發出抗拒的振動,物質界的你與非物質界的你不再處於相容的狀態。

你的非物質界部分,我們稱之為內在存在(Inner Being),也就是你的本源。你把能量的本源生命力稱為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涵容並與之完全契合或者是抗拒時,你是可以有意識地覺察到的,而你與本源相容或抗拒程度,情緒正是最好的指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