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其實他不屑聽你的建議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想提出建議的動機

    1. 自我表達的衝動
    2. 被言論激起情緒而渴望反駁
    3. 認為告訴他可以幫助到他
    4. 引導他人共同深入辯證,以此檢驗自己的知識

    拒絕建議的理由

    1. 不爽對方居高臨下的態度
    2. 沒有足夠時間、心力深度反思
    3. 與根深蒂固的信念相違
    4. 對方的解釋不夠充分

    該不該給建議

    如果你是想改變他人的觀點,我勸你別浪費力氣。

    俗話說:「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才是傻瓜」,即使對方的觀點看起來再膚淺不過,也不該假設他「被洗腦了」、「沒思考到那層」、「沒想過那種可能性」,因為也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誤用><),自己才是那個沒有看到最終真相的人。

    不過真的想給建議倒也無妨。只是為了不讓對方不舒服,或被認為是直男說教(Mansplaining),應該謹慎地選擇建議的方式。

    在一篇論及政治議題的文章下,我看到有一位格友用了一種非常高情商的方式提出建議。他使用的格式是:

    1. 肯定:稱讚對方的優點,或觀點上的可取之處,使其放下戒心。
    2. 自謙:即使對自己的論述很有自信了,語氣上也不要表現的那麼篤定,因為沒人喜歡被別人教。可以使用「據我所知」、「我猜想」等的句型。
    3. 拉攏:豎立共同敵人,表示彼此其實是站在同一陣線。
    4. 助推:不要叫別人「去做某件事」,而是告訴他「去做那件事的理由」,讓他可以自行判斷並付諸行動。

    開放對待不同的觀點

    我覺得人應該刻意去聽那些刺耳的聲音。在了解政治議題時,為避免落入「確認偏誤」,我會去尋找與自己立場相反者的論述。我時常提醒自己:藝術家最忌諱的就是故步自封、孤芳自賞、自我陶醉。

    我覺得"有立場"無所謂,但要去分辨有哪些信念是具備了足夠的現實證據,而又有哪些只是自己純粹的立場。

    立場,唯有去面對,才能認清並因此放下,讓自己成為更理性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對哲學、神學、或社會議題的思考。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心靈秘境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