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使命之給予。 (一句話描述意義)

同學們記住,什麼是意義? 一句話,理解之同情。
From哲學與人生 04. 神話與悲劇
授課教師:哲學系 傅佩榮教授 NTU OpenCourseWare  YT.

(YT未提供留言功能,故寫在這裡)

感謝! 我也想東施效顰。 意義對我來說,若用一句話來概括,使命之給予。

對「意義」本身而言,傅佩榮教授的「理解之同情」,可以讓生命在擁有同樣情感的調整裡,再經由理性建設出的道路,通往目的地,瞬間可知曉自己與他人的意義,進而在領悟生命的享受中,通達人類的意義。 而我的「使命之給予」,可以讓生命在每分每秒的流逝中,讓能量因目的地而擁有凝聚,因給予本身就會終有成就,所以可以將意義實體化,進而感受到榮耀的幸福,卻又因使命,而可以將所有的好,歸於神,而不好的經歷用來訓練自己,以便擴大認知,擁有各種對應pattern。

卻又因為自己是無比自由,而能凌駕於pattern,而不會被怠惰所征服,因為若被怠惰所征服,即便是基於最佳pattern產生的標準化,最後也會因為不夠周全、不像生命,而讓連同自己在內的生命,去厭惡可以帶來高品質的pattern以及標準化。 因此民主自由的社會,的的確確可以帶來最佳化的意義,構成良性循環的大周天,誕生自然而然的美麗制度,讓大自然也能相信,並交付自己融洽為臻境。 就像保持大腦高速運轉,善用並保護著良好心地,只要持續一年半以上,就會自然地讓聰明因相信著心而成為智慧,此時身體四肢會與大腦一樣平等,於是身心都在極致的中庸裡,持續地用生命提升著靈,此時的靈就是傅佩榮教授的「理解之同情」。

當看見傅佩榮教授的「理解之同情」,與在下的「使命之給予」,是如何融洽地昇華著「意義」,彷彿「意義」本身擁有強大的生命時,才知道「萬物之靈」是在無比自由的良性循環中,用生生不息構成的事實,「萬物之靈」並非只是在描述人類自己,而是「意義」的結晶。

當「意義」將中庸推向極致帶來生生不息的周全時,才知道「無眼耳鼻舌身意」帶來的「無色聲香味觸法」並不是方法論,而是生命在「意義」的極致付出貢獻裡,連「意義」本身也願意犧牲自己成就給予。 舉例來說,就像吃飯是為生存,生存為實現更好的生活,要提高生活品質時,此時看見「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自己,願意將飯分給其他人。 連「意義」本身也願意犧牲自己成就給予,進而達成「無眼耳鼻舌身意」的昇華。



使命之給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哲學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