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敘事的新頁:讀鄭琬融詩集《醒來,奶油般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從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的《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到最新一本詩集《醒來,奶油般地》,可以看到鄭琬融與自然環境對話的關懷被延續了下來,〈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甚至被鴻鴻盛讚「足為台灣生態詩的代表」。儘管受訪時表示「詩對於議題的揭露或許是有限的」,但在新作中仍舊可以見到鄭琬融對勞工階級、性別框架、環境生態等面向有所思索。難得的是,絕大多數的詩作並沒有服膺於文化議題而仍舊堅持文學本位的姿態,社會性得以和藝術性相輔相成。

《醒來,奶油般地》分為三輯,但各輯之間並沒有明顯的斷裂。這樣的「整體感」一方面有賴於創作後集結的編輯思維,另一方面顯示出鄭琬融個人語言風格的確立──綜覽全書,可以發現鄭琬融擅長以短篇幅的「敘事」呈現思想的深度,如〈土裡的鑰匙〉寫「一把鑰匙被插入土中/我問那人,是想種植開啟的慾望嗎?」、〈解渴的時間〉寫「等待是缺席的重影」等。又如〈繩子的圓舞曲〉,以下節錄:

一條繩子在一個人面前,意味著
限制、警示、分界
  
當繩子垂落在一個人的頭頂
誘人的逃離
凹成一個圓圈則是
摒棄肉身的挑釁
 
但若圓圈不在人的頭頂
而是地面上
那陷阱,邀請的意味濃厚
 
我踢亂了繩索,結果勾到了腳踝
差點絆倒了
 
一個女孩過來替我拆解
又拉又扯,摩擦著我的皮膚

全詩娓娓道來「繩子」在不同脈絡(context)的意涵,以各種小敘事裂解了一般現代詩會採取的「意象」手法,進一步驅使想像以串接、延展而不為個人小我的抒情所侷限。如此非主流詩學的路數,加上字裡行間的體感十足的語言,正是鄭琬融所擅長的技術。

體感不只可以是個人經驗的,還可以是集體記憶的。詩集當中的〈血是如何變慢的〉書寫台北捷運潛水夫症,與同為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的梁家恩「共同創作」,這樣共筆的形式在個人詩集當中顯得極為特殊,以下節錄:

沒人管、急匆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風險,不過是個曖昧的詞彙
當領班示範危險,危險就消失了
痛就變成自作多情
 
也許你們也聽得懂其中部分
 
當苦難,被說成是:命運、選擇、生活
重量被改變了

詩作中複沓的「也許你們也聽得懂其中部分」讓歷史不再只是直接經驗者的歷史,還可以是當代所有人共有的記憶。這樣的思想以「共同創作」的方式被寫下,明確展現出與其他詩作不同的冷冽口吻,詩作甚至被轉譯為非文字的文本,可以說是相當新穎的實踐。

《醒來,奶油般的》詩集當中最值得關注的,可能是帶有魔幻感的篇目。無論是自然形象、各類動物或是日常瑣事,都能在鄭琬融筆下化為體感十足的敘事,以下節錄〈風在吃食著〉

多脊椎的島,多心的四月
太陽走走停停
風在吃食著
大塊的春天,人們心頭甜甜的芽子
也就是昨日看見的餘暉、
巧遇的友人、永遠年輕的電影
一幕:
…(略)…
响午水泥的樓間
一個搬運工人右手的傷勢
痛覺是顫抖了 如墜落的木棉
內心,一個妻子久久等候的身影
卻不曾閃爍過
「悲傷從不是虛無。」挖走路燈的人答道
他苦苦地把整座山
還給生下它的黑夜

觀察整首詩的視覺結構,可以發現詩人以「多脊椎」、「多心」等身體部位作為形容,同時以「走走停停」、「吃食著」、「生下」、「痛覺」讓太陽、島嶼、木棉、山等自然形象增添了生命力。在語言上,鄭琬融採取標點符號和空格並用的書寫方式,同時巧妙運用迴行的歧義性,讓本為喻依的「電影」在隔行的「一幕」成為開啟下一則敘事的喻體,是「以迴行推進詩行」的範例。從考古學家到搬運工人,再從久久等候的妻子到挖走路燈的人,鄭琬融以引號和其後的警句(aphorism)為詩中的「敘事」進行價值判斷,證明了不只有小說能夠進行敘事技藝的展演。又如〈回首觸碰毒物的捏塑〉:

門、門、門
我在廊道上巡邏著
渴望新的隱喻:靠岸、築巢、編織一張善於容納的網
但碰撞聲、墜落的恐懼、網間的縫隙夾著我
記憶,這麼無聲的一隻猛虎
瞪著我,在入口處我不停
不停回頭

「敘事」牽引著《醒來,奶油般地》的眾多詩作向前遞進,形塑出一種不同於抒情傳統和小說情節的手法。此外,〈柏林的沸點〉全詩以對白呈現,拓展現代詩在敘事技術的疆界;〈無法複製的局部〉以十七個詩組、超過百行的長詩表現出優異的結構掌握能力;詩集中的幾首散文詩也延續前作,顯示出鄭琬融探索文體的企圖與軌跡。

翻讀《醒來,奶油般地》的過程,無論是開本、橫書、長行、對白或是以敘事為主軸的書寫策略,都讓人不自覺聯想到陳柏煜的《決鬥那天》,不過鄭琬融少了些符號化的形式遊戲、多了些敘事性的思想辯證,整本詩集顯得更加有機。此外,《醒來,奶油般地》有些延伸的互文線索,勾連了詩作之外的知識體系,非華語慣常語法的「我很好使用了它」、「我,仍有所警覺,在任何地方都是」以及書名「醒來,奶油般地」等,更拿捏了適當的翻譯感以建立語言的陌生化,可謂在《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之後將這套專屬的敘事系統成功進化。《醒來,奶油般地》作為鄭琬融步伐穩健的詩學實踐,在形式與內容上都有所進展,穩紮穩打地為其在千禧世代建立獨有的敘事美學,翻開了台灣現代詩的新頁。


原文刊於《創世紀詩雜誌》219期(2024年6月)之「風格與天氣」專欄

avatar-img
80會員
108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宇軒 的其他內容
綜覽蘇家立的散文詩,會發現其句法連貫且敘事流暢,適合以不分行的散文流式呈現,形式與內容緊密扣合。我特別喜歡某些聯想的精巧運用,如:將「我」寫為「獨存的遺孤」、將「淹水」寫為「飢渴的流寇」等,在散文的句式中不偏廢個別字詞的內在質地。
文體即身體,陳柏煜正對著讀者把玩自己的器官──揉捏中心化的「行句關係」、綑綁被寫爛的「敘事視角」,試圖在麻木的體感之外變出一些新東西。在愛與死的間隙,也許正如馬翊航在詩集附錄的精彩詮釋:愛的藝術是不舉、是男男片,是主奴等待連體。翻開《決鬥那天》,裡頭迎接讀者的是一個只能觀看和苦思、只能屏息忍住蹂躪慾
這個「整體性」除了來自書籍藝術品般的物質感官體驗,更揭櫫於詩作的文字表現。書中的調性統一、安排亦有承續性,甚至有些詩題就潛藏了敘事,自帶引人入勝的氛圍(如〈陽台的一半〉、〈飛行的猶豫〉、〈後視鏡死了一隻貓〉、〈你快樂得叮叮噹噹〉等);位於書中前半部的〈我沒答應過你要一起抽菸〉與後半部的〈你沒答應過我
楊書軒從2013年「這一部人類學/比科學精確」的《鳥日子》、《馬克白弟弟》到2014年的《山海線》,至今終於又推出了下一本詩集《火光》,是醞釀許久的一次火力展示;整本詩集分為四輯,分別是「生生」、「火光」、「偷馬」與「老哥」,每輯各有不同的側重與關懷。
綜覽蘇家立的散文詩,會發現其句法連貫且敘事流暢,適合以不分行的散文流式呈現,形式與內容緊密扣合。我特別喜歡某些聯想的精巧運用,如:將「我」寫為「獨存的遺孤」、將「淹水」寫為「飢渴的流寇」等,在散文的句式中不偏廢個別字詞的內在質地。
文體即身體,陳柏煜正對著讀者把玩自己的器官──揉捏中心化的「行句關係」、綑綁被寫爛的「敘事視角」,試圖在麻木的體感之外變出一些新東西。在愛與死的間隙,也許正如馬翊航在詩集附錄的精彩詮釋:愛的藝術是不舉、是男男片,是主奴等待連體。翻開《決鬥那天》,裡頭迎接讀者的是一個只能觀看和苦思、只能屏息忍住蹂躪慾
這個「整體性」除了來自書籍藝術品般的物質感官體驗,更揭櫫於詩作的文字表現。書中的調性統一、安排亦有承續性,甚至有些詩題就潛藏了敘事,自帶引人入勝的氛圍(如〈陽台的一半〉、〈飛行的猶豫〉、〈後視鏡死了一隻貓〉、〈你快樂得叮叮噹噹〉等);位於書中前半部的〈我沒答應過你要一起抽菸〉與後半部的〈你沒答應過我
楊書軒從2013年「這一部人類學/比科學精確」的《鳥日子》、《馬克白弟弟》到2014年的《山海線》,至今終於又推出了下一本詩集《火光》,是醞釀許久的一次火力展示;整本詩集分為四輯,分別是「生生」、「火光」、「偷馬」與「老哥」,每輯各有不同的側重與關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首詩描繪了黑白交錯的探索與融合,最終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平衡與和諧。
Thumbnail
鄭詠真 一首詩歌開啟一天的序幕,今天也要帶著上天的愛勇敢向前。 睜開雙眼,我備感豐盛,眼可以看,耳可以聽,手腳可以活動,我感謝自己好好活著! 一份簡單的工作,將取之於社會的,也用之於社會,看著學生們純真燦爛的笑容,那是最欣慰的回饋!上班中經歷
Thumbnail
介紹鄭愁予的詩作《偈》,當詩作與音樂結合,更容易讓人理會詩句的意境。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金雪望向天空,彷彿死亡仍遙遠,而他見到了不存在的大樹,亭亭如蓋,金色的葉片繁盛豐美。」
Thumbnail
席慕蓉詩集「我的信仰」摘自席慕容詩集《無怨的青春》是一篇關於詩歌和生活的分享。透過詩的美好,作者希望讓讀者在忙碌困頓的生活中提醒自己詩與遠方都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在身邊。
Thumbnail
《情殤賦》 殘夢難續夜微涼,情殤縈心頭。 往昔歡愉成追憶,淚濕羅裳袖。 相思無盡何處訴,獨倚高樓愁。 風月依舊人已非,寂寞伴吾久。   《情殤吟》 殘夢斷續夜生涼,情殤徹骨繞心房。 昔時歡悅成遙憶,淚浸羅衣染袖香。 相思無垠向誰訴,獨倚危樓意茫茫。 風月依然人非昨,孤寂伴吾歲月長
Thumbnail
袁丞修是一位業餘詩人,其詩作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和哲思。詩中描述了追逐夢魘的期待,以及多愁善感的書生的形象。文章中透露出對於自己的才華和生活處境的深刻反思。這篇詩詞不僅豐富深奧,充滿了對時代的變遷感慨,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的獨特審美情趣。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讀詩 <不讓世界崩然睡去> 陳雋弘 我們還有一場電影沒看 一條街還沒走完 忽然就什麼都老了 每天風和日麗 志意衰敗不堪 天那麼容易黑 日子卻無止盡蔓延 鴿子來回不斷飛翔 忘記了最初的信 要交到彼此手中 銀河崩潰 懷擁的文字都墜成流星 上一個世紀極度乾燥
Thumbnail
這首詩描繪了黑白交錯的探索與融合,最終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平衡與和諧。
Thumbnail
鄭詠真 一首詩歌開啟一天的序幕,今天也要帶著上天的愛勇敢向前。 睜開雙眼,我備感豐盛,眼可以看,耳可以聽,手腳可以活動,我感謝自己好好活著! 一份簡單的工作,將取之於社會的,也用之於社會,看著學生們純真燦爛的笑容,那是最欣慰的回饋!上班中經歷
Thumbnail
介紹鄭愁予的詩作《偈》,當詩作與音樂結合,更容易讓人理會詩句的意境。
Thumbnail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
Thumbnail
「金雪望向天空,彷彿死亡仍遙遠,而他見到了不存在的大樹,亭亭如蓋,金色的葉片繁盛豐美。」
Thumbnail
席慕蓉詩集「我的信仰」摘自席慕容詩集《無怨的青春》是一篇關於詩歌和生活的分享。透過詩的美好,作者希望讓讀者在忙碌困頓的生活中提醒自己詩與遠方都並不遙遠,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在身邊。
Thumbnail
《情殤賦》 殘夢難續夜微涼,情殤縈心頭。 往昔歡愉成追憶,淚濕羅裳袖。 相思無盡何處訴,獨倚高樓愁。 風月依舊人已非,寂寞伴吾久。   《情殤吟》 殘夢斷續夜生涼,情殤徹骨繞心房。 昔時歡悅成遙憶,淚浸羅衣染袖香。 相思無垠向誰訴,獨倚危樓意茫茫。 風月依然人非昨,孤寂伴吾歲月長
Thumbnail
袁丞修是一位業餘詩人,其詩作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和哲思。詩中描述了追逐夢魘的期待,以及多愁善感的書生的形象。文章中透露出對於自己的才華和生活處境的深刻反思。這篇詩詞不僅豐富深奧,充滿了對時代的變遷感慨,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的獨特審美情趣。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讀詩 <不讓世界崩然睡去> 陳雋弘 我們還有一場電影沒看 一條街還沒走完 忽然就什麼都老了 每天風和日麗 志意衰敗不堪 天那麼容易黑 日子卻無止盡蔓延 鴿子來回不斷飛翔 忘記了最初的信 要交到彼此手中 銀河崩潰 懷擁的文字都墜成流星 上一個世紀極度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