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人際相處理論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即使是這麼講理性、邏輯、有系統性的人,對他們來說,還是難以作出平衡取捨。也就是在人情與事物之間做出切斷割裂。如果發現自己親愛的人或是與自己非常相近、親密的人突然做錯事或有不智之舉,可能會不忍心怪罪他們或將罪責歸咎於對方身上。由於各種因素,也許是利益導向、目標導向的考量與因素,也有可能是因為單純人情羈絆牽扯的關係,無法真的鐵了心地就事論事,怕傷害到某些人的感情,讓某些相關人士心理不平衡。所以到最後都還是會心軟,而這也很正常。這是人們本來固有原始的反應,因為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並不是像機器一樣只講求事情的正確性與有邏輯與否。一切事物都是難以界定、複雜多變的,不能用單一絕對的標準來看待事物。因為如果用個人認定、主觀認為的預設立場與若干看事情的角度或依據來評判事物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許多弊端或不平衡、不公平的情況。因為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比較而來的。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主觀的意識出發,所以每個人所定下的標準就會不同。既然沒有單一絕對的標準套在任何事物上都適用,世界上也不是所有東西都是決然黑白二分的。如果世界有這麼單純就好了,然而現實往往都不是這樣。更有可能會發生、出現的狀況都是人在與其他人交際交流、互動來往彼此之間互相瓜葛的過程中,漸漸愈趨地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看待每一個人。對待每一個人必須要富有彈性、靈活的機動應變,並且隨時抽換更替不同的方式來對待每個人,不能用全然相同、不容置疑的視角來篤定果斷地認為「就是這樣」,畢竟每個人的認為與定義都不同,每個人也都有權利與自由解釋、解讀與詮釋各種道理。只要自己說得通,能自成體系理論框架,那麼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行的。也許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標準,因為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而這就要看個體是如何定義「標準」這一詞彙了。如果將標準解讀成一種非常僵硬、固化、只侷限於某一特定的準則,而這個準則在任何事情上都應該要行得通,那麼這世界就是沒有標準的。因為如同上述所說,每個人出發點都是主觀的、相對的、比較出來的,沒有絕對。然而,如果自己認為標準是可以因人而異、不盡相同的,是可以隨時更替滾動式調整,永遠都是暫定的、沒有一刻是可以永久固定下來且服膺、套用在每個人身上都合適的,那麼這世界就是有標準的、或可以存在標準的、甚至是應該要有標準的。因為這種「標準」不標準,但同時它又是標準的。

    而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上,到最後就會發現其實社會就是呈現這樣子的樣貌型態。每個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獨特的意見、想法、觀點、概念,沒有任何限制,也不應該給予人家限制或自我囿限框束,因為這樣都是不妥當的行為,也沒有辦法在社會安然無恙、如魚得水地生活。

    雖然每個人都是互相往來、彼此照應、互相牽掛、因果律導致的,但是個人在主體化的過程中也會無形中養成了自我風格。這種自我樹立並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只替自己著想,而是在追求與人共融、合一的同時,也要顧及自己當下心中或腦內的感受與看法,隨時隨地自我體察覺悟,方能達到裡外合一、協調平和的情況與景態。

    沒有一個人能抽離周遭人事物、社會環境等各種元素自己獨立開來單獨分析,但同時每個人又是無可被取代、複製的獨特個體,不可與別人混在一起亂摻入的觀察。因此,人類矛盾就矛盾在這個地方。一方面每個人都渴望能夠與人交流相處並且能融合、無我,在沒有界限、分野、疆域的情況之下體現人本精神,也就是團體、團結、沒有個人主義的信念。但同時又極為渴望能擁有自己獨到的自我主體意識、認知與價值觀,得以讓自己透過外顯行為或內在性格思想等各種形式來做自我展演,充分完整地呈表出這種獨特性。所以人都是相互交織、混雜繁複的,各種看似極端相反的元素全都揉合、綰入在一起,到最後形成多采多姿、多元多樣的生態。一切都是人為、人造、人工的現象與景況,但又是如此美的。這並不是天生的、自然的,但是人出生在這個世上,藉由操持的事物彼此之間往來互動、不斷發展蛻化、推演進程的這種現象,應該也能算是極為自然的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Kentzeur(aka 邱胤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