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觀察人類行為的惡趣味

行為學派大師史金納教授(B. F. Skinner)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

我偏愛觀察人類的外顯行為,就這位行為學派的巨擘所言「行為永遠強化行為。」但每當我坐在捷運上,觀察他人間的互動時,都有很深刻的體悟,那就是人類行為的多樣化,實在無法只是用單純的古典或操作制約一言以蔽之。

除了外顯行為的觀察,我其實更想知道,行為背後的動機。某一天,小孩在我左耳大聲講話,我後來假裝耳朵聽不到了,而且還很故意在他對我左耳說話時不做任何反應。等他來到我右側,我才回應他。他信以為真後就哭了,我問他怎麼哭了呢?他邊啜泣邊說:「助聽器⋯⋯很貴」這下換我傻眼。

完全沒料到他是這個回答,但仔細想想,他從幼兒園到國小,班上都有同學配戴人工電子耳,也因如此,老師們都會說明原因及同學需要的幫助和注意事項,所以身為財奴的他,擷取到最重要的訊息就是它所費不貲。後來等他冷靜下來又緩緩說:「不希望妳戴助聽器,那會很不方便,不想要妳生活不方便」總算說出一些有人性的話了。

就算我在工作場合遇到各式各樣的幼童,想藉由觀察找到一些通論,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我仍深感造物者的神奇,每個人的獨一無二從來都無法完全從理論的角度剖析。

說也奇怪,我明明知道實際狀況是如此,我還是對於觀察人的行為感到興致勃勃、樂此不疲。

在日常生活中我依然會運用心理學的一些小技巧達到我希望對方做到的目標。像是與孩童說話時,通常我會給其選擇,但我也會將自己期望他們能做的選項放在最後。就像如果小孩常跟同學起衝突,我會引導式的詢問有哪些方式可以在當下比較冷靜,是直接離開現場、告訴老師還是自己深呼吸五次。通常小小孩都會重複回答最後一個,但他們做不到,所以我們接下來就要一起重複練習這個技巧,直到精熟。

雖然有些可以技術性的干預,但我還是發自內心覺得人類的行為實在太複雜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